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秸秆不同处理方法对羔羊增重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干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试验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4月龄羔羊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组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揉搓机加工玉米秸秆,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氨化处理玉米秸秆,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微生物发酵处理玉米秸秆,试验Ⅲ组将基础日粮与玉米秸秆混合制成颗粒饲料饲喂,预试期5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平均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胸宽、胸深、胸围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Ⅲ组(P<0.05),净肉率、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较对照组利润增加49.98,163.72,8.02元。说明采用氨化和微生物处理的玉米秸秆能提高饲草料的转化率,饲喂效果较好,可以提高养羊收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微粉中药对保育猪小肠形态发育的影响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17
摘要:为了研究超微粉中药对保育猪小肠形态学发育程度的影响,选择28日龄、体质量相近的杜长大保育猪72头,随机分成中药Ⅰ组、中药Ⅱ组、抗生素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中药Ⅰ组饲喂1%中草药组方Ⅰ+基础饲粮,中药Ⅱ组饲喂1%中草药组方Ⅱ+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硫酸黏杆菌素6 g/t+杆菌肽锌30 g/t+基础饲粮,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中药Ⅱ组效果优于中药Ⅰ组。与对照组相比,中药Ⅱ组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分别为8.53%(P<0.05)、10.78%(P<0.01)、9.68%(P<0.01);中药Ⅱ组对各肠段隐窝深度影响不大(P>0.05);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分别为7.93%(P<0.05)、13.21%(P<0.01)、14.74%(P<0.01);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23.37%(P<0.01)、16.33%(P<0.01)、14.52%(P<0.01);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杯状细胞数量分别为31.82%(P<0.01)、26.92%(P<0.01)、12.70%(P<0.05)。结果表明中药组方Ⅱ能有效改善保育猪小肠结构发育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患炭疽病草莓根际与健康草莓根际细菌群落的比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研究旨在比较患炭疽病草莓与健康草莓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了解其细菌群落生态特征,为找到有效的生防菌奠定基础。本研究基于土壤细菌16S r DNA V3-V4区基因多样性,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得出:与健康对照相比,患病土壤细菌的OTUs数目及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等是2种生境共有的优势类群;在属水平上,2种生境的优势菌丰度有差异,患病土壤的假单胞菌属丰度显著降低,气单胞菌属丰度显著升高;而且,健康土壤的解毒类菌、固氮菌、光合菌和硝化菌丰度均高于患病土壤。健康草莓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均高于患病草莓,2种生境细菌菌群结构有差异,且健康土壤中对植物有益的功能微生物群体含量高于患病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传粉和制种技术在杂交大豆的研究进展
《农业与技术 》 2017
摘要:近年来,杂交大豆研究在我国科学家的努力下,昆虫传粉和制种技术正在逐渐发展。现在已经实现了以苜蓿切叶蜂和蜜蜂传份为主的多昆虫网室内、网室外传粉技术,通过大豆杂交组合配置并生产杂交种子。目前不育系的结实率已经达到56%以上。在较为开放的条件下,山西一些地区可以利用苜蓿切叶蜂等昆虫传份技术,不育系的结实率达到80%以上,在制种产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山西省农科院近年来在山西境内多个地区建立了较为标准的制种基地,对杂交大豆进行制种,现阶段制种技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期耐亚磷酸盐糜子品种的筛选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筛选苗期耐亚磷酸盐作物品种对亚磷酸盐作为缓释磷肥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设置亚磷酸盐肥料梯度试验,探寻对糜子(晋黍7号)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的亚磷酸盐施肥水平,并在此施肥处理下,采用隶属函数法对48份糜子品种苗期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耐亚磷酸盐糜子品种。结果显示,高用量亚磷酸盐(100 mg/kg)处理显著降低糜子(晋黍7号)株高和茎叶干质量,与空白处理相比,株高和茎叶干质量降幅分别达21.11%,66.67%;与同施肥量的磷酸盐处理相比,株高和茎叶干质量降幅分别达45.81%和83.33%。100 mg/kg亚磷酸盐水平下,48份糜子品种苗期根冠比、根含水量、根干质量、茎叶干质量和茎叶磷累积量性状指标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显示,11,19,50号这3个品种为耐高用量亚磷酸盐糜子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新品种‘墨丰龙’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墨丰龙’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以‘中9-32’为母本、‘G8-2’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优质、中熟有籽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92 d左右,果实发育期35 d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果实椭圆形,果形指数1.4,果皮墨绿色覆深墨绿条带,瓤粉红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边部8.1%。平均单果质量4.5 kg。果皮厚度1.1 cm左右,果皮硬度强,耐贮运。适宜山西全省及周边地区地膜覆盖及露地中晚熟栽培。201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高粱酿造清香型大曲白酒的工艺研究
《酿酒科技 》 2017
摘要:糯高粱一般作为南方酒厂酿造优质白酒的主要原料。由于其黏软的特性,不适合作为北方清香型大曲白酒的原料。本工艺在继承清香型大曲白酒的酿造工艺基础上进行创新型改进实验,为糯高粱酿造清香型大曲白酒提供了新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城市郊区农业布局原理与应用
《天津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文章探讨并分析了农业布局原理的限制因素及其在晋城市城郊区的应用,结果表明:(1)平川区适合种植粮经作物,而丘陵山区适合各类果蔬生产。(2)近郊区适合能够实行机械化作业、用工少的作物,而郊区内侧适宜发展机会成本偏高的果蔬生产,外侧适合机会成本最低的设施蔬菜生产。(3)土地质量、劳动力机会成本和距离等因素共同对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发挥着作用。城市郊区农业布局原理及限制因素分析,将为其他城市的农业布局提供理论指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