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暗纹东方鲀组织内TTX含量与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组织内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含量与含毒组织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特征。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暗纹东方鲀肝脏、心脏等8个组织TTX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α亚基基因家族成员scn1aa,scn1ab,scn4aa,scn4ab,scn5aa,scn5ab,scn8aa,scn8ab(以下简称“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在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各组织中TTX含量由高到低为脑(9.521±2.816)μg/g、心脏(4.271±1.129)μg/g、鳃(1.586±0.527)μg/g、肌肉(1.494±0.938)μg/g、肝脏(0.913±0.206)μg/g、皮肤(0.902±0.235)μg/g、肠道(0.894±0.215)μg/g和眼(0.864±0.287)μg/g,脑、心脏组织为弱毒性,肝脏、皮肤、肌肉、眼、肠道、鳃组织为微毒性。RT-qPCR结果显示scn1aa、scn1ab、scn4ab、scn5aa、scn5ab、scn8aa、scn8ab基因均在肝脏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最高,scn4aa基因仅在肌肉组织表达,皮肤组织仅有scn4ab基因表达,且scn4ab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具有广泛性。钠离子通道基因在斑马鱼和暗纹东方鲀组织表达特征存在差异。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河鲀毒素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渔业现代化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水产养殖业节能减排、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传统池塘养殖尾水处理问题。根据典型池塘养殖尾水污染物特性,全面总结国内外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和技术特点;对比了“三池两坝”“集装箱+生态塘”“生态湿地”等典型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分析了竖流沉淀、旋流分离、滤筛、气浮等物理净化技术以及臭氧-微纳米浮选、絮凝、微生物制剂、活性污泥、新型生物膜反应器过滤、水生植物等化学及生物净化技术;指出了该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和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发展“节能、减排、生态、高效”集约化池塘养殖模式、研发养殖尾水专用处理装备、提高净化效率和减少占地面积等,可为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及相关装备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池塘养殖 尾水处理 物理过滤 水质净化 次生污染颗粒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欧式围网起网理网机负载敏感液压系统设计及仿真

渔业现代化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欧式围网是海洋捕捞中上层鱼类效率最高的围网渔法之一。研究了理网与起网传动控制协同性技术,以保障欧式围网高效连续起网作业。以某新型40 m欧式围网示范渔船上的起网与理网适配需求为基础,采用负载敏感控制技术设计起网理网机液压传动控制系统,构建“渔具负载-起网速度”阻力特性模型,基于液压负载敏感和电液恒功率控制的双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以协同控制围网起网理网机自适应工作负载,并通过AMESim软件对起网理网机负载敏感液压传动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结果显示:起网理网机负载敏感液压传动控制系统可以自适应围网起网渔具负载变化,自动调节理网速度实现恒功率理网,实现连续起网作业。相比传统液压系统传动的起网理网机,在相同海况下,起网效率提高32.78%。本研究涉及的液压负载敏感传动控制技术为欧式围网渔业高效捕捞提供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欧式围网 起网理网机 负载敏感控制 电液恒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方位数字宽带多波束渔用声呐研制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远洋渔业捕捞作业过程中对于高效、高精度探测扫海的需求,该研究结合全方位数字宽带多波束技术具有长距离、高分辨率目标探测的特点,采用宽带技术和多波束技术抑制界面混响、体积混响的干扰,及提升探测目标分辨率,提出一种基于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分布式信号处理系统架构,实现多个扇区独立探测扫海,通过水声学理论仿真分析方法,确定影响系统性能的换能器阵尺寸、最大探测距离和最优工作频点 3个主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并结合国内典型渔船现状确定渔用声呐关键参数,优选探测信号频段为 20~30 kHz.进一步分析噪声、界面混响、体积混响对探测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FPGA的"并行+串行"宽带波束成形实现算法方案,使运算过程中片上存储资源使用量降低 90%;采用Delta-Sigma调制技术提升发射信号信噪比,将 20~30 kHz内的噪声调整到 50 kHz以上频段;提出基于两点递推插值一步预测的波束稳定改进算法,实现在渔船大幅度摇摆下实时波束稳定误差小于 1.6°(-0.8°~+0.8°).研制渔用声呐圆柱型换能器阵、高集成度接收机和发射机、256通道多通道信号处理机等核心部件,并进行系统集成,最终系统实现 256个独立的接收和发射通道,支持 20~30 kHz频段信号,具备水平360°全方位及垂直近 70°的扫描探测能力.选择远洋围网渔船进行海上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稳定,环境目标探测结果清晰连续,对目标强度为 0dB鱼群的探测距离达到 1550m以上.所研制的全方位数字宽带多波束声呐关键指标满足海洋渔业捕捞场景需要,可大幅度提升渔业捕捞探测性能,为下一步大规模自主量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 渔业 声呐 多波束宽带 Delta-Sigma调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池塘退塘还林初期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特征

