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超高压均质联合二甲基二碳酸盐对荔枝汁中污染菌及其微生物货架期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超高压均质和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两者单独或联合处理对新鲜荔枝汁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200MPa高压均质处理对荔枝汁中污染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且随着均质次数的增加,荔枝中污染菌逐渐减少(p<0.05)。但高压均质3次后,残留的污染菌在荔枝汁低温贮藏期间能很快的恢复生长,其微生物货架期不超过15d。新鲜荔枝汁中添加250mg/L的DMDC后,荔枝汁中污染菌数,特别是酵母菌,均呈线性快速下降(p<0.05)。添加DMDC12h后,各种菌的下降不再明显,并在进一步的低温贮藏期间,残留的明串珠菌属表现出较快的生长,其微生物货架期也未超过27d。向高压均质处理后的荔枝汁中添加DMDC后,荔枝汁中仅酵母菌下降明显(p<0.05),而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数下降不明显(p>0.05),但其微生物货架期明显比单独高压均质和单独DMDC处理的货架期长,说明两者还是具有一定的联合相加作用。此外,对DMDC和高压均质处理后荔枝汁中残留的污染菌采用16S rDNA或18S rDNA法进行鉴定后,发现主要是芽孢杆菌属、毛霉属和明串珠菌属菌株。

关键词: 荔枝汁 超高压均质 二甲基二碳酸盐 微生物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广东稻谷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稻谷播种面积小幅增长,农民种粮收益继续大幅提升,水稻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科技进步对广东水稻产业的贡献率继续提升,物质投入贡献相对降低,科研院所已成为水稻新品种创新的中坚力量。但"镉大米"事件对广东稻米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针对目前广东水稻产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提出了"继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切实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切实加强行业道德与监督管控;尽快建立流通环节的分类指导与差别定价政策;继续推进水稻保险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稻产业 发展形势 对策建议 广东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放线菌A3202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柑橘采后病害的防效

植物保护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用于防治柑橘采后病害的海洋放线菌,以柑橘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柑橘绿霉病菌P.digitatum和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指示菌,对分离到的25株海洋放线菌进行筛选。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谱,并测定其发酵产物粗提物对柑橘果实采后病害的防效,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自鳞笠藤壶Tetraclita squamosa的菌株A3202对3种指示菌均具有强抑菌活性,对供试13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柑橘青霉病菌和柑橘绿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分别可达2.33±0.05cm和2.32±0.10cm。该菌株800mg/L粗提物溶液对接种后7 d的柑橘青霉病、柑橘绿霉病和柑橘炭疽病的相对防效均可达100%。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放线菌中的米修链霉菌Streptomyces misionensis。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分离鉴定 柑橘采后病害 相对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秆覆盖结合除草剂减量化使用对移栽豆角田杂草的控制效果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稻秆覆盖结合除草剂减量使用对移栽豆角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将乙草胺和二甲戊乐灵按常量(田间常规推荐剂量)、半量(1/2常量)、1/4量(1/4常量)分别与稻秆覆盖相结合,调查不同处理对移栽豆角田杂草发生及豆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豆角移栽至收获,若仅用稻秆覆盖对豆角田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64.7%和61.9%;若将除草剂与稻秆相结合使用,从对总草的控制效果看,二甲戊乐灵各剂量与稻秆相结合均不同程度高于乙草胺相应剂量与稻秆相结合效果。二甲戊乐灵1/4剂量与稻秆相结合对豆角田总草的株数和鲜重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分别为88.7%和83.9%,且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产率为320.0%。

关键词: 稻秆覆盖 除草剂减量化使用 乙草胺 二甲戊乐灵 移栽豆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果肉的健康效应及主要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眼是药食兼用水果,传统中医和民间一直用其滋补身体,但长期以来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国内外对龙眼果肉的健康效应及其主要活性物质研究较为活跃。综述了龙眼果肉的抗氧化、免疫调节、延缓衰老、内分泌和神经调节等主要生物活性,并对其酚类、脂类、多糖类、核苷类和氨基酸类等主要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组成、化学结构和含量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旨在为龙眼功能食品的精深加工提供依据。

关键词: 龙眼 健康效应 活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30份山茶属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30份山茶属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30份山茶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17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138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29条,多态性比率为93.5%,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605~0.855。[结论]利用NTSYS软件对RAPD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份资源分为5大类群,其分类结果与张宏达分类体系基本一致。

