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粳稻穗角、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水稻穗部性状的遗传,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水稻直立穗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穗角和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着粒密度性状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穗型弯曲对直立、着粒密度密对疏和每穗颖花数多对少均为部分显性。穗角和着粒密度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每穗颖花数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等重要,而着粒密度以加性效应为主。
关键词: 粳稻(Oryza sativa L.) 穗角 着粒密度 每穗颖花数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肥氮、磷、钾配施和拔节期追施氮肥对鲜食期采收糯玉米糊化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家南方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基肥配施和拔节期追施氮肥对鲜食期采收糯玉米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氮、磷、钾配施和拔节期追施氮肥以及两者互作均对鲜食期采收糯玉米糊化特征值有显著影响。崩解值、回复值、糊化温度受基肥氮、磷、钾配施的影响大于拔节期追施氮肥,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表现相反。基肥氮、磷、钾配施处理下,氮、磷、钾肥均施时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复值较高,崩解值和糊化温度适中。随着拔节期追施氮量增加,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复值、糊化温度呈先升后降趋势,崩解值逐渐降低。与渝糯7号相比,苏玉糯5号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较高,崩解值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两两极显著正相关,且峰值黏度与崩解值正相关。综合两品种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变化趋势,在鲜食期采收糯玉米生产中,氮、磷、钾肥均衡基施并在拔节期适量追施氮肥,有利于鲜食糯玉米糊化特性调优。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糊化特性 基肥氮、磷、钾配施 拔节期追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分辨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白豆蔻中金属元素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高分辨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白豆蔻中Ca、Fe、Mg、Zn的方法。以微波消解作为样品的前处理方式,分析乙炔流量和燃烧器高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分别确定测定Ca、Fe、Mg、Zn的最佳参数。在最佳参数条件下,测定白豆蔻中Ca、Fe、Mg、Zn的含量分别为7 641、982、5 367、87.7μg/g,加标回收率为97.9%~106.3%,精密度为1.1%~2.1%。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污染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为食品中多元素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微波消解 高分辨-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白豆蔻 金属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目前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已成为农村新污染源这一现状,阐述了利用畜禽粪便、秸秆进行微生物强化堆肥和干法厌氧发酵等肥料化利用技术以及利用畜禽粪便、秸秆进行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和沼气化利用工艺流程、装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寄主植物上芜菁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芜菁花叶病毒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变异,从江苏省徐州市感病的油菜、萝卜及菠菜上分离到3个芜菁花叶病毒分离物,分别命名为XZYC、XZLB、XZBOC。经单斑分离,利用RT-PCR克隆了这3个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个分离物的cp基因大小均为867 bp,一致率较高,为99.8%~99.9%,氨基酸一致率为100.0%。所分析的分离物cp基因未发现明显重组。山东分离物之间、江苏分离物之间及江苏和山东分离物之间基因交流频繁,两地区遗传分化显著。将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分离物构建系统进化树,分为4个组,日本和中国分离物Basal-BR组分离物单独成簇,本研究的3个分离物都位于Basal-BR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土壤温度水分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构建和运行
《土壤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物联网能够通过传感器和互联网将任何物体联系起来,为进行实时跟踪监测、管理和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该技术在土壤生态系统研究领域具有应用前景,但在国内发展滞后亟待深入研究和拓展。本研究将物联网技术与土壤生态环境因子监测研究相结合,选择三峡库首地区典型土壤和不同施肥条件下的脐橙为对象,通过野外安装土壤剖面温度水分传感器、环境温湿度传感器、有线和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硬件,同时定制开发了一套远程监控管理软件平台,构建了一个基于物联网的土壤环境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是利用交叉学科优势对土壤生态因子监测和研究手段在时空范围上拓展和探索,克服了传统原位采样和测试方法带来的滞后和误差,提高了获取数据的效率和准确性。利用该系统特点通过进一步研究脐橙生长过程对土壤剖面温度水分实时动态的响应机制,可深入探讨脐橙高效生产和提高水肥利用率的措施,验证物联网技术在土壤生态因子研究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系统的构建和运行,将为三峡库区优质脐橙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壤干旱预警、水土流失以及面源污染监测提供科学手段。
关键词: 物联网 传感器 土壤生态 环境因子 远程监测 实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分辨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秀珍菇中金属元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秀珍菇样品用超纯水清洗后烘干至恒重,粉碎过0.149mm筛。称取适量样品(约0.5g),加入硝酸5mL及过氧化氢1mL进行微波消解。将溶液蒸至近干,残渣用硝酸(0.5+99.5)溶液溶解,并定容至25mL。取上述4种元素的标准溶液制备标准曲线,采用高分辨连续光源和低噪声线阵电荷耦合式检测器,按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进行钙、铁、镁、锌4种元素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顺序测定。按所提出的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5.5%~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3%。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高分辨连续光源 秀珍菇 金属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胚乳淀粉合成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玉米淀粉在食品及工业上的不同用途取决于其独特的理化特征及淀粉结构。对理化特征及淀粉结构进行调控需要了解淀粉的合成途径。目前,相关研究认为玉米淀粉的合成主要受4类关键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淀粉合成酶,SS;淀粉分支酶,SBE;淀粉去分支酶,DBE)的同工酶协同控制。由于同工酶的活性不同,以及编码基因的突变,使淀粉形成独特结构,具备不同用途。本文综述了玉米淀粉合成中4类关键酶的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提出了淀粉改良的相关途径,并讨论了今后的可能发展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