南方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水养殖池塘退出养殖种植红树植物(退塘还林)是恢复红树林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手段。为揭示退塘还林初期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阐明红树林湿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以广东省惠东县考洲洋海域退塘还林初期(红树种植2年)的池塘为研究对象,采集塘内红树种植岛、裸岛和水道3类样地0~100 cm的土壤柱状样品,比较分析了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EOC)、微生物有机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差异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裸岛、红树种植岛和水道3类样地土壤0~100 cm SO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92±0.43)、(7.72±0.35)和(7.48±0.69) g·kg-1,SOC密度分别为(84.56±3.65)、(72.01±3.20)和(70.12±1.44) Mg·hm-2;种植岛和裸岛土壤SOC峰值均出现在40~60 cm土层,深于水道样地(峰值出现在0~20 cm)。3类样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EOC、MBC和DOC质量分数均为种植岛>水道>裸岛,种植岛土壤EOC和MBC峰值分别在40~60 cm和80~100 cm土层,深于水道和裸岛。土壤容重、总氮(TN)和总磷(TP)是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关键影响因子,EOC和DOC与土壤容重和TP,以及MBC与TN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考洲洋退塘还林初期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占SOC比例较高,土壤碳库处于较活跃的状态;红树种植使土壤中下土层SOC活性组分含量增加,促进了有机碳向土壤深层迁移,随着红树植株的生长,其对土壤碳库和湿地碳汇的影响也将更加显著。

关键词: 退塘还林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土壤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山列岛附近海域野生鱼类体内微塑料的分布特征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日益加剧,长山列岛附近海域生物体内微塑料的分布现状亟待研究。本文研究了长山列岛附近海域7种常见海洋野生鱼类的胃肠道和肌肉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结果显示,在鱼类肌肉中并未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普遍存在于鱼类胃肠道中,其丰度范围为0.19~3.79个/个体;微塑料的尺寸以<300μm为主,占微塑料总丰度的85.91%;微塑料的形状以纤维为主,其次为碎片和颗粒;微塑料的颜色大多为透明色;在鱼类胃肠道中检测到的聚合物类型为赛璐玢(Cellophane)、纤维素(Cellulose)和聚乙烯(Polyethylene),其中,以赛璐玢为主要类型。研究结果为探明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环境中鱼类生物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长山列岛 微塑料 野生鱼类 胃肠道 污染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岛近岸海域不同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比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在青岛近岸的现场调查,研究了青岛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相关性,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及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青岛近岸海域春夏两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9种,隶属4门52属。与历史同期资料对比,青岛近岸浮游植物群落出现明显的群落演替现象,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优势地位下降。胶州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明显大于崂山近岸,夏季崂山近岸的多样性指数大于胶州湾。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发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磷酸盐、DI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CO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盐度、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优势种 青岛近岸 营养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消费升级视角下我国水产品消费量变化趋势研究

中国渔业经济 2024

摘要:为精准施策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水产品内需,本文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官方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水产品消费现状并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我国水产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高经济性水产品消费占比提高,预测2035年我国居民水产品消费量有望超过3500万吨。研究表明,未来满足我国水产品消费升级需求应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向大水面资源要食物,拓宽水产品供给渠道;(2)大力发展高经济价值水产品养殖品种,增强供给能力;(3)强化渔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渔业绿色发展。本研究可为渔业主管部门施策提供相关数据支撑;树立大食物观,结合未来水产品市场动向提前规划布局,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供给需求双发力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水产品消费升级 趋势预测 渔业高质量发展 应对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型围栏适养海水鱼类肠道组织学比较

水产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精准化投喂是保障大型围栏养殖鱼类高效摄食的关键,而肠道是鱼类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探明其组织形态结构可为精准化投喂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组织切片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了5种围栏适养鱼类(圆斑星鲽、牙鲆、斑石鲷、绿鳍马面鲀、梭鱼)肠道组织形态结构,统计了比肠长,肠道褶皱高度、宽度、数量,环肌、纵肌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比肠长数值大小为梭鱼>绿鳍马面鲀>斑石鲷>圆斑星鲽和牙鲆;前肠褶皱发达程度为梭鱼>圆斑星鲽>斑石鲷>牙鲆>绿鳍马面鲀;肠道肌层厚度为斑石鲷>圆斑星鲽>梭鱼>牙鲆和绿鳍马面鲀;肠道杯状细胞数量为梭鱼>斑石鲷>牙鲆>圆斑星鲽>绿鳍马面鲀。相关性分析发现,圆斑星鲽、牙鲆、斑石鲷、绿鳍马面鲀肠道肌层与褶皱呈显著负相关,与杯状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梭鱼肠道肌层与褶皱呈显著正相关。综上,5种鱼类比肠长,肠道褶皱数量、高度、宽度,环肌和纵肌厚度以及杯状细胞数量和各参数间相关性存在显著种属间差异,这表明5种围栏适养鱼类对摄食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进程不同,采取了不同策略保障正常营养状态,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本研究为大型围栏适养鱼类制定精准化摄食投喂策略,提供了基础性数据支撑和重要参考。

关键词: 鱼类 比肠长 道褶皱 肠道肌层 杯状细胞 围栏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慢性密度胁迫对绿鳍马面鲀肌肉转录组的影响

水产科技情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慢性密度胁迫下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肌肉组织的分子响应机制,挖掘密度胁迫下的相关信号通路和差异表达基因,设置 2 个养殖密度组(即 100 尾/m3 的中密度组和 500 尾/m3 的高密度组)对绿鳍马面鲀肌肉转录组进行了研究.分别于第 25 天和第 50 天时获得养殖绿鳍马面鲀的肌肉组织,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肌肉组织样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得到 103.3 Gb高质量测序数据.对照开始时暂养的绿鳍马面鲀,各试验组均筛选出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与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涉及破骨细胞分化、MAPK、PI3K-Akt等路径以及黏着斑相关的信号传导机制,发现 nfatc1、tgfbr2、map3k14、pparg、fos、flna、flnc、fn1、tln1、thbs1 等关键基因在绿鳍马面鲀肌肉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研究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在调节绿鳍马面鲀的细胞生长和分化、免疫能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 密度胁迫 基因表达 转录组 绿鳍马面鲀 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