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珠江中下游鱼类多样性初步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环境DNA技术(Environmental DNA, eDNA)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生物多样性,探索珠江中下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新途径。2023年2月在珠江中下游设置了桂平、藤县、封开、德庆、肇庆和九江共6个采样点,通过水样采集及过滤、eDNA提取、遗传标记扩增及测序和数据库比对分析等流程检测鱼类多样性。结果表明,6个采样点共检测出30种鱼类,隶属于4目10科27属,其中土著鱼类26种,外来种4种。较已有传统调查数据新检出2种鱼类:美丽沙鳅(Botia pulchra)和齐氏罗非鱼(Oceochromis zillii)。鱼类优势种为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尼罗罗非鱼(O. nilotica)、齐氏罗非鱼、南方波鱼(Rasbora steineri)和鲤(Cyprinus carpio)。根据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eDNA检测九江和桂平站点的鱼类多样性最高,藤县的最低。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eDNA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的多样性及分布,在实际应用中可将eDNA技术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结合,以提供更全面的鱼类生物多样性数据信息。

关键词: 环境DNA(eDNA) 鱼类多样性 珠江中下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水产品中耐冷性摩根菌Morganela psychrotolerans污染情况与分离株组胺生成能力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市售水产品中耐冷性摩根菌Morganella psychrotolerans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其分离株组胺生成。实验共调查了广东省市售100个鱼类样本,研究结果表明,M. psychrotolerans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市售中水产品中,在样品中的污染率达34%,在青皮红肉鱼中的污染率为35.9%,在白肉鱼中的污染率为27.3%,其中鲭鱼样本的污染率在总阳性样品中占比38.24%,金枪鱼样本的污染率占比29.41%。在呈现阳性的样品中共分离到16株M. psychrotolerans,对分离的16株M. psychrotolerans进行组胺生成能力研究发现,在20℃培养48 h后分离株组胺生成量均大于1 000 mg/L,其中分离株1的组胺生成量大于模式菌株。将分离株1与模式菌株在不同温度(4、20℃)条件下对比研究发现,分离株1与模式菌株的生长并未呈现明显差异,但组胺生成量呈现不同。分离株1在4℃培养10 d后,其组胺生成量显著高于模式菌株;在20℃培养60 h后,模式菌株组胺生成量显著高于离株1。本研究为冷链物流水产品中可能存在的组胺积累问题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撑。

关键词: 耐冷性摩根菌 组胺生成 最大可能数法-聚合酶链式反应 污染情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岛南部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周年变化

生物多样性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21年3-12月浅水II型浮游生物网在长岛南部海域10个航次调查结果,研究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规律。共鉴定浮游动物53种(类),其中浮游幼虫17类,桡足类16种,刺胞动物8种,端足类3种,枝角类、涟虫类、尾索动物各2种,栉板动物、十足类、毛颚动物各1种。浮游动物种类数自3月起逐月升高,并在7月达到最高值,而后逐渐降低,变化幅度是19-38。受采样网具影响,长岛南部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以小型桡足类和浮游幼虫为主,在排名前五位的优势种中,小型桡足类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洪氏纺锤水蚤(Acartia hongi)出现在所有调查月份,而大型桡足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出现2次,浮游幼虫仅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在浮游动物各类群中,桡足类丰度最高,其次是浮游幼虫。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份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总体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 <0.01),其中仅3月和4月差异不显著。与莱州湾、崂山湾、胶州湾对比,长岛南部海域浮游动物物种数最少,但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水平最高,且周年变化幅度最小(2.73-3.15),可能与其水体流通性强、初级生产力较高有关。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物种组成 多样性 群落结构 长岛南部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基于CEEMDAN-CPELM的池塘溶解氧预测模型研究

传感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集约化水产养殖中水体溶解氧时间序列非线性、非稳定性特征导致的溶解氧预测模型构建难度大、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聚类重构结构的偏最小二乘优化极限学习机溶解氧预测模型(CEEMDAN-CPELM)。采用CEEMDAN方法将溶解氧数据流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模态分量,并依据各分量的模糊熵值评估各分量的复杂度,利用K-medoids方法将所有分量按照模糊熵复杂度进行聚类,实现数据的分解-重构过程,降低溶解氧预测的难度;再利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对极限学习机进行优化,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后,将CEEMDAN-CPELM模型应用到常熟养殖试验基地的水体溶解氧预测中。试验结果表明:基于CEEMDAN-CPELM的溶解氧预测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值为0.959,明显低于GA-SELM、LSSVM和ELM等对比模型,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传感网络 溶解氧 预测 自适应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偏最小二乘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基圈桶养殖模式下2种饲料对彭泽鲫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江西水产科技 2024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陆基圈桶养殖模式下2种饲料对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生长、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平均初始体质量为(40.94±0.45)g健康的试验鱼300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0尾鱼,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0%和35%的试验饲料。试验周期56 d。结果显示,与30%蛋白质组相比,35%蛋白质组彭泽鲫的终末体质量(F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极显著升高(P<0.01),饲料系数(FCR)和摄食率(FI)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脏中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相较30%蛋白质水平,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时能够提高彭泽鲫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彭泽鲫 蛋白质水平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渔船轨迹数据的进出港区域识别方法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4