关键词: 山茶属种质资源 RAPD 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水提物对拘束应激小鼠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苦瓜水提物(Momordica charantia fruit aqueous extract,MCFE)对拘束应激小鼠体内脂代谢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为揭示苦瓜对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周龄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正常对照组(NC)、拘束应激组(Mod)及-MCFE低(250 mg·kg-1)、中(500 mg·kg-1)和高(750 mg·kg-1)剂量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7 d后,置于50 mL带孔的塑料离心管中拘束20 h,尾静脉注射10%脂肪乳剂Interlipids,15 min后检测小鼠血脂消除能力,肠系膜脂肪组织脂肪酶活力,血清、肠系膜脂肪组织及肌肉组织的脂蛋白酯酶活性,同时测定血清的氧化状态及抗氧化水平。【结果】拘束应激模型组小鼠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含量为正常组小鼠TG含量的1.27倍,而低、中、高剂量MCFE组的小鼠TG含量分别为正常组小鼠TG含量的0.63、0.57和0.55倍,表明MCFE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拘束应激小鼠甘油三酯的清除率(P<0.05),提高其脂肪代谢能力,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趋势;同时,拘束应激模型组小鼠的脂肪酶活性为正常组的0.52倍,而MCFE各剂量组的脂肪酶活性分别为正常组的0.77、0.98和1.06倍,明显高于拘束应激组(P<0.05),且中、高剂量组基本达到正常水平,表明MCFE各剂量组均能提高肠系膜脂肪组织的脂肪酶活性(P<0.05);此外,与拘束应激组相比,MCFE的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活性和肠系膜脂肪组织的LPL活性明显有所提高(P<0.05),亦表现剂量效应,其中MCFE各剂量组的血清LPL活性达到正常组水平,但MCFE各剂量组对肌肉组织的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另外,拘束应激组小鼠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是正常组的1.37倍(P<0.05),总抗氧化能力(ORAC)是正常组的0.65倍(P<0.05),而MCFE各剂量组小鼠体内的MDA含量明显低于拘束应激组(P<0.05),且MCFE的中、高剂量组基本达到正常水平,MCFE各剂量组ORAC明显高于拘束应激模型组,但尚未达到正常水平,表明MCFE能明显提高拘束应激小鼠体内总抗氧化水平(P<0.05)。【结论】苦瓜水提物能从氧化应激水平和脂质代谢两方面改善拘束应激小鼠脂代谢紊乱。

关键词: 苦瓜 水提取物 脂质代谢 氧化应激 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稻螟蛹寄生蜂—霍氏啮小蜂

环境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霍氏啮小蜂Tetrastichus howardi Olliff是一种重要的蛹寄生蜂。作者于2013年9月,首次在广州地区台湾稻螟蛹上发现该蜂。文章记述了霍氏啮小蜂的自然寄生率、形态特征和部分生物学特性。对该蜂在水稻钻蛀性螟虫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 霍氏啮小蜂 自然寄生率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果肉自溶与部分氧化还原酶同工酶变化的关系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石硖’龙眼果肉为材料,在(4±0.5)℃条件下贮藏,并将贮藏后期不同状态果肉分为自溶与未自溶2部分,对其中的乙醇脱氢酶(ADH)、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苹果酸脱氢酶(MDH)、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8个酶进行同工酶电泳检测,以果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为参照,对龙眼果肉自溶与同工酶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石硖"龙眼低温贮藏过程中,整果果肉除POD外其余7个酶同工酶酶谱变化不大;但贮藏后期自溶果肉与未自溶果肉酶谱差异显著,其中未自溶果肉与刚采收果肉(第0天)酶谱差异不大。说明即使在同一果实中,自溶与未自溶果肉生理状况明显不同,龙眼采后果肉的生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自溶果肉部分,未自溶的果肉基本维持与刚采收时相近的生理状态。自溶与未自溶果肉中,APX、CAT、MDH、COD、PPD和POD酶谱条带数目、种类以及表达量间差异显著,这几种酶可能与龙眼果肉的自溶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nn.) 果肉自溶 同工酶 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采后生理和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在系统总结火龙果的贮藏特性及采后呼吸作用、内源性抗氧化活性、细胞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等生理变化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火龙果的几种保鲜技术(包括低温贮藏、涂膜保鲜、化学保鲜剂保鲜、辐照、热处理和酶法保鲜等)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探讨了采后处理工艺流程及质量保证和控制体系的建立;最后展望了火龙果研究及贮运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396 火龙果 生理变化 保鲜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