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子粒氮浓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53份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混合线性模型(MLM)、固定和随机模型交替概率统一(FarmCPU)和基因组相关预测集成工具(GAPIT),分别对其子粒氮浓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25个与子粒氮浓度显著关联的SNP(P<1.72E-05).其中,GLM、FarmCPU和GAPIT方法分别检测到12、15和1个位点.S3_202120604、S1_2007087 47和S5_10258682在GLM和FarmCPU两种方法中均能检测到.Bin1.06、Bin3.07、Bin5.04、Bin1.07和Bin5.02可能是影响子粒氮浓度的重要区段.共挖掘30个相关候选基因,其中Zm00001d031747、Zm00001d031749、Zm00001d031753、Zm00001d043502 和 Zm00001d01339 等可能是影响玉米子粒氮浓度的关键候选基因.


基于AquaCrop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验证AquaCrop模型在河南省的适用性,并探讨冬小麦最优灌溉制度,分别于2016—2018年和2019—2020年,在河南周口进行冬小麦不同灌水频次田间试验,先后校准AquaCrop模型参数和独立验证模型模拟效果,并利用验证后的AquaCrop模型,分析不同降雨年型条件下16种灌溉情景对冬小麦耗水量、蒸腾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冠层覆盖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介于0.84~0.94,一致性指数(d)介于0.93~0.98,均方根误差(RMSE)介于4.7%~9.4%。冬小麦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2介于0.94~0.95,d介于0.93~0.98,RMSE介于2.1~2.2 t/hm~2。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RE)均在10%以内。以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目标,冬小麦的最优灌溉方案为:于干旱年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每次灌水75 mm;于平水年拔节期和开花期,每次灌水75 mm;于丰水年拔节期灌水75 mm。
关键词: 冬小麦 AquaCrop模型 降雨年型 灌溉制度 河南省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基于DUS测试性状的黄淮海地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玉米DUS测试指南中的39个基本性状,对100份黄淮海地区测试玉米自交系和9份代表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分析,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育种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09份玉米自交系各性状总体的平均等位变异数为5.026,变幅为1~9;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为2.919,变幅为1.000~6.053;平均Shannon指数为1.133,变幅为0.000~1.928.支持根显色强度(Chr.22)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花丝显色强度(Chr.9),第一叶顶端性状(Chr.1)遗传多样性最低,有48.72%的性状有效等位变异数大于2.919,61.54%的性状Shannon指数大于1.13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玉米种质遗传背景相对较丰富,将109份材料聚成5类,除D类群包含9份自交系,数量最少外,其余4个类群包含自交系数量基本相同,D类群在其他各类群中遗传相似系数占比较少.各类群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200~0.665,其中,D类群与B类群的遗传距离最大(0.665),其次是D类群与C类群(0.586);C类群与B类群的遗传距离最小(0.200),其次是E类群与A类群(0.212).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DUS测试 黄淮海地区


猪瘟病毒PCR-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应用
《家畜生态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危害猪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具有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等特性,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CR-ELISA 检测方法是在PCR和 ELISA 基础上创新的一种新技术,其灵敏性和准确性都高于单纯的 PCR 检测和ELISA检测.根据GenBank中猪瘟石门株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在 5'端标记生物素和地高辛,经过PCR扩增后,加入到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ELISA反应板上,然后通过DIG-HRP抗体进行显色反应,建立PCR-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PCR-ELISA 最低检测到 1.81×104 拷贝/μL,普通 PCR 最低检测到 1.81×106 拷贝/μL,因此 PCR-ELISA 灵敏性比普通PCR高约 100 倍;对 27 份未知样品进行检测,普通 PCR 检测出阳性样品 15 份,阳性率为55.5%,PCR-ELISA检出 20 份阳性样品,阴性 7 份,阳性率为 74%,阳性检出率增加 18.5%;用建立的Real-Time PCR进行验证,检测结果与 PCR-ELISA 一致,两者的符合度为 100%;然后用PK15 细胞对普通PCR 未检测出的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及普通PCR检测,结果显示该 5 份样品均为阳性.说明本研究所建立的 PCR-ELISA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准确、快速、安全等优势,可应用于 CSFV 的快速诊断,为 CSFV 的流行病学监测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猪瘟病毒 PCR-ELISA 荧光定量PCR 间接免疫荧光


基于无人机影像特征的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预测及模型迁移能力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氮素的精准监测和合理施用对小麦健康生长、产量及品质提升、减少农田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尤为重要.为精准监测小麦生长关键生育期植株氮含量,探索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植株氮含量预测模型的迁移能力.[方法]小区试验于2020-2022年在河南省商水县开展,在冬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采用M600大疆无人机搭载K6多光谱成像仪获取5波段(Red、Green、Blue、Rededge、Nir)多光谱影像.基于5个波段冠层反射率提取20种植被指数和40种纹理特征,采用相关分析从65个影像特征中筛选冬小麦植株氮含量敏感特征.基于筛选出的敏感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BP)、随机森林(RF)、Adaboost、支持向量机(SVR)4种机器学习回归方法构建植株氮含量预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效果和在不同水处理条件下模型的迁移预测能力进行分析.[结果](1)植株氮含量与影像特征的相关系数通过0.01极显著水平检验的包括22个光谱特征和29个纹理特征.(2)4种机器学习回归方法构建的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预测模型存在差异,RF和Adaboost方法预测植株氮含量集中于95%的置信区间,多分布于1∶1直线附近,而BP和SVR方法预测的植株氮含量分布相对较为分散;RF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R2最大,RMSE最小,MAE中等,分别为0.81、0.42%和0.29%;SVR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R2最小,RMSE和MAE较大,分别为0.66、0.54%和0.40%.(3)以W1处理(按需灌溉)实测植株氮含量为训练集,采用BP、RF、Adaboost和SVR方法构建的模型对W0处理冬小麦植株氮含量迁移预测R2分别为0.75、0.72、0.72和0.66;以W0处理(自然状态)实测植株氮含量为训练集,BP、RF、Adaboost和SVR方法构建的模型对W1处理冬小麦植株氮含量迁移预测R2分别为0.51、0.69、0.61和0.45.[结论]4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预测模型均表现出了较强的迁移预测能力,尤以RF和Adaboost方法构建的模型预测效果和迁移能力为好.
关键词: 无人机 光谱特征 纹理特征 机器学习 冬小麦植株氮含量 迁移能力


