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环境因子和免疫刺激对香港牡蛎免疫指标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害问题已严重威胁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养殖业的发展,寻找适用于香港牡蛎健康评价的生物标志物,对预防其病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该研究以盐度胁迫、氨氮胁迫、免疫刺激以及干露胁迫为实验条件,研究不同因素胁迫下香港牡蛎肝胰腺中免疫因子的变化情况,以期找出1~2个香港牡蛎对环境因子变化敏感的免疫指标。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盐(盐度3)和高盐(盐度30)胁迫下均显著上升(P<0.05),高盐胁迫还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显著升高(P<0.05)。高浓度氨氮(60 mg?L-1)胁迫导致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酸性磷酸酶(ACP)和SOD活性在高浓度和低浓度氨氮(6 mg?L-1)胁迫下均显著升高(P<0.05)。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和脂多糖刺激均显著抑制CAT活性(P<0.05)。此外,CAT活性在4和25℃干露条件下随胁迫时间增加,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显著变化趋势(P<0.05)。因此,香港牡蛎肝胰腺中CAT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优于其他免疫指标,可能是香港牡蛎健康相关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香港牡蛎 环境因子胁迫 抗氧化酶 免疫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 2021

摘要:稻渔综合种养因其可观的经济效益、巨大生态效益已经成为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总结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经验,推进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主的产业扶贫项目,论文通过调研哈尼梯田的稻渔综合种养,总结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的"稻-鲤""稻-鳅"及"冬闲田养殖"模式,分析稻渔综合种养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发现当地自然条件、劳动力年龄偏大、产业附加值低等因素是稻渔综合种养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提出通过科技支撑、产业链延伸、技术培训及人才培养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 哈尼梯田 精准扶贫 科技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6味中草药对无乳链球菌体外抑菌作用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苏木、黄柏等76味中草药对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好的中草药对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对苏木、黄柏、乌梅、大黄和丁香极度敏感,其中对苏木的敏感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6.06±0.96) mm,对石榴皮等6味中草药和救必应等8味中草药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20和10~15 mm。苏木和黄柏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体外抑菌、杀菌作用最强,MIC和MBC均为3.9 mg·mL-1;丁香、甘草和救必应MIC为7.8~31.25 mg·mL-1, MBC为15.6~250 mg·mL-1;乌梅等16味中草药MIC为62.5~250 mg·mL-1, MBC>62.5 mg·mL-1。综上所述,苏木和黄柏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效果。

关键词: 罗非鱼 中草药 无乳链球菌 抑菌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斑紫菜烤制前后特征风味变化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烤制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研究烤制前后条斑紫菜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电子鼻、FlavourSpec?风味分析仪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比分析条斑紫菜在烤制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变化。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条斑紫菜烤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第一、二主成分相同,均为烃类、含氮类物质,但其对主成分的贡献率不同。风味分析表明,条斑紫菜烤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烤制后出现吡嗪类特征风味物质。SPME-GC-MS分析表明,醛类、醇类、酮类和烷烃类构成了条斑紫菜的主体风味,烤制后吡嗪、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和2-乙基-6-甲基-吡嗪等物质含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经过烤制,构成条斑紫菜的主要风味物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吡嗪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

关键词: 条斑紫菜 烤制 风味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菲律宾蛤仔对急性海水酸化和重金属(Cu和Cd)胁迫的生理响应

