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上海农场大田灌溉远程数据展示与控制管理平台的研发与探讨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传统农业灌溉用水浪费、耗人力、物力等问题,设计研发一套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上海农场智能灌溉项目,利用JavaScript、C#、HTML5 等技术作为平台开发基础,通过LORA网关+蓝牙技术,实现平台对灌溉设备的精准远程控制、数据监控、多平台交互控制等功能.结果表明,节水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智能灌溉 平台研发 Ajax跨平台数据获取 多屏控制 LORA网关


甜瓜新品种‘甜蜜20’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蜜20’是以甜瓜‘14-6I’为母本,‘16-7A’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哈密瓜类型甜瓜新品种。果实椭圆形,单果质量1.8kg以上;果皮奶白色,果面网纹均匀;果肉橘红色,肉质脆爽多汁,不易发酵,清香,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以上。耐低温弱光,耐贮藏。产量37 800~40 650 kg·hm~(-2)。


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核形成相关基因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第一个能够人工栽培的食用牛肝菌,人工栽培过程中,不同菌株会形成数量不等的菌核。【目的】探明不同菌株产核差异机制。【方法】采集多菌核(JH1)、寡菌核(JH2)菌株的成熟菌核及无菌核(JH3)菌株培养相同时间的菌丝体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对菌核形成的作用和功能。【结果】KEGG富集分析显示,JH2 vs. JH1互比,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及蛋氨酸代谢显著富集;JH3 vs. JH1互比,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显著富集;JH3 vs. JH2互比,谷胱甘肽、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显著富集。菌核形成相关基因分析显示,从JH2 vs. JH1、JH3 vs. JH1和JH3 vs. JH2的差异表达基因中分别筛选到69、118和82条与信号转导、感知刺激、防御、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等有关的基因,其中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数量最多。三个比较组共有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在JH1中的表达量高于JH2、JH3,表明JH1更能充分利用底物营养以形成更多菌核。【结论】本研究从转录组水平初步分析了暗褐网柄牛肝菌不同菌株产核差异的原因,为后续菌核与出菇及产量相关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于形态标记的新育成辣椒品种特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农业行业标准《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辣椒》(辣椒DUS测试指南),利用47个基本性状作为形态学标记对457份近十年新育成辣椒品种进行数量性状分析、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品种聚类分析及多年栽培的稳定性分析等,综合分析目前我国新育成辣椒栽培品种特性及遗传多样性。利用11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发现供试品种呈现较好的多态性分布,品种间变异系数在23%~93%之间,而品种内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20%,说明供试品种内表达较为一致且品种间表达状态丰富,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数量性状中有4组之间显著相关;品种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52处可将457份种质资源划分成10大类,大部分品种集中在3个大类;通过两年栽培试验分析品种年度间稳定性和性状年度间稳定性,结果显示品种年度间表现较为稳定,平均相关系数为88.0%,年度间相关性中个体测量性状稳定于群体目测性状,群体测量性状年度间稳定性最低。本研究通过对457份新育成辣椒品种的形态学数据进行多层次综合分析,以此研究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同时通过稳定性分析,进一步分析目前我国新育成辣椒栽培品种特性,为辣椒品种资源做出客观、严谨的评价,为辣椒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中晚熟鲜食黄桃新品种锦冠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锦冠是以锦绣黄桃为母本、玉露蟠桃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优质中晚熟黄桃新品种.锦冠在上海地区的果实成熟期为7月中下旬,2019-2022年果实发育期为116~120 d,较锦绣早熟22~25 d,较锦枫早熟8~10 d.花为蔷薇型,有5片粉红色花瓣,花药紫红色,花粉较多,能自花结实.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98~1.04;果皮底色为黄色,果面紫红色的覆盖率25%左右;平均单果质量206 g;果肉黄色,肉质致密,汁液中等;黏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2.2%~14.2%,风味甜香;果实带皮硬度为10~12 kg·cm-2,贮运性较好;不同年份之间的表现有所差异.


