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豆粕和花生粕部分替代鱼粉添加四种添加剂对凡纳滨对虾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节约鱼粉资源和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豆粕和花生粕部分替代鱼粉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在含22%豆粕、18%花生粕和23%鱼粉的基础饲料(G0)中分别添加0.212%包膜赖氨酸和0.084%包膜蛋氨酸(G1)、1%复合芽孢杆菌(G2)、0.04%植酸酶(G3)、0.62%核苷酸混合物(G4),以三氧化二钇为指示剂,研究凡纳滨对虾对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磷、能量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与基础组相比,添加组对虾的干物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G2和G3粗蛋白质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添加组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分别升高14.8%、12.1%、9.4%和7.7%,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组中所有氨基酸(G1除甘氨酸和半胱氨酸外)的表观消化率基本高于85%,其中G1除苯丙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脯氨酸和半胱氨酸外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G2所有氨基酸、G3除脯氨酸和酪氨酸外和G4除赖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外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豆粕和花生粕部分替代鱼粉饲料,分别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复合芽孢杆菌、植酸酶、核苷酸混合物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对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脂肪、磷、能量及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其中以复合芽孢杆菌和植酸酶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包膜氨基酸 复合芽孢杆菌 植酸酶 核苷酸混合物 表观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下二甲亚砜对香蕉幼苗的生理效应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二甲亚砜(DMSO)对聚乙二醇胁迫下香蕉幼苗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在10%PEG-6000胁迫下,香蕉叶片的可溶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0.1%~0.4%DMSO处理缓解水分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抑制水分胁迫下香蕉苗叶片丙二醛含量上升,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根系活力。0.4%DMSO处理香蕉叶片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比胁迫对照分别下降24.8%和25.2%,根系活力比胁迫对照下降22.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上游猎型蜘蛛功能团对景观低碳管理模式的反应
《生态环境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温室效应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农田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蜘蛛是环境变化的指示标志和农业生中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通过选择茶树上游猎型蜘蛛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景观低碳管理模式茶园(JG)与习惯管理模式茶园(XG)对茶树上游猎型蜘蛛组成、结构以及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JG茶园茶树上游猎型蜘蛛种类较多,有8个科,18个种;XG茶园有6个科,13个种;优势种和丰盛种中,JG茶园个体数为375头、195头,比XG茶园分别提高1.16、0.33倍。JG与XG两类茶园的蜘蛛种群数量特征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1);JG茶园雌蛛个体数为157头、雄蛛个体数为320头,是XG茶园的1.12和1.32倍;JG茶园成蛛与幼蛛个体数是XG茶园的1.25和0.87倍,成蛛比幼蛛高出46.32%,而XG茶园成蛛比幼蛛高出21.82%;JG茶园蜘蛛种群数量特征发生动态显著高于XG茶园(P<0.05)。JG茶园蜘蛛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比XG茶园增加16.46%和12.14%。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50.47%,JG茶园位置明显接近光盔蛛科(Liocranidae)、圆颚蛛科(Corinnidae)、跳蛛科(Salticidae)和管巢蛛科(Clubionidae)等蜘蛛群落数量分布较多的方向偏移,而XG茶园则向盗蛛科(Pisauridae)和猫蛛科(Oxyopidae)等蜘蛛群落数量分布较少方向靠近。由此可知,茶园实行低碳管理,实行复合种植,有利于减少CO2气体排放,保护茶树上游猎型蜘蛛种类多样性,提高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为茶园固碳增汇,茶叶产值提高打下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个家蚕新品系对BmNPV的抵抗力及中肠组织中Bmlipase-1的表达水平检测
《蚕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感染抵抗力较强的家蚕品系,以现行推广杂交组合粤蚕6号和两广二号的8个亲本品种为材料,给3龄起蚕添食浓度为4×107m L-1的Bm NPV多角体悬液,连续12代接种病毒筛选后获得7个对Bm NPV的抵抗能力有显著提高的新品系,其中新品系研7-N感染Bm NPV的发病率由原品种的96.30%降低至51.46%,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新品系及其杂交组合幼虫中肠组织中与Bm NPV抗性相关的脂肪酶1(Bmlipase-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不同新品系间Bmlipase-1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较大,与其对Bm NPV的抵抗能力一致,其中春5-N、研7-N和湘晖-N等新品系及其杂交组合的Bmlipase-1表达水平均较原品种及其杂交组合极显著上升(P<0.01)。获得的家蚕新品系可作为抗Bm NPV育种的优良素材。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家蚕品系 食下感染 脂肪酶1基因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沙好氧堆肥腐熟度指标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堆肥腐熟度是衡量堆肥反应进程和堆肥产品质量的主要参数,为了探索蚕沙堆肥腐熟度的快速评价体系,以蚕沙为主要堆肥材料,以蘑菇渣和谷壳作为调理剂,采用静态好氧堆肥模式进行3种堆肥处理,研究蚕沙堆肥处理过程中理化、生物学性状的变化规律,并对各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发芽指数≥80%,C/N和T值分别降至12.07和0.76,堆肥颜色呈黑色、无气味、温度降至常温时,蚕沙堆肥达到充分腐熟。因此,蚕沙堆肥处理过程中的堆肥颜色、气味、温度、C/N、T值及发芽指数与蚕沙好氧堆肥腐熟度紧密相关,可作为蚕沙好氧堆肥腐熟度快速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蛋白及添加剂组合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节约鱼粉资源和降低饲料成本,探索豆粕和花生粕部分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鱼粉的可行方式,分别配合添加包膜蛋氨酸和包膜赖氨酸、芽孢杆菌、植酸酶和核苷酸4种添加剂,并研究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以含23%鱼粉、22%豆粕和18%花生粕的饲料为基础饲料(G0)中分别添加0.212%包膜赖氨酸和0.084%包膜蛋氨酸(G1)、1%复合芽孢杆菌(G2)、0.04%植酸酶(G3)和0.62%核苷酸混合物(G4)配制4种试验饲料,养殖8周。与G0相比,添加组对虾末均质量、增质量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效率(PER)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FC)显著降低(P<0.05);G3和G4组全虾粗脂肪显著升高(P<0.05),G2和G3全虾粗灰分显著降低(P<0.05);添加组对虾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L(HO)和三酰甘油(TG2)显著升高(P<0.05),G1和G2组白蛋白(ALB)显著升高(P<0.05),G1和G3组血糖(GLU)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植物蛋白及添加剂组合替代部分鱼粉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其中以复合芽孢杆菌作用效果最好(P<0.05)。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包膜氨基酸 复合芽孢杆菌 植酸酶 核苷酸混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辣蓼提取物中6种黄酮成分的含量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同时定量检测水辣蓼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择Waters Symmetry shield RP18(4.6 mm×250 mm,5.0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4%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59 nm,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6种黄酮成分在50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在0.1~20μg/mL浓度范围内,6种黄酮成分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5%~99.54%,RSD为0.82%~1.38%(n=3)。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水辣蓼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含量测定,为控制水辣蓼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