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的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潜力评价
《食品科学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中华绒螯蟹的产地溯源,对黄河和辽河3个产地的中华绒螯蟹进行采样,结合稳定同位素比、矿质元素分析以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和探讨不同产地之间差异因子和分类模型。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在这3个产地间,元素Na、Mg、Al、K、Zn、Sr、Ba以及同位素δ13C和δ15N含量在产地间有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而元素Ca、Mn、Cu在不同产地螯蟹中的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聚类分析可视化显示,单独利用矿质元素或结合利用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的最佳聚类效果均将位于黄河口的山东东营中华绒螯蟹样本聚为一类,辽河的盘锦和营口的样本聚为另一类。线性判别分析的结果显示,结合利用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或单独利用矿质元素的初始验证的正确率均高于95%,且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的结合具有更高的产地区分潜力。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稳定同位素 矿质元素 自组织映射 线性判别分析 产地溯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青蟹中6种砷形态的方法研究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0
摘要:建立了测定青蟹中6种砷形态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方法,砷形态包括亚砷酸盐、砷酸盐、一甲基砷酸、二甲基砷酸、砷胆碱、砷甜菜碱。对提取溶剂、时间和流动相的种类、 pH值、洗脱方式等参数进行优化,采用基质加标法对目标物进行定量。研究确定青蟹样品以0.5 mmol/L的碳酸铵-甲醇(V∶V=99∶1)为提取液,超声水浴法提取30 min,正己烷去脂,提取液过微孔滤膜后,选用阴离子交换柱为分离柱,使用50 mmol/L碳酸铵-甲醇(V∶V=99∶1)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ICP-MS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学验证表明,砷甜菜碱在0.5~500μg/L范围内、其余5种在0.5~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6%~118%,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2.4%~9.5%,方法检出限为0.01~0.05 mg/kg。用砷形态标准物质(BCR-627)对方法进行验证,测定结果均在参考值范围内;实际青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青蟹中的砷形态主要以砷甜菜碱存在。此法前处理简单,分离度好,适合蟹类中6种砷形态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关键词: 青蟹 砷形态 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为原料,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探究不同破壁技术对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提取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水提法进行工艺优化,所得蛋白质经硫酸铵盐析法粗提纯后考察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溶胀法、反复冻融法、珠磨法的最高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29.66±0.86)%、(24.52±0.04)%、(26.52±0.79)%,均低于超声波辅助水提法;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提取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60 mL·g?1,超声全程时间60 min,超声功率1440 W,pH 6.0,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58.16%;舌状蜈蚣藻粗蛋白质量浓度在1~8 mg·mL?1内均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其质量浓度为8 mg·mL?1时的还原力为0.43±0.01,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4.00 mg·mL?1,对2,2'-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自由基的IC50为3.96 mg·mL?1.
关键词: 舌状蜈蚣藻 蛋白质 破壁技术 超声波辅助水提法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体回转式分级机自动控制设计与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鱼体分级筛选是一种有效避免种内竞争、提高鱼体存活率的方法,但由于国内缺乏先进设备,生产中大多以人工作业为主.针对人工操作存在劳动强度大、鱼体损伤等问题,研制了一种以S7-200 SMART系列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为处理器、结合多步进电机和触摸屏界面开发的鱼体分级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对转速可调的功能;采用限宽调节技术,实现对鱼体大小自动调节功能.运用STEP 7-Micro/WIN SMART编程软件完成控制程序的编写,借助SIMATIC WinCC flexible 2008完成触摸屏界面开发,运用以太网通信完成触摸屏界面对多步进电机的运动控制,实现限宽调节功能.性能测试表明,在额定电压(380 V)下,主回转电机运行速度可在0~50 Hz范围内调速,限宽可调范围为0~40 mm,可将4种不同大小的鱼进行分级.在设定宽度下,鱼体的准确率在±90.0%.该控制系统性能可靠,适合在渔业养殖中推广.
