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山羊源副流感病毒3型JS2013株HN基因的原核表达与抗原性分析

中国兽医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参考GenBank中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内蒙古09株(NM09)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JQ063064),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扩增山羊源副流感病毒3型(PIV3)JS2013株HN基因部分序列;将扩增到的基因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与已报道的HPIV3、BPIV3 HN基因的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74.3%、79.8%。进化树分析表明,JS2013株并不属于HPIV3与BPIV3,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将HN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获得原核重组质粒pET-32a(+)-HN。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菌株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与Western-blot试验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成功,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大小为46ku。经Western-blot试验验证,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的超免疫血清能够与重组蛋白反应;把病毒接种给MDBK细胞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与病毒产生特异性荧光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本试验结果为山羊源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诊断方法的建立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山羊 副流感病毒3型 HN基因 原核表达 抗原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种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挖掘可供利用的优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为品种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319份小麦种质的HMW-GS组成。结果表明:Glu-A1、Glu-B1和Glu-D1位点分别具有3,7,4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其中,亚基N、7+8和2+12在各自位点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达到了49.21%,54.55%,68.65%。亚基组成类型共有24种,1/7+8/2+12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组合形式,频率为25.39%;其次为N/7+8/2+12、N/7+9/2+12和N/7+9/5+10,出现频率分别为17.24%,10.97%,10.34%;其他亚基组合类型出现的频率较低。同时,筛选出了一些含有2*、17+18、7+8、14+15和5+10等优质亚基类型的材料。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小麦种质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池外海北岸封闭水域控养水葫芦对水质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滇池外海北岸污染严重的0.25 km2封闭性蓝藻治理试验示范区内控养水葫芦,以削减富营养化水体内源氮(N)、磷(P)等污染物,探讨有效改善湖泊水质的生物治理措施.6月底按9.30 kg m-2投放水葫芦种苗,控养面积2.51hm2,示范区水面覆盖度为10%.结果显示:水葫芦放养后生长迅速,特别是在7-9月份,最大生长速率达37 2.7 g m-2 d-1;整个植株干物质平均N、P含量分别为23.22 g kg-1和5.03 g kg-1,每t鲜重水葫芦吸收1.63 kg N、0.35 kg P,通过水葫芦种养示范工程,直接由示范工程水域吸收带走N 1.15 t、P 0.25 t;水葫芦生长期间(7-12月),种养区较对照区水体DO、SD和p H均有下降;水葫芦根系具有较好的吸附拦截浮游藻类效果,致使种养区水体TN、TP和CODM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并与水体Chl-a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水葫芦采收后并未引起二次污染,水质无恶化趋势.综上认为,规模化控养水葫芦可显著削减水体N、P等内源污染负荷,同时对浮游藻类吸附拦截效果明显,可将其滞留于特定水域,又能吸收利用藻类衰亡释放到水体的污染物,减轻外部空白水域水质恶化的压力.

关键词: 滇池 水葫芦 富营养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HDV VLPs对口蹄疫病毒B细胞表位的展示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兔出血症病毒(RHDV)病毒样颗粒(VLPs)携带外源表位的能力及其免疫原性,以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为载体,分别在RHDV VP60蛋白质的C端、N端和306位插入FMDV VP1双串联B细胞表位[GS-(200~213 aa)-GS-(141~160 aa)],得到嵌合蛋白质,分别命名为VP60-2FB、VP60-306FB和VP60-578FB。经IFA、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嵌合VP60蛋白质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均得到有效表达;通过电镜观察发现嵌合蛋白质可自聚成病毒样颗粒。将嵌合蛋白质免疫小鼠,检测产生的免疫应答情况,结果显示,嵌合蛋白质可以产生针对VP60特异的免疫应答,且在插入长度为42 aa外源氨基酸片段的情况下,嵌合蛋白质免疫的小鼠仍能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针对外源表位的特异性应答。在进一步扩展了载体的容纳性后,序列的增加不影响VLPs的形成以及对外源表位的递呈效果,说明VP60-VLPs作为外源B细胞表位展示载体是可行性的。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病毒样颗粒 口蹄疫病毒 B细胞表位 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掌两个bZIPs基因片段的克隆与低温响应特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红掌‘Alabama’幼苗为材料,克隆了2个b ZIP转录因子基因Aab ZIP1和Aab ZIP2。Aab ZIP1片段长度462 bp,Aab ZIP2片段长度为369 bp,两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度为46.97%,推定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31.17%。Blastx发现两个基因均具有亮氨酸拉链的保守结构域,具备b ZIP转录因子家族的基本特征。RT-PCR分析检测表明,低温处理后,Aab ZIP1基因为组成型表达,不响应低温胁迫;Aab ZIP2基因表达受低温诱导,其表达强度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Aab ZIP2可能在红掌的低温胁迫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红掌 bZIP 亮氨酸拉链 低温 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种质种仁含油量测定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提高棉子的含油量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本研究以24份高油和低酚棉花品种(系)为材料,测定种仁的含油量及脂肪酸组分。结果显示,近期育成的棉花品种(系)种仁含油量显著低于高油材料的含油量,脂肪酸组分在不同品种(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含油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利用均匀分布于棉花26条染色体上的370对SSR标记对32个棉花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190个多态性位点,检测到609个等位变异,各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变幅为2~9个,平均为3.09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7~0.81,平均为0.40。聚类分析将32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其中12份高含油量种质材料划分成3个类群,剩余的20份种质材料划分成2个类群。关联分析检测到与种仁含油量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11个,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用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显示其解释表型变异为0.043 6~0.144 9。

