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14条记录
猪源嗜血支原体三重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和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支原体(Mycoplasma suis)、微小支原体(M.parvum)和浙江分离到的待定新种嗜血支原体(Candidatus M.haemosuis,CMh)引起猪(Sus Scorfa)传染性贫血、黄疸和母猪流产等症状的疾病.3种病原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和传播情况不明,为鉴别诊断3种猪源嗜血支原体和了解该类病原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特点,本研究建立了1种基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的三重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qPCR)鉴别检测方法.根据已知的3种猪源嗜血支原体GAPDH基因序列,利用Beacon Designer 4.0软件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分别优化Mg2+浓度、热启动酶浓度、引物和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建立了三重TaqMan探针qPCR方法,并验证了该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建立的三重TaqMan探针qPCR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在0.9992~0.9996之间,扩增效率在99.9%~103.2%之间;该法对其他常见猪病无扩增信号,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法对3种猪源嗜血支原体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 copy/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在0.31%~1.75%之间,表明重复性好.应用该法对浙江省148份猪抗凝血样品检测并与二重PCR符合比较,结果显示三重Taqman探针qPCR检测M.suis、M.parvum和CMh的阳性率分别为50%(74/148)、48.6%(72/148)和64.9%(96/148),3种病原的混合感染率为29.7%(44/148);二重PCR方法检测M.suis/M.parvum和CMh阳性率分别为29.1%(43/148)和15.5%(23/148),二重PCR阳性样品三重qPCR检测均阳性.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临床上M.suis、M.parvum和CMh的鉴别诊断,为猪源嗜血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猪支原体 微小支原体 新种嗜血支原体 嗜血支原体 荧光定量PCR 附红细胞体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复配蛋液配方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蛋黄比例、结冷胶和氯化钠添加量对复配蛋液凝胶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凝胶质构特性(硬度、弹性、咀嚼性)、色差值和持水性进行评价;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选取咀嚼性为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方程得到最优添加量.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复配蛋液凝胶咀嚼性的影响顺序为蛋黄比例>结冷胶添加量>氯化钠添加量;复配蛋液最优配方为蛋黄比例64%、蛋清比例36%,另外添加结冷胶0.14%、氯化钠1.5%,此时复配蛋液凝胶的咀嚼性理论值为978.063,验证试验值为910.494.通过响应面优化配方,使蛋液的凝胶性能得到了有效改善,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复配蛋液制备高品质休闲蛋制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复配蛋液;凝胶性能;响应面法;咀嚼性;持水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浙两优丝苗

杂交水稻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两优丝苗是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浙科17S和恢复系五山丝苗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202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浙两优丝苗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废弃物还田量及配施菌剂对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促进蔬菜废弃物资源化还田,在室内模拟不同量[全量:每亩(667 m2)1.8 t,半量:每亩0.9 t]番茄秸秆和甘蓝叶残体还田,并设置添加菌剂(秸秆腐熟剂、农用酵素)和未添加菌剂处理,测定还田后7、14、21、28、35 d的土壤温度、pH、电导率、有机碳、养分含量以及腐殖质各组分含量,探究蔬菜废弃物还田量及配施菌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还田处理的土壤pH值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其中配施菌剂处理的pH值变化幅度较小.蔬菜废弃物还田后7 d各处理的有机碳含量均迅速增加,增加范围为0.55~1.73 g·kg-1.与未施菌剂还田相比,还田35 d后番茄秸秆添加酵素全量还田处理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4.49%、9.30%和5.61%,甘蓝叶残体添加酵素全量还田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增幅最大,达到34.98%.在还田处理期间,番茄秸秆在第21 d的土壤水溶性物质含量达到最大,而甘蓝叶残体还田处理则是在第7 d上升到最大值,并且甘蓝叶残体各还田处理的土壤水溶性物质含量整体比番茄秸秆还田处理高.蔬菜废弃物配施酵素全量还田能够有效促进土壤腐殖质和胡敏酸含量增加,且两种蔬菜废弃物还田处理的土壤腐殖化程度均在还田第7d达到最大.综合比较而言,蔬菜废弃物配施酵素全量还田在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降低还田成本方面效果最佳,更适宜推广应用.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还田;菌剂;还田量;腐殖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旅游研究中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2022 CSCD

