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吡虫啉和啶虫脒在两种叶菜上残留的原始沉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农药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菜上农药原始沉积行为受作物形态、农药种类及其剂型、施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评估农药残留的重要指标。以吡虫啉和啶虫脒为目标农药,以菠菜和生菜作为靶标作物,通过农药施用后的原始沉积行为,以及兑水量、叶面积指数和农药剂型对农药沉积的影响,初步揭示了农药原始沉积规律。结果表明:施药后0.5~8 h内其沉积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选择施药后2 h时测定其原始沉积量;两种农药在菠菜和生菜中主要沉积在叶片表面,沉积量占比均在87%以上,在根和土壤中的沉积量较少;农药施药剂量相同而兑水量不同,则原始沉积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兑水量的增加,沉积量逐渐减少;菠菜和生菜中农药沉积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原始沉积量与剂型也有相关性,在施药剂量相同时,吡虫啉在菠菜、生菜中原始沉积量最高均为可湿性粉剂,沉积量分别为0.66和0.77 mg/kg;啶虫脒在菠菜中原始沉积量最高为乳油和可湿性粉剂,沉积量均为0.65 mg/kg,生菜中原始沉积量最高为可湿性粉剂,沉积量为0.37 mg/kg。研究结果认为,农药剂型、兑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均会影响叶菜表面农药原始沉积量,该结果可为叶菜中农药合理安全施用和农药残留管控提供理论支持。


上海鲜食玉米田杂草发生及优势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上海鲜食玉米田杂草发生情况及优势杂草化学防除技术,开展了鲜食玉米田杂草抽样调查,同时测定了 7种除草剂对鲜食玉米田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上海鲜食玉米田共调查到杂草22种,隶属于9科,杂草群落组成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优势杂草为马唐、狗尾草、牛筋草、千金子和马齿苋.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除草剂对鲜食玉米田杂草防效优异,施药后28 d总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大于90%.供试的7种除草剂中,24%烟嘧·莠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鲜食玉米有轻微药害,其他除草剂均对玉米生长安全.与清水对照处理相比,供试除草剂的使用增加了'申科甜811''申科糯191'和'申科甜糯99'的产量,增产率为3.5%-11.3%.研究结果可为制定上海鲜食玉米田杂草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瓦尼桑黄提取物及粗多糖降尿酸作用及其机制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瓦尼桑黄提取物的降尿酸作用,筛选了瓦尼桑黄子实体降尿酸作用的活性部位并初步探究其机制。为建立大鼠高尿酸动物模型,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Model组)、阳性对照组(PC组)、醇提物组(CT组)、水提物组(ST组)、20%醇沉多糖组(ST20组)、50%醇沉多糖组(ST50组)和70%醇沉多糖组(ST70组)。连续灌胃8周后处死,测定血清中尿酸、肌酐、尿素氮、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根据肝肾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分析瓦尼桑黄提取物降尿酸的效果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瓦尼桑黄提取物各组血清尿酸、尿素氮和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HE及Masson染色显示肾脏结构明显清晰,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等病理现象改善明显,且瓦尼桑黄子实体降尿酸的活性部位主要集中在水提多糖,且粗多糖ST20组分降尿酸活性最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瓦尼桑黄多糖显著增强了大鼠肾脏组织中尿酸转运蛋白ABCG2表达水平。瓦尼桑黄子实体降尿酸的活性部位主要是水提物,且大分子粗多糖ST20效果最佳,初步证明瓦尼桑黄多糖通过激活肾脏ABCG2转运蛋白,促进尿酸排泄并缓解肾脏的病理损伤。瓦尼桑黄多糖作为一种尿酸转运蛋白ABCG2的药理诱导剂,可以作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药物。


警惕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在我国的传播和危害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New Delhi virus, ToLCNDV)是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以循环持久性方式传播,能对茄科和葫芦科等多种作物造成毁灭性的危害。近年来,ToLCNDV不断扩散蔓延至新的国家和地区。我国于2021年在浙江的温室番茄上发现了ToLCNDV的危害。本文综述了ToLCNDV的发生分布、基因组结构与进化、传播方式和寄主范围,提出了防范ToLCNDV在我国进一步传播和危害的防控建议。
关键词: 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 分布 基因组结构 传播方式 寄主范围 防控措施


