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有机肥在有机桃树(拂晓)上的应用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桃在中国栽培历史长,分布区域广,其中以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市、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河南省等地栽培较多。桃是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水果之一。不仅外观艳丽,汁多味美,而且营养丰富。每100 g果肉含糖7~5 g,有机酸0.2~1.9 g,蛋白质0.4~1.8 g,脂肪0.1~1.5 g,维生素C 31.0 mg,维生素B 20.2 mg。随着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发酵提取液HPLC检测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采用HPLC法检测分析了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发酵提取液的主要有效成分,以确定该发酵液的HPLC检测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发酵提取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以确定该发酵提取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采用C18柱,波长305 nm,甲醇与水梯度洗脱的条件下,所检测到的发酵提取液物质成分最多;该菌株发酵提取液对热、碱、紫外线的稳定性较差,对酸、光照均较稳定,在冰箱贮藏条件下,该菌株的发酵提取液稳定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价值。
关键词: 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 HPLC 稳定性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孢杆菌活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合成基因研究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自行选育的1株活性多糖高产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PL061),经醇沉、除蛋白、透析、冷冻干燥从其发酵上清中分离得到活性多糖粗品,并采用色谱纯化技术进一步纯化,得到1个中性糖组分(EPS1)和1个酸性糖组分(EPS2)。根据GeneBank中已报道芽孢杆菌产糖相关基因设计引物,经PCR扩增获得解淀粉芽孢杆菌LPL061的5个EPS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对其功能预测分析表明这些基因主要参与EPS合成过程多糖聚合、糖基转移、糖链长度控制以及多糖转运和输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磷酸酶产生的细胞定位及营养条件优化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multivorans WS-FJ9的解有机磷机制,对该菌磷酸酶产生的细胞定位进行了探讨并对其降解有机磷的营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冰浴超声破碎及液体培养的方法对WS-FJ9胞外、胞内及膜周质提取液的磷酸酶活性及不同营养条件下磷酸酶活性和解磷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multivorans WS-FJ9能分泌酸性和碱性磷酸酶且以分泌酸性磷酸酶为主,均定域为胞外酶;该菌株解有机磷的最适碳、氮和磷源分别为葡萄糖、硫酸铵和卵磷脂,降解培养基中卵磷脂的最适浓度为0.5 g/L。研究结果为生物菌肥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 解有机磷机制 磷酸酶 定域 降解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胚拯救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胚拯救技术在拯救败育胚、阻止胚早期退化和培育新三倍体及多倍体等种质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植物胚拯救方法主要有3种:胚的活体转移、胚的活体培养及胚的离体培养。在植物胚的离体培养过程中,依据需拯救的植物胚胎发育程度,建立了离体子房培养、胚珠培养和幼胚培养3种培养方式。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胚龄、培养基种类及相态、培养条件、渗透压、生长调节剂、外源添加剂和基因型等均会影响植物胚拯救的成败,因而胚拯救技术作为传统育种方法的辅助手段,在突破拯救的胚龄极限、提高植株再生率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此外,结合胚拯救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有望通过遗传转化稳定不同特性的新种质,创新植物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4CL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4CL)基因在黄酮合成中的作用,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了青稞4CL基因(Hv4CL)的cDNA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青稞4个胚乳发育时间段茎、叶和花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v4CL基因cDNA序列全长2 107bp,该序列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1 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Hv4CL与小麦同源性最高(96%),且该蛋白序列中包含2个保守的box,即AMP结合盒:boxⅠ(SSGTTGLPKGV)和boxⅡ(GEICIRG)。qRT-PCR分析结果表明:4CL基因在青稞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的表达丰度不同,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和籽粒。
关键词: 青稞 黄酮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 RACE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生物膜对水体中罗丹明B的净化与响应
《环境科学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RhB(RhodamineB,罗丹明B)为模型染料,研究了自然生物膜对RhB的去除,并分别使用Biolog和PLFA(磷脂脂肪酸)为技术手段和指标,探究RhB的存在对自然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天自然生物膜对水体中RhB的去除率为29.2%,之后几天的平均去除率降至3.9%左右;在测试期内RhB的总去除率达到68.6%.PLFA测定结果表明,RhB使自然生物膜中的PLFA总量减少了52.23%,其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减少了75.81%、67.03%和100%.Biolog测定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RhB降低了自然生物膜中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改变了生物膜微生物群落对31种碳源的利用情况,但RhB并没有对自然生物膜的微生物结构造成完全的破坏.综上,自然生物膜作为一种自然水体中自生的微生物聚集体具有显著的生态学意义,其对低质量浓度的RhB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是RhB的存在也会对自然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关键词: 染料 净化 自然生物膜 Biolog PLFA(磷脂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萝卜属抽薹开花相关基因FLC的预测及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控制拟南芥春化途径的关键基因FLC全长CDS为参考序列,在萝卜属(Raphanus)EST数据库中进行BLASTN检索,得到具备Score≥100、E-value≤10-10和coverage≥70%条件的70条萝卜ESTs作为候选的拟南芥FLC基因的同源ESTs,并进行序列聚类拼接、注释及分析。结果显示:在普通萝卜和野生萝卜中各发现两个旁系同源基因(RsFLCa和RsFLCb及RrFLCa和RrFLCb)。RFLCs与拟南芥FLC间在核酸水平上的一致性为78.7%~86.9%;RFLCs旁系同源基因间的一致性为75.9%~93.4%;RFLCs与芸薹属FLC直系同源基因间的一致性绝大多数维持在85%以上,且高于与拟南芥直系同源基因间的一致性。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与白菜、甘蓝及甘蓝型油菜中FLC多拷贝产生的机制可能类似,萝卜属FLC基因的多拷贝现象可能也是伴随萝卜基因组的多倍化而产生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营养成分分析及采收期对苦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合鲜食或药用加工专用苦瓜品种及明确其采收期,以22个不同苦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苦瓜品种(系)的干物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多糖含量、黄酮含量和皂苷含量等营养品质及采收期对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苦瓜营养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干物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多糖含量、黄酮含量和皂苷含量平均分别为5.48%、8.34 mg/(100 g·FW)、10.24 mmol/(100 g·FW)、2.33%、8.8 mg/(g·FW)、105.99 mg/(100 g·FW)和53.46 mg/(100 g·FW)。同时,研究表明:采收期对苦瓜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多糖含量、黄酮含量和皂苷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苦瓜采收期以授粉后16~17天为宜,此时苦瓜品质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