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排水污染特征及防控措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4 CSCD

摘要: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排水引起的面源污染是乌梁素海的首要污染源,具有独特的污染特征及产排路径.通过文献查阅和现场调查,总结了河套灌区灌排系统和制度现状,分析了农田排水污染特征,明确了农田排水污染物的产排路径,并基于农田排水污染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结果显示:1)河套灌区排水系统在农田排水污染物输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排水功能逐渐减弱;2)河套灌区非生长期灌溉用水量占全年用水量的55%~60%,其中每年秋浇洗盐用水量占全年灌溉用水量的1/3,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较低;3)农田排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等污染物来自河套灌区内部,秋浇期面源污染风险最高;4)河套灌区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以氮素污染为主,氮素通过土壤下渗并随浅层地下水迁移排放;5)河套灌区灌溉制度、农田内排水过程、排水沟外排水过程是农田排水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河套灌区农田排水污染特征、产排路径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构建综合治理模式,如源头水分调控、排水沟优化以及生态系统过程拦截,以改善乌梁素海流域的水环境.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农田排水 面源污染 产排路径 土壤下渗 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OAJ收录的我国农业类开放获取期刊数据统计分析及推进策略

编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在开放科学背景下,开放获取期刊是大势所趋。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分析被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收录的我国农业类开放获取期刊的全文开放获取时间、加入DOAJ的时间、出版周期及出版时滞、使用语言的类型、评审方式、论文可用格式、出版的费用、主办单位的类型、投稿系统建设、移动服务及社交媒体服务、期刊影响力、版权协议、DOI注册统计的具体数据。基于相关数据从国家、期刊、编辑3个层次分别提出积极宣传OA理念并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培养专门的OA建设方面人才、更加注重OA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网站建设、明确版权协议、制定合理收费政策、严格控制期刊质量;放开心态改变认识、主动走出舒适区积极寻求改变、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争做复合型发展人才的推进策略,以期为其他期待加入DOAJ的期刊提供参考与借鉴。不断提升农业期刊的整体质量,更好地发挥农业期刊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科学 DOAJ 开放获取 版权协议 影响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污染物氯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环境化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消毒是保护人体健康免受病原体侵害并防止病原体在水中传播的基本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中.在水消毒过程中,消毒剂易与天然存在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和富里酸)、无机物、污染物以及原水中存在的游离氯、溴或碘反应,生成新型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其中氯代消毒副产物(chlorinate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Cl-DBPs)是检出率和浓度水平最高的一类.Cl-DBPs可引发内分泌紊乱及"三致"效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均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然而造成这些不良影响的毒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因此,全面了解Cl-DBPs的毒性效应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已发现的Cl-DBPs的种类和来源,探讨了 Cl-DBPs及其混合物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人体健康的毒性效应,为评价Cl-DBPs的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消毒 氯代消毒副产物 生态环境 毒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温度和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更有效的在田间利用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游标卡尺和电子天平分别测定了14、20、26和32℃温度条件下,被淡足侧沟茧蜂寄生1-4 d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体长、头宽、体重和取食量,分析温度和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体长、头宽、体重生长速率以及被寄生幼虫死亡率和存活天数的影响。【结果】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体长、头宽、体重和取食量均受到温度和寄生2个因素的影响。32℃未寄生处理(第4天)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体长、头宽、体重和取食量最高,分别是同期寄生处理组(32℃)的1.76、1.68、7.29和14.25倍,是同期14℃未寄生处理组的2.85、2.77、19.96和19.90倍,是同期14℃寄生处理组的3.30、3.08、34.70和106.38倍。对体长、头宽和体重生长速率分析发现,4个温度条件下,未被寄生组幼虫的生长速率高于寄生组幼虫,其中32℃未被寄生组幼虫最高,14℃被寄生组最低。对被寄生幼虫死亡率和存活时间的分析表明,4个温度条件下,被寄生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死亡率(100%)显著高于未被寄生处理组的幼虫(6.67%-16.67%)(P<0.05),未被寄生处理组幼虫的死亡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未寄生处理组幼虫的幼虫期和寄生处理组幼虫的存活时间均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结论】淡足侧沟茧蜂在不同温度下均能抑制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并影响其存活,而这种抑制作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存在差异。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温度 寄生蜂 生长发育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子束辐照结合食品添加剂对牛肉饼微生物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电子束辐照作为一种物理冷杀菌技术,在牛肉饼等预制食品的微生物控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高剂量辐照容易导致含脂食品的风味、色泽等感官品质发生劣变。为了降低电子束辐照对牛肉饼感官品质的不良影响,作者研究了电子束辐照结合食品添加剂对牛肉饼微生物及色泽、风味、滋味等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低剂量电子束辐照结合食品添加剂的杀菌保鲜方法。结果表明,1.6 kGy电子束辐照结合丁香油可进一步降低辐照牛肉饼中的微生物水平;同时,1.6 kGy电子束辐照结合护色剂可显著抑制辐照导致的色泽劣变;此外,1.6 kGy电子束辐照对牛肉饼风味评分无显著影响,但不同处理组在电子鼻传感器W1W上表现的响应值差异较大,并发现硫化物是造成风味差异的主要物质。牛肉饼电子舌响应值最高的传感器是鲜味,1.6 kGy电子束辐照后鲜味响应值降低。电子束辐照结合丁香油及护色剂处理的牛肉饼于4℃冷藏7 d后,其菌落总数与单一电子束辐照0 d的样品无显著差异,风味评分无显著变化,色泽评分显著高于单一电子束辐照处理,且熟制后仍保持较好的红色色泽,鲜味响应值高于单一电子束辐照处理的样品。该研究为牛肉饼辐照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食品添加剂 牛肉饼 杀菌 感官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脆1号苦瓜的品种特性及春季高产栽培技术

