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脆杆突变体bcm581-1茎杆形态结构观察、理化测定和遗传分析
《实验生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Ds转座因子转化的水稻株系中,发现了脆杆突变体bcm581-1,,经Basta除草剂抗性检测和PCR检测,这个脆杆突变不是由Ds转座因子插入;引起;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突变体的小维管束数目多于对照,小维管束之间的凹陷比对照深,而皮层纤维细胞层数少于对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表皮细胞外侧的硅质没有对照丰富。虽然,单位面积内的细胞数与对照相近。但是,突变体的细胞壁薄,维管束内纤维细胞壁的加厚程度也低于对照。因此,细胞腔明显比对照大。茎杆的力学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载荷低于对照9.6倍;延伸低5.4倍;延伸率低6.9倍;应力低6倍。茎杆的相对含水量和粗纤维含量测定表明:突变体的含水量高于对照3.5%,粗纤维含量则低于对照8.12%。bcm581-1与中花11号杂交试验显示,F1植株全部正常,F2群体中,正常杆和脆杆以3:1分离,以中花11号为回交亲本的F1B1植株,表现正常;而以脆杆为回交亲本的F1B1植株,正常茎杆和脆杆则以1:1分离,结果表明:bcm581-1的茎杆变脆是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突变。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LTB、STⅠ和STⅡ融合基因的构建与表达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CR方法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EnterotoxigenicEscherichiacoli,ETEC)LTB、STⅠ、STⅡ基因 ,将LTB、STⅠ、STⅡ基因重组入pET32a质粒载体 ,对构建的重组质粒pBST进行酶切分析、PCR检测以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插入片段LTB_STⅡ_STⅠ的核苷酸序列与预期一致 ,且阅读框正确。pBST在宿主菌BL2 1(DE3 )RIL中的表达产物经SDS_PAGE初步分析 ,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 40kD ,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46 %。
关键词: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LTB STⅠ STⅡ 融合蛋白


水稻加工品质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分子定位研究
《遗传学报 》 200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检测了Lemont/特青RI群体 2 12个株系的糙米率 (BR)、精米率 (MR)和整精米率 (HR)等 3项加工品质性状 ,利用RFLP连锁图和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 (QTLMapperV1.0 )进行QTL定位研究。群体呈连续分布 ,双向超亲现象明显 ,HR较BR、MR变异范围更大并偏向低值方向 ;分别检测到 1个MR、4个HR主效QTL ,其中QHr6和QHr7等 2个基因座具有较大遗传效应 ;分别检测到 12对影响BR、5对影响MR、16对影响HR的上位性基因座 ,上位性效应的影响大于主效QTLs,不同性状或同一性状上位性效应通过共同的区间形成复杂的互相联系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RILs) 加工品质 主效QTL 上位性基因座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20118A的遗传与利用探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交试验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核不育系20118A的不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具有广泛的恢复系。当2对基因为隐性纯合体(aabb),另1对互作基因为显性(RfRf或Rfrf)时,植株表现不育(aabbRfRf或aabbRfrf),其相应临保系的基因型为3对隐性纯合体(aabbrfrf)。两型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连续兄妹交和可育株连续自交,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分离比分别为1∶1和3∶1,利用纯合两型系Aab bRfRf或aaBbRfRf中不育株和可育株成对兄妹交可生产纯合两型系和不育系20118A,不育系和临保系杂交生产全不育系(aabbRfrf),全不育系与恢复系(AA-或-BB)杂交生产杂交种,从而使隐性核不育系20118A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 隐性重叠作用 隐性上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