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微波消解-HR-CS FAAS法快速顺序测定老抽中金属元素

分析试验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微波消解-高分辨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顺序测定老抽中Ca,Fe,Mg,Zn的方法。实验选择微波消解作为样品前处理方式,研究了乙炔流量和燃烧器高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分别确定了测定Ca,Fe,Mg,Zn的最佳参数。在此条件下,快速顺序测定老抽中Ca,Fe,Mg,Z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0,31.4,415.8,4.9 mg/L,加标回收率为96.2%~105.2%,精密度(RSD)为0.7%~2.1%。该方法为食品中多元素快速顺序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微波消解 高分辨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老抽 金属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蔬菜烟粉虱生态控制技术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对设施蔬菜烟粉虱的无公害控制,以番茄和辣椒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秋季无防虫设施的日光温室外栽种蓖麻、温室内蔬菜行间间作芹菜、蔬菜喷施茉莉酸甲酯及调整蔬菜定植时间等措施对蔬菜烟粉虱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外种植蓖麻,温室内蔬菜上烟粉虱成虫和若虫量分别下降74.27%和53.48%。番茄行间以3∶1和8∶1的密度间作芹菜,在烟粉虱虫口密度较低的环境中,番茄上烟粉虱成虫量分别下降89.33%和88.00%,若虫量分别下降50.00%和50.00%;在烟粉虱虫口密度较大的环境中,烟粉虱成虫量分别下降70.61%和52.25%,若虫量分别下降70.21%和52.36%。番茄上用浓度为10-4、10-5、10-6、10-7 mol·L-1的茉莉酸甲酯喷施1次后,烟粉虱虫量分别下降75.08%、58.81%、45.04%和30.70%;增加喷施次数,烟粉虱虫量显著下降,如喷施浓度为10-5的茉莉酸甲酯1、2、3次后,烟粉虱虫量分别下降58.81%、69.28%、73.65%。秋季适当推迟辣椒定植时间,避开烟粉虱向温室内迁入的高峰,辣椒上烟粉虱虫口密度明显下降。与吡虫啉防治区相比,综合防治区(芹菜+蓖麻+MeJA处理)烟粉虱成虫和若虫量分别下降63.4%和59.0%,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设施蔬菜 烟粉虱 芹菜 蓖麻 茉莉酸甲酯 生态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收迟播对稻麦周年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长江下游地区家庭农场稻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选用江苏省淮南麦区6个主栽小麦品种扬麦16、扬麦18、扬麦20、镇麦9号、宁麦14和镇麦168和4个主栽水稻品种镇稻14号、淮稻5号、镇稻16号、镇稻18号为材料,设置11月1日、11月15日和11月29日3个小麦播期处理,探讨了晚收迟播对稻麦周年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播期为11月1日和11月15日时,稻麦周年产量较高,其中在11月15日播种时镇稻18、扬麦18周年粮食产量最高,达到1 5048kg·hm-2。小麦在11月15日和11月29日播种时稻麦周年经济效益明显高于11月1日播种,每公顷可增收1 000多元,其中在11月29日播种时镇稻18、镇麦9号周年经济收益最高,达到30 897.04元·hm-2。

关键词: 小麦 水稻 晚收 迟播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白条纹突变体6001剑叶光合功能衰老特性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理生化方法和电镜观察,对衰老过程中白条纹突变体6001剑叶光合特性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抽穗期和乳熟期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野生型6028低34.78%和3.00%,而完熟期高于野生型;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在抽穗期较低,但在衰老过程中,特别是衰老后期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显著减缓;Ca2+-ATPase和Mg2+-ATPase酶的活性和光合磷酸化活性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整个衰老过程中类囊体膜只有68kDa多肽组分发生了明显变化,68kDa多肽组分的含量变化可能是导致光合作用变化的原因之一;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衰老过程中突变体的叶绿体结构更为完整,叶绿体膜解体缓慢。突变体6001在衰老过程中光合性能衰老相对缓慢,表现出抗衰老特性。

关键词: 叶绿素 净光合速率 光合磷酸化 荧光特性 多肽组分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脲酶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小区试验研究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脲酶、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与耕作方式影响了土壤铵态氮的分布,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影响不同。稻草还田有利于提高小麦对硝态氮的吸收,降低了小麦拔节期至灌浆期土壤1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耕作方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因小麦生育期不同而不同。稻草还田使小麦抽穗期、灌浆期0~10 cm土层脲酶活性降低,应增加氮肥施用。

