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14条记录
不同产地'红美人'杂柑的糖酸特征及品质比较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产地‘红美人’果实品质差异及糖酸组分含量特征,以眉山、黄石、宜昌、宁波、衢州和台州6个产地‘红美人’果实为试材,进行常规品质指标的检测,并采用离子色谱法(I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糖酸组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含量为66.03~95.34 mg/g,蔗糖占总糖含量的51.20%~56.92%,葡萄糖含量略低于果糖;总酸含量为6.52~9.07 mg/g,柠檬酸是主要有机酸,其次是苹果酸。其中,宁波的果实横径和单果重最大,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 TSS)和维生素C (Vc)含量均最高,且果皮最薄。果糖、葡萄糖与蔗糖含量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柠檬酸与3种糖、苹果酸及莽草酸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苹果酸与葡萄糖、果糖呈显著负相关。‘红美人’为蔗糖和柠檬酸积累型,且糖酸组分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不同产地果实品质间差异显著,本次样品以宁波果实的综合品质较优,说明种植的地理位置对‘红美人’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为‘红美人’杂柑的推广及引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美人’杂柑 果实 不同产地 可溶性糖 有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州蜜柑宫川耐浮皮芽变系果实浮皮特性和耐贮性研究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Miyagawa wase’)耐浮皮芽变系的果实品质、浮皮特性和耐贮性能,为耐浮皮柑橘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多年测定比较耐浮皮芽变系及其对照母树宫川的果实主要品质性状包括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色泽、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Vc)含量和浮皮指数;观察测定宫川及其芽变系果皮特征和厚度,利用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比较两者果皮细胞和亚细胞结构差异;通过常温贮藏试验,比较两者果实贮藏性能。【结果】芽变系成熟果实平均单果质量102.90 g,果形指数0.78,色调角h0值68.19,硬度0.96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3.88%,可滴定酸含量0.62%,Vc含量29.87 mg·100 g-1,其中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均显著高于宫川,浮皮指数显著低于宫川;芽变系果实果皮厚度显著低于宫川,白皮层细胞排列相对整齐且细胞结构较为完整,宫川白皮层细胞表现质壁分离,细胞器降解,趋于衰老;常温贮藏过程中,芽变系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均高于同时期宫川,浮皮程度始终较低,耐贮性优于宫川。【结论】宫川芽变系果实保持了宫川的优良果实品质,且较母树宫川更耐浮皮和贮藏,具有成为耐浮皮柑橘新品种的潜力,同时也是研究浮皮机制的好材料。

关键词: 温州蜜柑 芽变 浮皮特性 果实品质 贮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兰FLOWERING LOCUS T基因克隆及周期性表达水平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寒兰(Cymbidium kanran)为中国五大国兰之一,主要花期10~12月,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为研究寒兰花期调控,本研究对寒兰FT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对其完整花期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寒兰FT基因ORF序列长度为531 bp,编码177个氨基酸,序列与已报到的建兰、春兰等兰属植物高度同源;(2)在8和9月期间,开花寒兰叶片中的FT基因表达水平均比未开花的寒兰高1.3倍,其余时间该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3)在8至12月期间,开花寒兰假鳞茎中的FT基因表达水平分别是未开花寒兰的1.56、2.46、3.10、2.70和1.42倍;(4)在花期中,假鳞茎FT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叶片至少15.80倍;(5)假鳞茎中FT基因表达水平高于花序梗和花被片,略低于初生花芽.上述结果充分说明自然开花的寒兰叶片与假鳞茎的FT基因在特定时期的表达模式有重要的相关性,这为今后进行寒兰花期调控研究和人工催花试验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寒兰 花期 FT基因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分布范围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当前的种群分布范围,为评估保护工作效果及制定保护计划提供帮助.[方法]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调查法对该保护区所有保护站黄腹角雉野外分布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ArcGIS图像判读,综合分析分布点周边的森林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及地形地貌等相关因素,判定黄腹角雉分布范围.[结果]共发现黄腹角雉分布点69个,涉及双坑口、碑排、黄桥、垟溪等4个保护站,分布面积依次为24.9、15.2、10.7和4.5 km2;黄腹角雉分布点主要在针阔混交林与阔叶林内,其他植被类型则较少;分布海拔为670~1550 m,比之前报道的800~1400 m的海拔范围要广;相比核心区域,黄腹角雉在阔叶林边缘区域的分布较多,种群分布表现出边缘效应;在低海拔分布地带及垟溪分布区未发现黄腹角雉的依赖性植物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说明当前种群分布与交让木不具有完全的相关性;在4个分布区中,双坑口、碑排、黄桥3个分布区在地域上相连,其黄腹角雉种群有可能是乌岩岭原有种群繁衍与扩散的结果,而垟溪分布区与乌岩岭相距遥远,其种群则可以确定为独立存在的种群.[结论]经过长期保护,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环境已在很大空间尺度上得到了恢复,栖息地片段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种群分布范围得到了较大扩展,说明该保护区长期以来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已取得积极效果.而对于边缘效应等现象要进一步跟进研究,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黄腹角雉 栖息地 植被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褪黑素处理对小青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青菜是典型的绿叶蔬菜,采后极易衰老黄化.本文以小青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0.2,0.4,0.6,0.8 mmol/L)褪黑素(MT)对小青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T处理可有效延缓小青菜的衰老进程,保持良好色泽,延缓失重率和黄化率的升高,保持较高的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MT处理还可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不同褪黑素处理浓度中,0.6 mmol/L褪黑素最适宜小青菜的贮藏保鲜.本研究结果为小青菜采后保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小青菜;褪黑素;保鲜;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概念的内涵及语词辨析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英文词汇biochar的中文应表述为"生物炭"还是"生物质炭"存在争议。