不同辐照工艺对牛肉糜杀菌效果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不同辐照源(电子束、γ 射线)及其不同剂量率(电子束 2.11 kGy/s、8.44 kGy/s,γ 射线0.25 kGy/h、6.00 kGy/h)考察其对病原微生物 D10 值(指将微生物总数降低至其初始值 10%所需要的辐照剂量)、牛肉糜杀菌效果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辐照源及其不同剂量率处理对牛肉糜中添加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D10值及肉糜自身污染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无显著影响.肉糜红色参数a*随剂量增加而降低,2 kGy处理即导致a*值明显下降,电子束处理a*值小于同剂量γ射线处理.辐照导致生牛肉糜风味下降,嗅感评分随剂量增加而降低,γ射线处理嗅感评分低于同剂量电子束处理.电子鼻能区分辐照与未辐照样本,但不同辐照方式间差异较小.牛肉糜电子舌滋味主要是苦味、鲜味和丰富度,辐照后苦味减弱、鲜味增强,但丰富度降低.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金针菇DASH型隐花色素互作蛋白
《食用菌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取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单核体菌株Dan3菌丝的总RNA,分离纯化mRNA,合成双链cDNA,依次构建酵母双杂交初级和次级cDNA文库.通过酶切连接法构建诱饵载体pGBKT7-CRY,其无自激活活性和毒性,与构建的次级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筛选与金针菇DASH型隐花色素(FfCRY-DASH)互作的蛋白,对筛选到的6个蛋白进行回补验证,最终发现一个与金针菇DASH型隐花色素互作的蛋白.
关键词: 金针菇 FfCRY-DASH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基质改良对河岸带芦苇区冬季脱氮效果及土壤-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基质改良对亚热带地区河岸带芦苇区冬季脱氮效果和土壤-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河岸带土壤基质为对照,通过芦苇湿地模拟实验,系统探讨不同基质(砾石、砾石+生物炭、陶粒+生物炭、改性陶粒+生物炭)添加条件下,芦苇湿地的冬季脱氮效果,以及土壤和植物各器官中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基质改良能够提高芦苇湿地冬季脱氮效果,添加砾石处理使NH4+-N去除率提高8.3个百分点(P<0.05),添加砾石+生物炭处理使TN和NH4+-N去除率均提高8.9个百分点(P<0.05)。基质改良能够增加土壤TC、TN和TP含量,其中,添加砾石+生物炭处理使三者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添加生物炭的3个处理均有利于根C固定和植物N吸收,添加陶粒+生物炭和改性陶粒+生物炭处理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土壤-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土壤与植物茎和根之间的关系更大;与植物相比,基质改良使芦苇湿地冬季脱氮效果更易受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基质改良能够提高亚热带地区河岸带芦苇区冬季脱氮效果,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壳寡糖对过氧化氢诱导肝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食品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估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s,CO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肝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H2O2建立L-0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对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线粒体膜电位以及IL-6、TNF-α等病程相关基因水平进行分析.结果:COS可改善H2O2损伤L-02细胞的增殖活力、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ROS水平升高(P<0.05).单细胞纳米生化分析结果显示,COS处理可以平衡H2O2损伤L-02细胞的ROS水平波动幅度.另外,COS改善了炎症(IL-6、TNF-α)、凋亡(Caspase 3、Caspase 9、Bax、Bcl-2)及氧化应激(Nrf2、HO-1)相关基因转录水平,表现出抗凋亡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结论:COS对H2O2损伤的L-0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本实验可为COS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壳寡糖 氧化应激 肝细胞 细胞凋亡 单细胞纳米生化分析


防治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种传病原菌的杀菌剂筛选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16 种杀菌剂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进行抑菌环试验,筛选到5 种具有不同程度抑菌效果的杀菌剂,并选用其中抑菌效果较好的 3 种杀菌剂(杀菌剂 1 号 200 倍液、萎锈·福美双 100 倍液和 0.3%四霉素250 倍液)处理甜瓜带菌种子.结果表明:杀菌剂处理后,PCR检测结果仍为阳性,但在杀菌剂1 号200 倍液处理的甜瓜带菌种子中未分离到致病活菌,0.3%四霉素 250 倍液处理后种子的带菌量明显减少,而萎锈·福美双100 倍液则无明显杀菌效果.杀菌剂1 号200 倍液和0.3%四霉素250 倍液处理对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而苗期发病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