上海蔬菜 2024

摘要:青脆1号是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苦瓜新品种,具有早熟、雌性强、产量高,口感脆嫩、苦味适中等特点,深受上海消费者喜爱。青脆1号苦瓜于2022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受让方为上海阿林果业专业合作社,是该合作社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单品。青脆1号苦瓜每667 m2产量5 000 kg左右、种植效益达20 000元,且栽培管理简便。该文介绍了青脆1号苦瓜的品种特性,并从播种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其春季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青脆1号苦瓜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上海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葡萄新品种-申园

中国果业信息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某公司下属公猪站生产的公猪精液品质差异探究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

摘要:影响公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的因素非常多,如公猪舍环境、稀释液、稀释方式、精液容器等。某公司发现其下属的2个公猪站(A站和B站)生产中公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差异较大,为了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分别对这2个公猪站的公猪精液采集、稀释及保存等进行调查,并对常温保存14d的公猪精液进行品质检测。结果表明,A公猪站、B公猪站精液最长保存时间分别为14 d和10 d,A公猪站精液保存效果较好;影响精液保存效果的因素主要是公猪舍环境、生物安全、稀释精液用水品质、稀释与分装。

关键词: 杜洛克 精液品质 温度 生物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瓠瓜CAT家族成员鉴定及响应白粉病菌的表达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 CAT基因家族的特性及在白粉病菌侵染后的作用,基于瓠瓜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对LsCATs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研究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瓠瓜基因组中共鉴定到2个CAT家族同源基因,其编码蛋白氨基酸数分别为489、1 019个,且均为亲水性蛋白;进化分析表明,瓠瓜CAT基因家族被分成2个亚组,推测在相同亚组的瓠瓜与黄瓜CAT转录因子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利用MEME软件预测得到15个motif元件,不同CAT基因家族的motif数量及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LsCATs的启动子包含ABA、乙烯、MeJA、干旱、低温等多种与逆境胁迫有关的响应元件;瓠瓜接种白粉病菌后,LsCAT1表达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LsCAT2则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表明LsCAT1、LsCAT2可能与瓠瓜的白粉病抗性相关。本研究可为CAT基因在瓠瓜抗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瓠瓜 CAT 基因家族 白粉病菌 系统发育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花菜种子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松花菜‘沪松85’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松花菜种子贮藏1—8年过程中种子活力、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维生素E(VE)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松花菜种子贮藏时间增加,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升高,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下降,种子中SOD、APX活性降低,VE、不饱和脂肪酸芥酸和油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在常温干燥石灰桶中,贮藏3年的松花菜种子活力显著下降,贮藏8年的松花菜种子活力最低。建议松花菜种子在常温干燥石灰桶中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年。

关键词: 松花菜 种子贮藏 生理生化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