关键词: 棉花 含油量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绿假单胞菌结合生物熏蒸防控辣椒疫病的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找到防治由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辣椒疫病的有效方法,首先研究了生物熏蒸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发现在生物熏蒸第7 d时,土壤疫霉和真菌数量显著低于不加菜粕病土(对照),分别降低了20%和68%;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40%和49%;7 d后生物熏蒸处理和对照土壤中疫霉数量逐渐增加,说明生物熏蒸的最佳时间为7 d。为了增强生物熏蒸的防病效果,通过平板试验筛选了1株既可以拮抗辣椒疫霉又可以抵抗由菜粕降解释放的挥发性杀生气体的铜绿假单胞菌,然后将菜粕与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同时施入土壤中进行7 d的生物熏蒸盆栽试验。发现与生物熏蒸处理相比,生物熏蒸结合铜绿假单胞菌处理的土壤中假单胞菌数量显著增加了401%,疫霉菌的数量显著降低了72%,辣椒疫病的发病率降低了8%。表明生物熏蒸结合施用拮抗菌是一种环保的防控辣椒疫病方法。

关键词: 生物熏蒸 铜绿假单胞菌 辣椒疫病 疫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乳杆菌表面性质及对Caco-2细胞的黏附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10株不同来源的植物乳杆菌进行自聚集能力、表面疏水性以及体外黏附Caco-2细胞能力的测定,探究植物乳杆菌表面性质与黏附能力之间的关系,利用Li Cl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处理,探究参与植物乳杆菌对细胞黏附过程的物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3-4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最强。所选的不同植物乳杆菌之间自聚集能力、表面疏水性以及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存在差异性;对细胞的黏附能力与表面疏水性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因此,自聚集能力和疏水性可以作为筛选具有高黏附细胞能力的植物乳杆菌的参考指标。同时Li Cl处理前后,植物乳杆菌自聚集能力和对细胞的黏附能力均有所下降,表明菌株表面蛋白类物质及其他大分子物质均参与自聚集和黏附过程。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自聚集 疏水性 黏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粳9108及亲本生育后期生长、光合和产量比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粳9108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优质高产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光强-光合响应曲线,并在成熟期考察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南粳9108的单株实际产量比亲本均显著提高,比亲本武香粳14提高7.7%,大库和大粒是其高产的重要结构基础。进一步分析生长指标,南粳9108在开花后14 d内具有较大的绿叶面积以及倒三叶的较小叶基角,其群体的光合能力较强;供试材料剑叶开花后14 d光合作用对光强的光合参数分析,南粳9108的光合能力与亲本武香粳14类似,但显著低于亲本关东194;而通过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分析,其对光强更容易饱和,且容易发生光抑制。可见,高产水稻南粳9108具有良好的株型、穗粒结构以及较高的群体光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单叶光合能力,将是其发挥超高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粳稻 株型 光合生理特性 光强-光合作用曲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羊肌肉UCP3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及其在肌肉中的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湖羊UCP3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同时研究其在湖羊不同部位肌肉中的表达变化,选取初生与1、2、3、4、5和6月龄湖羊公羔各5只,提取屠宰后背最长肌、腰大肌、前腿肱二头肌和后腿股二头肌RNA,用TA克隆技术获得湖羊UCP3基因编码区序列,用DNAMAN软件分析UCP3基因在哺乳动物间的保守性,同时基于UCP3蛋白质序列用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用Real-time PCR检测湖羊不同肌肉部位U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结果显示:湖羊UCP3基因编码区全长936 bp,编码311个氨基酸残基,在哺乳动物中相对保守。根据UCP3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湖羊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初生至6月龄的湖羊不同部位肌肉UCP3基因的表达模式基本相似,即在出生时有较低的水平,然后上升,随着月龄的增加又下降,但UCP3基因在后腿股二头肌中的表达量整体偏低,在腰大肌中表达水平变化较大,3月龄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初生和5月龄。

关键词: UCP3 序列特征 系统进化 real-time PCR 湖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