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19品质及其稳定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麦119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2019—2021年3个年度、12个市(县)共36个环境下的品质指标,探讨其品质稳定性,为该品种的种植区域合理布局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郑麦119的平均面粉吸水率为65.5%,面团稳定时间为12.1 min,湿面筋含量为36.7%,拉伸面积为117.1 cm2,最大拉伸阻力为524.6 BU,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年际间,郑麦119籽粒容重、硬度、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地区间,籽粒容重和峰值黏度差异较大,籽粒水分含量、籽粒硬度、面粉白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延伸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升值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品种品质表现稳定。另外,郑麦119三年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均值分别为3 001.8 cP和3 118.3 cP,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淀粉糊化特性。在制品试验中,郑麦119制作的面包内部结构细腻平滑且面包芯气孔细密,烘焙品质好,综合评分与郑麦366相当,且高于市售商用面包粉;制作的面条,爽滑且抗褐变能力强,蒸煮品质佳,综合评分与郑麦366和市售河套雪花粉相当。证实该品种为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品种。
关键词: 小麦 郑麦119 品质稳定性 加工品质 烘焙品质 蒸煮品质 年际间 地区间


评价芝麻种质油分含量水平的SSR标记筛选与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芝麻油分含量水平相关分子标记鉴定技术体系,利用自主开发的与芝麻油分含量紧密关联的24个SSR标记,对具有不同油分含量的48份芝麻种质进行了PCR快速鉴定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48份芝麻种质的油分含量在29.81%~57.86%,平均油分含量为46.91%.SSR标记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4个SSR标记在48份样本中均表现出了多态性等位位点,其中Hs393(4/2)、Hs635(2/2)、Hs4082(2/1)和Hs4089(2/2)4个SSR标记多态性位点与芝麻油分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01)关联.在检测的48个样本中,共有12个样本同时携带了上述4个SSR标记的优异等位位点,样本油分含量为52.74%~57.86%,均属于高油分含量样本.综上,Hs393、Hs635、Hs4082和Hs4089等4个SSR标记可以用于芝麻种质和育种材料的油分含量水平鉴定与评价,为建立并完善芝麻品质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个谷子新耐旱性突变体(drm)光合特性与抗旱性能分析
《植物科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子(Setaria italica P. Beauv.)作为C4模式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但干旱仍是制约其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探究谷子耐旱性突变体(Drought-resistant mutant)的抗旱生理机制,以野生型‘豫谷28’和其耐旱性突变体(drm1-1)为材料,采用盆栽法分析了干旱胁迫下野生型与drm1-1在孕穗期和花后10 d的光合特性和抗旱性。结果显示,在正常条件下,drm1-1诱导了谷子光合作用相关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c、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ppdk以及苹果酸酶基因nadp-me的表达,显著提高了相应酶的活性,也使得drm1-1的光合速率较野生型显著提高。在干旱胁迫条件下,drm1-1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与正常条件相比,下降幅度显著小于野生型,具有显著的光合优势,同时drm1-1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与正常条件相比,下降的幅度显著小于野生型,而渗透调节物含量及抗氧化物酶活性均较野生型显著增加;且drm1-1的持水能力及抗旱性能更强。产量性状分析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drm1-1具有突出的产量优势。
关键词: 谷子 耐旱性突变体drm1-1 光合作用 抗旱性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7型crp基因缺失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引起猪格拉瑟病(Glasser's disease)的病原菌,给全球和中国规模化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众多,其中血清 7 型是近年来分离比例越来越高的血清型,也是危害越来越严重的血清型.crp是最重要的系统调控因子之一,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对细菌适应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筛选副猪嗜血杆菌血清 7 型crp基因缺失弱毒株,采用自然转化法构建了副猪嗜血杆菌血清 7 型临床分离株HPS7 的crp基因缺失株,对HPS7 及其crp基因缺失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抗药性、毒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PS7 的crp基因缺失后,生长显著减慢,自凝速度减慢,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减弱,对大部分抗生素的抗性降低,对豚鼠的毒力降低.以上结果说明crp基因对HPS7 的生长、抗药性、毒力均有明显影响.本研究结果为筛选副猪嗜血杆菌血清 7 型弱毒株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7型 crp基因缺失株 生长特性 抗药性 毒力


高温芝麻饼粕蛋白酶解液的2种美拉德反应产物组分特性差异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原料在不同美拉德反应体系中组成特性变化规律,以高温芝麻饼粕蛋白酶解液(high temperature sesame meal protein hydrolysate, HTSPH)为原料,分别加入木糖、木糖与半胱氨酸(Cys)在120℃反应2 h,得到2种美拉德反应产物。采用气质联用、液质联用、液相色谱检测原料与产物在挥发性成分、多肽、氨基酸的组分差异,并分析它们的表观特性与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显示,2种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明显差异,HTSPH与木糖的反应产物褐变程度高,有强烘烤杏仁味,挥发性成分以醛酮与杂环化合物为主;而HTSPH、木糖与Cys的反应产物呈现浓郁煮肉味,其挥发性成分富含含硫化合物。反应中,383条多肽消失,386条多肽生成,HTSPH与产物的多肽在疏水性、亲水性、两亲性等性质上有差异。反应会导致游离氨基酸浓度下降,受添加Cys的影响,2种产物的游离氨基酸组成有显著差异。与HTSPH相比,2种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但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弱于Cys。上述结果为探索多肽与氨基酸参与美拉德反应规律提供了数据基础与理论参考,也为高温芝麻饼粕利用提供了方法参考。