关键词: 鱼 分级筛选 S7-200 SMART PLC 步进电机 以太网通信 界面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沙群岛渚碧礁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9—2018年南沙群岛渚碧礁礁栖鱼类流刺网和手钓调查资料,分析了渚碧礁礁栖鱼类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计算了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及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结果显示,渚碧礁礁区共记录礁栖鱼类11目43科93属152种,其中鲈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76%);渚碧礁鱼类的Δ+为58.75,Λ+为102.60。与国内外其他生态系统鱼类群落组成的对比发现,渚碧礁鱼类的Δ+高于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低于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而Λ+则均低于其他群岛。研究表明渚碧礁鱼类群落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更为接近,但比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远。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渚碧礁礁栖鱼类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但该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应及时给予保护。
关键词: 珊瑚礁鱼类 种类组成 分类学多样性 渚碧礁 南沙群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产品低温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20
摘要:随着广大消费者对甲壳类水产品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具有低脂高蛋白特性的虾及其加工产品因在贮藏流通过程中存在黑变和腐败现象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品质劣变、货架期缩短等问题严重降低了虾类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分析虾产品的品质劣变原因并对虾产品进行品质控制尤为重要.目前在水产品流通过程中,低温贮藏能使产品中的微生物及内源酶类得到控制,是一种有效便捷的保鲜方法.文章分析了造成虾品质劣变的重要因素,对冷藏、冰温、微冻、冻藏及相关低温综合技术应用于虾产品的国内外保鲜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对水产品贮藏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延长水产品的货架期、抑制品质劣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10(1):68-7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青蛤微卫星标记开发与验证
《应用海洋学学报 》 2020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转录组信息开发微卫星标记,共获得12418个微卫星位点.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次数最多,共8422个,占比67.08%;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共1501个,占比12.09%;双核苷酸的重复有1419个,占比11.43%.在所有重复单元类型中,A/T重复出现频率最高,占单核苷酸重复的48.75%.随机选取81对引物进行微卫星标记验证,最终获得27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30个青蛤进行多态性位点检测和评价,共扩增到等位基因99个,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为2~6个,期望杂合度He为0.0333~0.8085,观测杂合度Ho为0.0000~0.6786,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323~0.7645,有19个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本研究开发的微卫星标记为青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种质鉴定和自然种群资源保护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碱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 》 2020
摘要:以凡纳滨对虾为试验对象,探讨在饲料中添加2 mg/kg的辣椒碱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饲料中添加2 mg/kg辣椒碱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指标显著改善,成活率、饲料系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免疫抗氧化指标(MDA、SOD、CAT)水平及健康状况亦有所提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科学养鱼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水产养殖业中抗生素的滥用可能导致抗药性细菌的出现以及抗药残留物等许多负面作用,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作为替代抗生素的产品,益生菌已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业,并被证明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性.一、丁酸梭菌菌体形态丁酸梭菌属于梭菌属,是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江牡蛎多糖的结构鉴定及免疫调节能力分析
《食品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分级膜分离、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法从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中分离纯化得到多糖CRP-1、CRP-2、CRP-3.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结合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0分离多糖,测定其分子质量及纯度;利用糖基基团测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解析.结果显示:CRP-1的总糖质量分数为(32.40±0.89)%,分子质量为124.5 kDa,是组分均一的多糖,由甘露糖、核糖、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9种单糖的物质的量比为5.55∶0.32∶9.08∶0.47∶0.66∶48.13∶3.57∶8.53∶0.30;CRP-2的总糖质量分数为(78.50±1.90)%,分子质量为67.0 kDa,是由甘露糖、核糖、氨基葡萄糖、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半乳糖组成,6种单糖的物质的量比为7.79∶0.41∶12.69∶32.08∶4.98∶15.92.CRP-3的总糖质量分数为(73.46±2.19)%,分子质量为8.3 kDa,是由氨基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组成,3种单糖的物质的量比为8.91∶5.71∶10.1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CRP-1为多醛基吡喃环糖苷的多糖化合物;CRP-2为多酮基不饱和多糖化合物;CRP-3为多酮基含羧基多不饱和多糖化合物.以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为模型,证明近江牡蛎多糖CRP-1、CRP-2、CRP-3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