关键词: 稻草还田 小麦 土壤铵态氮 土壤硝态氮 土壤脲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耐冷性鉴定指标的筛选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为分析不同西瓜品种在发芽期的耐冷特性、苗期的生长特性、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方面的差异,筛选出西瓜耐冷性的综合鉴定指标和鉴定方法,为实际生产上选育耐冷性的西瓜种质资源提供依据。通过对12份西瓜材料进行耐冷性比较,初步筛选出3个耐冷性不同的西瓜材料,对这3个材料进行低温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时间下,各品种的冷害指数有差异。通过测定处理6 d和8 d时的冷害指数,得出各品种耐低温性强弱,从中选出耐低温性品种红野一号、中等耐低温性品种抗病苏蜜和冷敏感品种橙兰。15℃低温条件下,耐冷性品种红野一号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胚根长及相对胚根长最高。15℃可作为西瓜种子发芽期耐低温性鉴定的适宜温度;种子的始发芽日期、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可作为西瓜芽期耐低温鉴定指标。三叶一心的西瓜幼苗低温处理后,植株的生长量降低,光合速率下降,植株叶片的酶活性增加,MDA含量上升,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与低温处理强度及品种自身耐冷性相关。得出植株的株高、叶面积、株鲜质量、根干质量、净光合速率(Pn)、Chl a/b比值、MDA含量的变化幅度可作为西瓜耐低温品种筛选的鉴定指标。

关键词: 西瓜 低温 生长指标 光合参数 生理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品种(系)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分布在大豆20对染色体上的56对SSR引物,对育成的43份大豆品种(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56对SSR引物中有45对引物在43份材料之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利用这45对SSR引物所检测出的125个等位基因对43份大豆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并在45对引物中选择其中8对多态性好、扩增带型清晰的SSR引物构建43份大豆品种(系)的指纹图谱。这8对SSR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将43份大豆品种(系)逐一区分开。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43份大豆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56~0.96,在相似系数0.68处,可将48份大豆品种(系)分为6大类群,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大豆 微卫星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相似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苗期根系和茎叶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湿大麦品种泰兴9425与湿害敏感品种Franklin构建的DH系及亲本为材料,在湿害胁迫条件下,考察了大麦苗期与耐湿性相关的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茎叶鲜质量和茎叶干质量,各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结合已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分析。5个根系及茎叶性状共检测到13个QTL,除第2、5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上均有分布,LOD值为2.59~3.83,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10.99%~20.7%。其中最大根长检测到2个QTL,控制根系鲜质量和干质量的QTL分别为2,3个,与茎叶鲜质量和干质量相关的均为3个。在第6、7染色体存在QTL成簇分布的现象,表明可能存在一因多效或QTL紧密连锁的情况。为大麦苗期耐湿相关根系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麦 苗期 加倍单倍体(DH)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根系和茎叶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31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田,分别于2011—2012年水稻抽穗期、结实期和收获期进行了杂草群落调查,并对杂草种群分布与土壤养分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的生育进程,田间杂草密度增大,而氮磷肥的配施也能有效减少试验区田间杂草的密度;牛毛毡、鸭舌草、耳叶水苋和水蕨是水稻生长期的主要杂草类型;在施入磷肥的处理中,莎草科杂草密度减少甚至消失,鸭舌草密度则增加,耳叶水苋和水蕨则是在没有施肥的处理生长最好;氮磷配施减少群落丰富度的同时能增加群落的均匀度,人为干预相对最少的处理方式有利于群落结构的稳定发展。抽穗期RDA结果显示,第1、第2排序轴特征值分别为0.901和0.080,土壤全P、有效磷、全氮、碱解氮与第1排序轴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0.816、-0.810和-0.794。太湖地区稻麦两熟制条件下,长期不同施肥方式显著影响稻田杂草的群落组成,土壤养分库的差异性影响田面杂草密度和优势种群分布,影响稻田中杂草分布的土壤养分因子主要为氮、磷和有机质,土壤钾含量对杂草的总体分布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稻麦两熟制 稻田杂草群落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8种玉米组分对其饮料产品颜色和稳定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8种玉米为对象,研究糯玉米、甜糯玉米、甜玉米的主要组成成分(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糖类、淀粉及游离氨基酸)以及相应的玉米饮料的色差、黏度和稳定性,并通过分析玉米组分和玉米饮料的特性间的相关性,研究原料玉米的品种及组成成分对玉米饮料品质的影响要素。结果表明:甜玉米的水分和糖含量均远大于糯玉米,淀粉含量和灰分都显著低于糯玉米。甜糯玉米水分含量介于两者之间,其他组成和糯玉米相似。18种玉米制成的饮料产品中甜玉米的黄度显著高于糯玉米,甜糯玉米介于两者中但更偏向于糯玉米;糯玉米中苏科花糯2008和苏玉糯639及甜玉米中晶甜7号和8号的稳定性较好。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甜玉米制得的饮料的稳定性与其原料中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总糖含量则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玉米 饮料 稳定性 组分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