摘要:旅游是人们应对过快生活节奏、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的休闲行为之一.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者增多、旅游活动范围扩大,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生态环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部分旅游目的地由于缺乏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与规划,旅游开发模式相对单一、粗放,导致地方一时难以应对大量人口的涌入,自身内部系统受到一系列的干扰,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在危及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也受到了威胁.旅游-环境问题成为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生态学理论为旅游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学者们开始致力于研究旅游活动对植被、动物、水、土壤等具体要素及整体环境的影响.通过收集1990–2020年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相关的旅游文献,梳理生命周期、景观生态学、承载力、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生态足迹等生态学理论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这些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对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少.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方法缺乏创新.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视生态理论在旅游领域的理论研究,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并对生态理论在未来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研究;生态学理论;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熟鲜食葡萄新品种天工蜜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工蜜是由早甜×巨玫瑰杂交选育出的中熟欧美杂交种葡萄新品种。果穗呈圆锥形,具有较好的紧密度,全穗果粒成熟一致,果粒蓝黑色、椭圆形,果粉厚;平均果穗质量452.5 g,平均单粒质量8.7 g,最大粒质量12.5 g,果形指数1.1;每果粒含种子1~2粒;果皮较易剥,果肉汁液多,质地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20.2%,可滴定酸含量为4.35 g·kg-1,维生素C含量87.0 mg·kg-1,草莓香型。果实生育期102 d,在浙江海宁大棚设施种植,果实成熟期8月上旬,该品种生长势较强,花芽分化优良,易结二次果,萌芽率78.2%,结果枝率达99.7%。抗病性较强,适宜在南方湿热气候长三角地区栽培。

关键词: 鲜食葡萄 新品种 天工蜜 中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通过改变植物基因表达水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红叶石楠对镉的吸收

生物工程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一种非必需元素,重金属镉(cadmium,Cd)的污染对植物、环境乃至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影响。利用绿化苗木移栽修复Cd污染土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红叶石楠(Photinifraseri frase) Cd吸收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比较了接种扭形伞房球囊霉(Sieverdingia tortuosa)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后红叶石楠的生长和Cd吸收差异,并利用转录组和微生物组测序技术分析了接种对红叶石楠根系基因表达水平和根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后,红叶石楠根、茎、叶中Cd浓度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57.2%、44.1%和71.1%,全株Cd含量达到182μg/株。东京基因与基金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影响了植物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糖酵解/糖异生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接种扭形伞房球囊霉增加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而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则增加了土壤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接种AMF后球囊霉目(Glomerales)丰度显著增加,由对照的23%上升至70%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乙烯反应转录因子、α-氨基己二酸半醛合酶、异淀粉酶和胍丁胺脱氨酶等基因表达与球囊霉目丰度显著负相关,半胱氨酸氧化、热休克蛋白、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和脱落酸受体等相关基因表达与髌骨细菌门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摩西斗管囊霉的接种不仅直接影响了红叶石楠的基因表达水平,促进了红叶石楠对Cd的吸收,而且通过改变红叶石楠根围细菌群落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红叶石楠在Cd胁迫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植物根系转录组和根围微生物组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Cd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红叶石楠 土壤修复 转录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藕采后主要致腐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莲藕采后主要致腐真菌的种类,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在25℃贮藏条件下自然腐烂的莲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及致病性检测,对主要致腐真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常温下自然腐烂的莲藕中分离出LO-1、LO-2、LO-3共3种真菌;回接试验结果表明,LO-1是主要致腐菌,经鉴定为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培养温度为25℃,持续光照可促进其生长;55℃处理10 min可致死;在pH值4~10条件下均能生长,在pH值为5时扩展直径最大;以蔗糖为碳源、酵母浸出粉为氮源时最利于菌丝生长;在莲藕汁-葡萄糖培养基上菌丝扩展直径最大,持续光照可促进孢子产生。莲藕采后主要致腐真菌的确定为后续采取针对性的防腐保鲜措施提供了依据,为常温下莲藕采后贮藏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莲藕 致腐真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酒发酵前后稳定同位素特征变化及初步相关性分析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葡萄酒发酵前后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变化,通过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EA-IRMS)对发酵前(全果、果汁与皮籽)样品和发酵后固体样品(皮渣和酒)中δ~(13)C、δ~(15)N、δ~2H和δ~(18)O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葡萄酒发酵前后各样品中δ~(15)N、δ~2H和δ~(18)O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各元素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发酵前后相关性不显著(P>0.05)。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稳定同位素在葡萄酒发酵中的特征变化,对研究发酵产品与同位素分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葡萄酒 稳定同位素 发酵 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科植物microRNA的研究进展

生物工程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icroRNA (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激反应等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从miRNA在植物中的作用机制出发,对近10年来兰科植物各属miRNA的鉴定、几类miRNA的具体功能及miRNA的其他相关技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兰科植物小分子RNA的功能作用及调控网络解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兰科 miRNA 靶基因 调控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