本文根据逻辑学关于概念及语词、定义及划分的基本方法,试图剖析生物炭(生物质炭)概念的内涵与语词的混乱现象,澄清当前生物炭定义及划分等方面存在的逻辑问题,旨在深入理解生物炭的专业术语、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生物炭 生物质炭化 生物炭概念 生物炭定义 生物炭划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大麦对条纹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来源大麦对条纹病的抗性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三明治法"通过人工接种大麦条纹病菌对91份大麦材料进行抗性评价,并通过31对SSR标记对91份大麦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大麦条纹病菌后共鉴定出4份免疫、6份高抗、33份抗病、43份感病和5份高感大麦材料;31对SSR标记共检测出等位基因238个,平均每对标记可检测到7.677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的变幅为2~19;主基因频率变化范围为0.236~0.951,平均值为0.394;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变幅为0.094~0.871,平均值为0.667;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091~0.860,平均值为0.613;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3~1.000,平均值为0.522;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83水平上可将参试材料聚为3个大类群,各大类分别包含86份、2份和3份材料;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供试大麦材料分为3个亚群,每个亚群分别包含47份、33份和11份材料,且在91份材料中,Q>0.6的材料占总数的97.80%。本研究经抗病鉴定及分子标记结果综合分析,可为挑选抗病亲本辅助抗大麦条纹病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麦 大麦条纹病 抗性鉴定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旅游研究中生态学理论与实践(英文)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2 CSCD

摘要:旅游是人们应对过快生活节奏、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的休闲行为之一。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者增多、旅游活动范围扩大,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生态环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部分旅游目的地由于缺乏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与规划,旅游开发模式相对单一、粗放,导致地方一时难以应对大量人口的涌入,自身内部系统受到一系列的干扰,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在危及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也受到了威胁。旅游-环境问题成为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生态学理论为旅游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学者们开始致力于研究旅游活动对植被、动物、水、土壤等具体要素及整体环境的影响。通过收集1990–2020年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相关的旅游文献,梳理生命周期、景观生态学、承载力、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生态足迹等生态学理论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这些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对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少。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方法缺乏创新。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视生态理论在旅游领域的理论研究,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并对生态理论在未来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研究 生态学理论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单作及玉米-大豆间作田的扩散规律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一种重大致灾性害虫,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在田间调查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单作以及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田间扩散规律。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在2019年的36 m~2和2020年的64 m~2小区中存活率分别为43.4%和60.3%,为害株率分别为24.3%和21.1%,扩散半径分别为336.4 cm和611.3 cm。在扩散方向上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呈向四周随机扩散趋势,两年试验最远扩散距离均达到小区边缘。在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田中玉米的总被害率、被害级别及草地贪夜蛾幼虫扩散半径与玉米单作田无显著差异,表明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并不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田间迁移扩散起到阻碍作用。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田中玉米上的存活率分别为24.67%和23.67%,均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田中幼虫存活率,表明玉米-大豆间作可能会对其种群发展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玉米 大豆 间作 田间扩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温度对绿熟期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模拟辣椒田间生产中的贮藏温度条件——常温(20℃)和高温(30℃),对辣椒(Capsicum annum L.)品种'P1808'的绿熟期果实进行短期贮藏,并在贮藏后24 h和48 h分别对果实硬度、失水率、辣椒素类物质、氨基酸含量等商品性、风味和营养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温贮藏24 h和48 h条件下,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4 h升高50% 以上),叶绿素类物质下降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而失水率、相对电导率和蛋白质含量呈逐步上升趋势.而高温贮藏24 h和48 h条件下,辣椒素类物质含量逐步升高(24 h升高近50%,48 h升高近150%),叶绿素含量逐步下降,硬度48 h后显著下降,而失水率、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和总胡罗卜素含量显著上升.对不同温度贮藏48 h后的辣椒果实氨基酸组成和营养价值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常温还是高温,贮藏48 h后辣椒果实中不同种类氨基酸均有一定程度的积累,而常温贮藏在提升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及各类风味相关氨基酸的含量上效果尤为显著.从氨基酸营养价值角度考虑,蛋氨酸+胱氨酸是辣椒果实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与对照相比,常温和高温贮藏48 h均会导致辣椒果实中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均低于氨基酸模式谱标准.本研究结果有望为田间辣椒贮藏保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辣椒;绿熟期果实;贮藏温度;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