基于空间计量的中国水利灌溉率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灌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为了探究影响中国农田灌溉率的影响因素,通过计算2010—2019年全国各省的农田灌溉率,采用空间Durbin模型研究各省际之间农田灌溉率的空间关联效应、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间的农田灌溉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各地区间的关联效应表现出随时间变化独立程度减小的趋势.(2)对于农业种植业而言,邻近地区农田灌溉率增加1%,将会使本地农田灌溉率增加0.241%.相邻地区之间更容易借鉴相关政策,呈现相互模仿、共同发展的趋势.(3)农村人均GDP、城市化率、水库座数、人口年龄结构、生产设备投资、可支配收入的总效应显著,农村人均GDP、水库座数和可支配收入对农田灌溉率有一定的正向促进效果,而城市化率、年轻人口占比和生产设备投资则存在降低农田灌溉率的效应.
关键词: 农田灌溉 灌溉率 空间效应 空间Durbin模型 影响因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供需作用机制及匹配关系研究-基于257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调查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研究在分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供需作用机制基础上,基于上海市257 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建立以资金、政策、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信息渠道这4个一级要素形成的指标体系,分析上海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供需匹配情况.研究表明:上海市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匹配度达0.8464,当前整体供需匹配度较佳,可以有效建立农业科技的供需匹配反馈机制;但不同的影响要素以及不同主体类型的农业科技供需匹配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综上,不仅要根据主体发展诉求来调整关键要素供给方向,也要加大农业科技要素供给与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协同作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向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供需匹配模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供需作用机制


金针菇原生质体杂交菌株游离氨基酸多样性
《食品与机械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杂交金针菇品种间的品质差异,选育高品质金针菇新品种.方法:以黄色金针菇Fv1923两个不同原生质体单核为亲本之一,分别与6个(2个黄色、4个白色)金针菇原生质体进行单单杂交,共获得12个黄色杂交菌株.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2个杂交菌株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评价了不同原生质体杂交菌株呈味多样性.结果:12个杂交菌株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 7.71,22.83,30.54 mg/g;甲硫氨酸是菌株 F1、F11、F15、F16、F21、F29、F39、F41 和 F42 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12个杂交菌株中所含的氨基酸组分之间相关性较强,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15%,较好地反映出杂交菌株中氨基酸的综合信息,综合得分排列前二的品种均为上研1820和Fv1923的杂交菌株.聚类分析将12个杂交菌株分为6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较好地反映出不同杂交菌株中游离氨基酸的品种差异性.结论:以不同原生质体单核体作为亲本选育的杂交后代在游离氨基酸组分和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仓储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测技术的优化
《工业微生物 》 2023 CSCD
摘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小麦仓储过程中的重要危害因子,其污染水平是仓储公司定期检测的重要指标。为提高DON检测的平行性和准确度,文章对仓储小麦DON检测过程中样品制备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关键技术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样品制备过程中,将扦样后的样品先粉碎再分样的处理方法(方法 2)明显优于先分样再粉碎的方法(方法 1),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由25.28%降至7.42%。另外,将ELISA检测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移液枪使用方法(前进移液法和反向移液法)进行比较,发现前进移液法在10次测定中结果相对标准偏差较小,平行性较好;且加样过程中,采用不贴壁加样方式会使检测值更加准确,平行性也较好。优化后的仓储小麦中DON毒素ELISA快速检测技术具有较好的平行性和准确度,可用于实际仓储小麦中DON毒素的准确、快速检测。
关键词: 仓储 小麦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上海地区猪萨佩罗病毒的检测及遗传进化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猪萨佩罗病毒在仔猪腹泻病情中的作用,2016-2020 年采集上海市及周边 11 个猪场腹泻病料,共计1446 份.利用RT-PCR方法对其进行PSV筛检,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原分离及病毒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共筛检出256 份PSV核酸阳性样品,阳性率17.7%.从阳性样品中成功分离到2 株PSV病毒,全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 株PSV分离株聚集在中国PSV毒株集群上,分离株在3D区域4696-5945 bp处存在重组区域.病毒核苷酸分析发现中国PSV毒株与韩国PSV毒株核苷酸相似性为 87%—88.5%,与欧洲PSV毒株核苷酸相似性为84.9%—87.3%.对VP1 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株与参考株存在氨基酸位点突变,中间氨基酸序列保守,无突变及插入和缺少现象.PSV分离株与参考株均含有173 位潜在糖基化位点,VP1 蛋白分子表面抗原表位分布均匀.该研究可为猪萨佩罗病毒病原学及其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猪萨佩罗病毒分离株 流行病学调查 VP1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玉米苗期淹水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29份来源广泛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苗期进行淹水处理,测定耐淹水相关指标,利用FarmCPU模型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挖掘玉米苗期耐淹水性状的关联位点.结果表明:玉米苗期淹水处理组与对照有较大差异,各个性状的变异系数普遍偏高,且具有不同的相关性.共检测到49个显著关联位点,其中与SPAD值和株高相关的显著位点较多.依据这些显著位点共预测到18个基因,其中与SPAD值有关的基因有7个.本研究可为解析玉米苗期耐淹水分子机制和培育耐淹水玉米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与耐淹水新种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