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4种等氮等能的实用饲料,评价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00尾初始体质量为2.48(±0.05)g的奥尼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G0组为对照组(国产菜粕用量35%),G50、G75和G100组为试验组,分别用印度菜粕替代对照组饲料中50%、75%和100%的国产菜粕,并添加0.1%的诱食剂DMPT,饲养8周.结果表明,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后,显著降低了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且随着替代量的增加,影响程度加剧.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对奥尼罗非鱼全鱼体常规成分和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在奥尼罗非鱼幼鱼阶段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比例不超过50%,即印度菜粕使用量在17.5%以下.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幼鱼 印度菜粕 国产菜粕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植物基肥与生物农药混用防治黄曲条跳甲药效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比较了3种植物基肥(印楝、鱼藤和茶枯植物基肥)处理土壤,并喷施生物农药防治黄曲条跳甲。结果表明,3种植物基肥对土壤中黄曲条跳甲的落卵量和幼虫数量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联合施用生物农药防治黄曲条跳甲成虫,药后1-10d防效达到57.41%-89.03%,可有效控制田间黄曲条跳甲的暴发为害,为控制黄曲条跳甲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植物基肥 生物农药 黄曲条跳甲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4个不同产地益智果实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比较海南4个不同产地益智(Alpinia oxyphylla)果实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益智果实挥发油,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4个不同产地益智果实挥发油样品中共鉴定出47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成分,其中样品间共有化合物26个。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益智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较接近,其中圆柚酮为含量最高的特征性成分。

关键词: 益智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圆柚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20号’

园艺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甜20号’是以自交系‘XWY’为母本、‘TT5-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甜玉米新品种。平均鲜果穗产量为16 255.5~16 377 kg·hm-2,穗长18.3~21.6 cm,单苞鲜质量356.5 g,穗粗5.0 cm,籽粒可溶性糖含量30.54%~31.81%,籽粒果皮厚度64.42~69.31μm,适口性好,外观商品性佳,适应性强。

关键词: 超甜玉米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添加剂改良反酸田水稻生长效果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有机、无机添加剂对反酸田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镁磷肥+NK处理、石灰+NPK处理、自研改良剂+NPK处理的水稻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改良处理,且较NPK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32.2倍、22.2倍、19.5倍;株高、最长根长、根系干重及植株干重均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与NPK处理比较,株高分别增加60.4%、62.5%、56.3%,根系干重分别增加891.7%、626.4%、502.8%,植株干重分别增加1 148.0%、699.3%、573.6%。有机、无机添加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土壤pH值,尤其是添加石灰、自研改良剂和钙镁磷肥处理的pH值均高于4.5,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综上可知,钙镁磷肥、石灰与自研改良剂均能有效提高土壤pH值,显著改善水稻生长并提高稻谷产量,是改良反酸田行之有效的添加物。而腐植酸、精制有机肥、碱性有机肥、碱渣、粉煤灰及磷矿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生物学特性,但并未显著降低土壤酸度。

关键词: 反酸田 水稻 有机无机添加剂 pH值 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植物油流变学特性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旋转流变仪探讨了15种植物油和13种不同品牌花生油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的黏度(η)不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改变,均属于牛顿型流体,橄榄油黏度最大(0.065 50 Pa.s),其次是茶油,葡萄籽油黏度最小(0.047 80 Pa.s);植物油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流变学特性为温度敏感;除花生油外,其余植物油的lnη与1/T在0~50℃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4),13种花生油黏温曲线(lnη与1/T)均为非线性相关。

关键词: 植物油 花生油 流变学 掺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工艺对荔枝果干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食品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6种热泵干燥工艺和1种热风干燥工艺干燥荔枝,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荔枝果肉可滴定酸度、复水率、总糖、褐变度和总酚含量等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热泵干燥各工艺条件加工的荔枝果干除总酚含量外,可滴定酸度、复水率、总糖和褐变度等指标评价普遍优于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加工的荔枝果干挥发性风味物质中芳樟醇、香叶醇、香茅醇、柠檬烯等荔枝典型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总和高于热风干燥。

关键词: 荔枝 热泵干燥 热风干燥 品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金属硫化物矿区不同品种水稻根际土壤酶活的变化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酸性矿山废水污灌形成的多重金属污染水稻土,采用多格层根际箱模拟水稻根际环境,研究高镉积累水稻长香谷(Oryza sativa L.cv.Choukoukoku)和低镉积累水稻金农丝苗(Oryza sativa L.cv.Jinnongsimiao)2个品种水稻生育中后期(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蜡熟期)根际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镉积累水稻比低镉积累水稻各时期根际土壤脲酶活性低,随着生育期的延长,2个品种水稻土壤脲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分蘖期酶活性最高),2种水稻土壤脲酶活性均在根际S0层达到最高,但其他各层土壤脲酶活性与根系距离无显著关系。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高镉积累水稻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在孕穗期酶活性达最高),随后降低;低镉积累水稻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在分蘖期最高,之后逐渐降低。除分蘖期高镉积累水稻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低于低镉积累水稻酶活性外,其他2个时期前者酸性磷酸酶酶活性均高于后者的酶活。2个品种水稻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期延长不断升高,在整个生育后期,高镉吸收水稻比低镉吸收水稻各时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但在蜡熟期时两者无显著差异;在各时期2种水稻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根系S0层达到最大,随着与水稻根系距离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可见,在多重金属污染矿区,土壤酶活性明显受水稻品种、水稻生长时期和水稻根系的影响。该结果可以为研究多重金属污染矿区分析土壤酶活性与不同重金属积累程度的水稻品种作物相关关系提供数据支持,给农业生产及土壤修复提供依据。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土壤酶活 水稻品种 根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子及常用农药对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萌发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温度、初始pH值、高温胁迫、紫外线及田间常用的3种杀虫剂、3种杀菌剂和3种除草剂对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黑暗条件下,孢子萌发率达90%以上;在光暗交替条件下,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有增长的趋势;全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率仅有50%左右。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萌发的温度和pH范围均较广,其中最适温度为23℃~25℃,最佳初始pH值为5~8。经过50℃高温胁迫和短暂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孢子的萌发均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在用九种农药处理后,发现其对该菌株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其中苦参碱、硫酸链霉素和异噁草松与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的相容性较好。

关键词: 玫烟色棒束孢 环境因子 农药 萌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酸乳酸菌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初始体重为2.43(±0.03)g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随机分为5组,分别投喂含0、8×105、4×106、2×107、1.5×108CFU/g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的试验饲料,记为G0、G1、G2、G3和G4。养殖42 d后,测定罗非鱼的生长指标、体成分、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和肠道细菌数量。结果显示,G3和G4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高于G0,但未到达显著水平;饲料系数(FC)以G3最低,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对罗非鱼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不显著。与G0相比,添加嗜酸乳酸菌可提高罗非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其中G3组SOD活性显著升高。饲料中添加嗜酸乳酸菌能降低罗非鱼肠道细菌总数,其中G2和G3显著低于G0;G2、G3和G4罗非鱼肠道中大肠杆菌数与G0相比显著降低;罗非鱼肠道乳酸菌数量随嗜酸乳酸菌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各组罗非鱼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嗜酸乳酸菌可一定程度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提高血清SOD和AKP活性,降低肠道中细菌总数,抑制大肠杆菌生长。

关键词: 乳酸菌 吉富罗非鱼 生长 免疫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