有翅桃蚜视觉的同时对比效应
《应用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同时对比效应是指生物对靶标的视知觉会受到其视场中与靶标共存的其他颜色影响的现象。与研究纯色视觉靶标或单波长光线对昆虫视觉的影响相比,研究昆虫视觉同时对比效应具有更强的生态学关联性,将有助于优化害虫色板诱捕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野外诱捕试验研究有翅桃蚜Myzuspersicae在趋向和回避不同颜色组合图案时的同时对比效应。【结果】室内测试结果发现,背景颜色和圆斑颜色存在显著交互效应。在8种饱和度最高的颜色组成的64种图案中,有翅桃蚜最偏好的颜色是黄色和绿色,无论搭配何种其他颜色的圆斑均会造成引诱力的显著下降,即使黄色和绿色组成的图案也是如此。相反,驱避力最强的是红色背景+黑色圆斑形成的图案,该图案和常见瓢虫鞘翅的图案最相似。进一步采用配对测试法检验了黑色和红色之间的同时对比效应,发现黑色背景+红色圆斑的图案对有翅桃蚜也有显著驱避作用(黑色背景+红色圆斑vs.纯红色:t9=13.18,P<0.000 1;黑色背景+红色圆斑vs.纯黑色:t9=2.14,P=0.0613),但显著弱于类似瓢虫鞘翅的图案(t9=3.97,P=0.0033)。采用正交设计获得了驱避性图案的最优参数组合:背景红度=192,圆斑灰度=0,圆斑直径≤2mm。大田诱捕试验发现,红色背景和黑色圆斑搭配造成的同时对比效应会发生在引诱力相对较弱的绿色粘胶板上,不会发生在引诱力相对较强的黄色粘胶板上。【结论】有翅桃蚜存在视觉同时对比效应。在供试的64种图案中,引诱力最强的颜色是纯黄色,其次是纯绿色,二者分别作为背景和斑点组成的杂化图案引诱力会显著下降。类似瓢虫鞘翅的图案对有翅桃蚜有最强驱避作用,但大田条件下只有在绿色背景上这种驱避作用才会表现出来。
关键词: 有翅桃蚜 同时对比效应 背景颜色 圆斑颜色 引诱 驱避


2010-2019年河南省玉米品种利用及育种单位分析
《玉米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0-2019年河南省年种植面积0.67×10~4hm~2以上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及育种单位信息,分析河南省玉米品种利用及育种单位推广情况,为河南省玉米生产选种及种业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0-2019年河南省年种植面积0.67×10~4hm~2以上的品种200个,累计种植年数4年以上的品种73个,累计种植面积33.33×10~4hm~2以上的品种19个,其中,16个已过种植高峰期,生产上面临品种更新换代压力。种子企业和科研院所是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随着年份更替,种子企业选育品种数量及种植面积占比不断攀升,远超科研院所。外省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呈上升趋势,外资进入对河南省玉米种业造成一定冲击,河南省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育本省种业品牌。近几年,河南省先后建设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及神农种业实验室,积极推进现代种业强省建设,努力为我国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出贡献。


返青期喷施海藻肥对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饲料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返青期喷施海藻肥对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劲能5020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苜蓿返青期分别喷施海藻流体肥P1(1 g/m2)、P2(2 g/m2),稀释650倍,对照组苜蓿喷清水,现蕾期测量各指标.结果显示,海藻肥处理能够提高苜蓿的株高、叶重、产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值(SPAD).与对照组相比,P1处理苜蓿粗蛋白(CP)含量显著降低(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P2处理苜蓿CP含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海藻肥处理组苜蓿吨奶指数下降,单位面积饲草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黄河滩区苜蓿返青期适宜施用供试海藻肥2 g/m2、稀释650倍叶面喷施,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水氮措施影响夏玉米氮素利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玉米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产量差异显著的两个夏玉米品种德单5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不同灌溉和施肥水平,开展水氮互作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处理下,增施氮肥显著提高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降低氮素转运效率,N3(180 kg/hm~2)、N4(225 kg/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增施氮肥也显著提高了各灌溉条件下两个品种吐丝期穗位叶Fv/Fm和Fv/Fo,当氮肥施用量增加至N3(180 kg/hm~2)后增肥效果不显著。因此,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散粉期分别灌溉37.5 mm配合180 kg/hm~2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o,促进夏玉米植株氮素转运,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此外,Fv/Fm和Fv/Fo均与植株氮素转运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衡量植株氮素转运和利用的有效指标。


艾叶中挥发油综合评价与分析
《粮食与油脂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70份不同产地的艾叶为材料,测定其挥发油及挥发油6种组分含量,采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综合评价艾叶挥发油。结果表明:挥发油及其6种组分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23.14%~199.23%,其中α-侧柏酮含量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9~1.57,多样性指数前3个分别为挥发油含量、桉油精含量、薄荷脑含量,挥发油含量与桉油精含量、龙脑含量、樟脑含量、薄荷脑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7个品质指标简化为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71.44%。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3.0处可以将70份艾叶聚为2大类,第2类群挥发油和6种组分平均含量高于第1类群。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筛选出4份特异种质,可用于新品种选育或品质改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