薄皮甜瓜新品种珍甜18的选育
《中国果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珍甜18属杂交薄皮甜瓜品种。单果重0.43 kg,果实梨形,果皮、果肉均为白色,肉质细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叶片深绿色,坐果率高,根系发达,综合抗性强。每667 m2产量3 200kg以上,果实发育期25 d左右,全生育期95 d左右,果实成熟后不落蒂,中抗枯萎病。适宜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春季大棚和露地栽培。


拔节期灌溉和追施氮肥对旱地沟播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拔节期灌溉和追施氮肥对旱地沟播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的影响,2019 年 10 月至2020 年6 月,在沟播种植小麦的基础上,于拔节期设置不灌溉不追氮肥(NIND)、全沟灌溉不追氮肥(EFIND)、隔沟灌溉不追氮肥(AFIND)、全沟灌溉追施氮肥(EFITD)、隔沟灌溉追施氮肥(AFITD)5 个处理,分析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主要品质指标和地上部氮素积累转运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溉与否、灌溉方式和追施氮肥均可显著调控旱地沟播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且作用效果有叠加效应.与 NIND相比,EFIND、AFIND、EFITD、AFITD的产量分别显著提高46.57%,67.72%,83.71%,95.88%;开花期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均显著提高,从而使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 25.94%,41.00%,65.86%,82.64%.与NIND相比,EFIND、AFIND和EFITD显著降低小麦品质,而AFITD的品质不降低甚至显著提高.隔沟灌溉较全沟灌溉,开花期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花后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从而使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不追施氮肥时产量显著提高,但除沉降值外各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追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和各品质指标均显著改善.追施氮肥与不追氮肥相比,开花期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增加,从而使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籽粒分配比例显著增加,进而使籽粒产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品质多表现为显著改善,且隔沟灌溉的提质效应较全沟灌溉大.拔节期隔沟灌溉与追施氮肥结合不仅可显著提高开花期和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而且可显著提高花前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从而显著提高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最终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改善品质,是适宜旱地沟播小麦的灌溉施肥方式.


药用菊花不同品种抗蚜性评价
《中国植保导刊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对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有较强抗性的药用菊花种质资源,通过蚜量比值法,对16个药用菊花种质资源进行了室内和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药用菊花对菊小长管蚜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室内人工接种蚜虫试验,16个药用菊花资源中贡黄菊、信阳野菊、晚小洋菊、小亳菊为高抗品种,大亳菊、小汤菊、怀白菊为中抗品种,怀黄菊和祁菊为低抗品种,南城野菊和小黄菊为感虫品种,黄山野菊、济菊、大白菊、杭菊、滁菊为高感品种;田间调查结果和室内接种结果基本一致.结合室内和田间数据可知,贡黄菊、信阳野菊、晚小洋菊、小亳菊对菊小长管蚜抗性较强,适合作为抗蚜品种资源进行后续抗性品种选育.


颗粒物对动物肠-肺轴的影响及缓解策略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畜禽舍内的颗粒物(PM)严重损害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呼吸系统,且粒径越小,危害越大.颗粒物可破坏肺部组织结构,诱导肺部炎症损伤,改变肺部菌群组成.颗粒物也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肠道通透性,造成肠道菌群容易移位或肠源性代谢产物通过肠-肺轴影响肺脏损伤的发展.降低畜禽舍内颗粒物的危害可以通过安装过滤系统、通风、空气电离等物理方法,也可以通过饲料加工和添加绿色添加剂的营养调控方法.本文主要综述颗粒物对动物肠-肺轴的影响,并从物理方法、饲料加工和营养调控方法等方面来探讨颗粒物对动物影响的缓解策略,以期寻找有效的缓解颗粒物影响动物健康的措施.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朝天椒品种品质综合评价
《中国瓜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朝天椒品种综合性状的差异,筛选朝天椒新品种,对40份辣椒品种的14个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范围为8.66%~57.76%;辣椒性状间存在着较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H2143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珠农38号的综合评价得分次之,说明二者综合表现好,适应能力较强;泰美簇生9号的综合评价得分最低,说明其14个性状的综合表现较差,适应能力较差;通过聚类分析把40份辣椒品种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既适合做干椒亦可以做鲜椒,第二类是普通朝天椒类型,第三类是辣椒素专用类型,第四类是大果类型。综上所述,H2143、珠农38号、红海、江宝劲霸、314朝天椒、楚龙182、白指天椒等7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