摘要:针对当前渔船进出港区域获取方法成本高、更新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渔船轨迹数据的渔船进出港区域识别方法.首先,提出基于多特征融合下轨迹点间相似性的轨迹划分算法,将渔船轨迹划分为不同渔船行为的轨迹段;然后,提出特征距离加权-K均值聚类算法(Feature Distance Weighted-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FDW-K-means),将上一步得到的轨迹段特征作为聚类对象,实现渔船进出港轨迹段的提取.最后,综合运用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聚类算法和Del-Alpha-Shape算法对聚集的渔船进出港轨迹段轨迹点集进行边界提取获得渔船进出港区域.以椒江渔港和博贺渔港2021年3月的渔船轨迹数据为例,识别到椒江渔港和博贺渔港的渔船进出港区域的正确率分别为94.2%和95.8%.与使用K-means聚类算法或传统基于对各特征设定约束条件思想提取轨迹段的方法相比,该方法识别到的渔港渔船进出港区域正确率分别提高了10.7%,8.7%和9.5%,6.6%.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渔船进出港区域,其结果能为渔船进出港监管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渔船轨迹数据 多特征融合 轨迹划分 K-MEANS 进出港轨迹段 进出港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干条斑紫菜及海苔的细菌多样性与优势菌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探究干条斑紫菜与其加工产品——海苔的细菌多样性与优势菌,分析海苔产品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方法 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干条斑紫菜及海苔产品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总细菌菌群及可培养细菌菌群进行分析.结果 干条斑紫菜加工成海苔后,菌落总数略有下降,高温烘烤的杀菌效果不明显.干条斑紫菜与海苔样本中总细菌菌群均以蓝细菌(Cyanobacteria_Chloroplast)为主,加工前后总细菌菌群结构变化不大;不同来源的干条斑紫菜样品可培养细菌菌群结构有所差异,主要有巨型球菌(Macrococcus)、水栖菌(Enhydrobacter)、异常球菌(Deinococcus)、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等,经过加工后,可培养细菌菌群多样性下降,海苔样本均以巨型球菌为优势菌.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干条斑紫菜及海苔的细菌多样性及优势菌属,为进一步探究烤紫菜产品菌落总数的控制技术奠定基础.

关键词: 海苔 干条斑紫菜 菌落总数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优势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西太平洋海山特征对延绳钓渔业和围网渔业黄鳍金枪鱼CPUE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山是海底重要的生物栖息地类型之一,是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广泛分布于中西太平洋,具有极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然而,鲜有关于海山及其相关特征对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和分布影响的研究。基于2010—2021年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 WCPFC)汇总的延绳钓和围网渔业数据结合海山特征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分析两种不同捕捞方式的黄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与海山相关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西太平洋两种渔业方式的黄鳍金枪鱼渔获量主要来源于海山区域,海山特征对两种渔业黄鳍金枪鱼的CPUE均产生了极显著性影响(P<0.001)。在延绳钓渔业中,较高的CPUE出现在山顶深度、粗糙度、底面积和海山密度较小、坡度较缓的区域;而在围网渔业中,较高的CPUE则出现在粗糙度较小、山顶深度较大、底面积较大、较陡峭且密集的海山区域。研究探讨了中西太平洋海山特征对黄鳍金枪鱼不同群体的影响机制,为今后进一步探索黄鳍金枪鱼种群分布和资源丰度变化与海洋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参考与新思路。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海山 延绳钓 围网 CPUE GAM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并芘对鲤鱼胆囊的毒性效应及响应机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苯并芘对鲤鱼胆囊的毒理机制,以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材料,采用15 d慢性毒性试验(苯并芘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5和0.25 mg/L),通过检测鲤鱼胆囊中苯并芘质量分数、抗氧化参数、转录应答及免疫基因表达。结果显示:胆囊组织中的苯并芘质量分数积累随着苯并芘胁迫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侧面反映了胆囊在解毒和排毒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B[a]P暴露后胆囊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浓度均升高,表明机体可通过激活抗氧化酶系统以应对氧化应激;低质量浓度B[a]P暴露会引起鲤胆囊组织的免疫应答,激活Notch受体信号通路,进而引起细胞凋亡并消除自身组织中过多或异常的细胞;而高质量浓度B[a]P暴露会抑制RIG-I和Notch受体信号通路,引起胆囊免疫稳态失衡,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从而延长异常细胞的存活时间,并进一步激活免疫细胞,导致自身组织的损伤。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鲤胆囊细胞应对苯并芘暴露的可能自我保护机制,实现对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早期预警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苯并芘 鲤鱼 胆囊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养殖尾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及其脱氮过程研究进展和展望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海水养殖尾水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脱氮是人工湿地的主要任务之一。基质上栽培的植物和附着的微生物参与的氮循环是人工湿地生物脱氮的主要路径,植物和多种氮代谢菌群在人工湿地内部相互协同与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氮代谢网络。海水养殖尾水的高盐度和低碳氮比(C/N)又决定了此类人工湿地独特的处理环境和生物脱氮机制。同时,人工湿地的供氧模式、水力负荷(HRT)、水力停留时间(HLR)等水力条件参数对脱氮效能也有很大影响,对这些指标进行调控和优化,可以提高湿地的整体脱氮性能。本文从海水人工湿地的构建、基质的选取、耐盐植物的筛选、氮循环相关微生物以及运行参数调控四个方面,对近年来海水养殖尾水人工湿地生物脱氮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深入理解海水人工湿地脱氮机制和优化运行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水养殖尾水 人工湿地 生物脱氮 耐盐植物 氮循环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