渔业科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海水酸化和重金属污染物对滩涂贝类的联合影响,采用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以自然海水(pH 8.2)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酸化条件下(pH 7.7和7.3),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耗氧率(OR)、滤水率(FR)和心率对重金属Cu(0、0.06和0.60 mg/L)和Cd(0、0.03和0.30 mg/L)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Cu胁迫显著降低了蛤仔的OR和FR(P<0.05),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蛤仔心率显著下降(P<0.05).Cd胁迫对蛤仔OR和FR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0.30 mg/L Cd胁迫下,随着时间的增加,蛤仔心率显著升高(P<0.05).pH 7.7和7.3两种酸化胁迫对蛤仔的OR和FR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pH 7.3的海水中,蛤仔心率出现短暂下降并快速恢复的现象.研究表明,蛤仔短期暴露于Cu、Cd或酸化海水中均会影响其生理功能,影响程度排序为Cu>Cd>pH.实验中未发现短期海水酸化与Cu或Cd对菲律宾蛤仔存在联合毒性效应.本研究分析了菲律宾蛤仔响应海水酸化和重金属胁迫的机制,同时探讨了把贝类心率作为环境胁迫指标的可行性.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重金属;酸化;心率;生理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鳍金枪鱼幼鱼体长与血液指标关系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积累人工养殖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幼鱼基础生理指标数据,该研究测定了不同体长黄鳍金枪鱼幼鱼(20G组:20~30 cm; 30G组:30~40 cm; 40G组:40~50 cm)血液钾离子(K+)、钙离子(Ca2+)、氯离子(Cl-)、氢离子(H+)、pH、葡萄糖、乳酸、钠离子(Na+)和总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比容和渗透压。结果显示,黄鳍金枪鱼幼鱼K+、Ca2+、Cl-、H+、pH、葡萄糖、红细胞比容数据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0G组的乳酸和总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0G组的标准化Ca2+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Na+浓度随着体长的增加逐渐下降,相邻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黄鳍金枪鱼幼鱼在3个体长组中血液指标较稳定,在30G和40G两组之间差异较小,20G组与其他两组差异相对较大,随着体长的增加,血液指标趋于更稳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体长 血液指标 血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牡蛎“海大3号”生长繁殖与营养成分的周年变化

水产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长牡蛎"海大3号"新品种的生长与繁殖特性,自2016年11月份至2017年10月份对养殖于山东省荣成海区长牡蛎"海大3号"群体的生长、性腺发育及营养成分的周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海区水温较低的冬季1—2月份,长牡蛎"海大3号"生长缓慢,性腺处于休止期;随水温升高,在春季3—4月份配子开始发育,雌雄个体发育基本同步,4—5月份壳高生长速率加快,湿重显著增加;在夏季,随配子发育壳高生长速率降低,7月份因配子排放湿重下降;在产卵后的秋季长牡蛎"海大3号"壳高和湿重均显著增长。营养分析结果表明,随性腺发育,外套膜、性腺-内脏团、鳃和闭壳肌中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为配子发育提供能量;脂质和蛋白质作为配子主要结构物质在性腺中不断累积,随配子排放而显著降低;在秋季,4个组织中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为机体的快速生长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外套膜作为构成壳物质的分泌器官,在8—9月份其糖原含量和脂质含量显著增加,这暗示机体的快速生长需要一定能量储备。研究表明,长牡蛎"海大3号"的生长和繁殖活动受海区水温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并与各组织营养成分密切相关。春季和秋季为机体快速生长时期,夏季为配子集中排放期;糖原是生长繁殖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质是配子主要结构物质,蛋白质是机体产后恢复和快速生长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长牡蛎“海大3号” 生长 性腺发育 营养成分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水产业发展——冲击、应对与长远影响

中国渔业经济 2020

摘要: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中国。在疫情影响下,复工延迟、隔离管制等措施对水产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从生产、流通、消费和贸易等环节分析疫情给水产业带来的冲击,提出疫情期间水产业应对措施,并结合当前疫情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和新观念等变化,分析未来水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水产业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大亚湾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生态学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8年8月大亚湾海域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大亚湾夏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大亚湾夏季渔获鱼类56种,隶属9目、34科、47属.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最多(39种,69.64%);物种组成以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拟矛尾鰕虎鱼(Parachaeturichthys polynema)、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和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等小型低值鱼类为主;鱼类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为湾口海域最大,沿岸海域次之,湾中部海域最小.鱼类群落结构大体分为咸淡水湾内和海水广布湾口两个鱼类群组;对比1985-2017年夏季调查资料可知,30多年来大亚湾夏季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减小;优势种组成更替显著,由以大型中上层的经济鱼类为主演变为以小型底层、近底层的低值鱼类为主,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大亚湾生态系统的干扰,尤其是捕捞致使鱼类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趋向简单化.

关键词: 鱼类 多样性 优势种 群落结构 人类活动 大亚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高效异源表达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glycosyltransferase,CGTase)酶法合成环糊精是目前生产环糊精的主要方法。本文介绍了用于生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几种工程菌株: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毕赤酵母,其中大肠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用于表达CGTase的表达系统。除此之外,本文还总结了高效表达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有效策略: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启动子以及信号肽,以及密码子优化和分子伴侣共表达,以期为在相关CGTase研究领域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酵母 异源表达 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