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18年6月渤海大型水母分布特征
《海洋与湖沼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8年6月使用渔业底拖网采样,对渤海大型水母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船舶为"中渔科102"渔业科考船。本研究分析了渤海大型水母的种类组成、渔获密度与伞径大小,并对其源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到海月水母、沙海蜇、海蜇、多管水母四种大型水母,其中海蜇、多管水母数量较少,各采集到一只。海月水母在渤海三湾均有分布,各海区伞径大小无显著差异且多为幼体(<10cm),密度高值区出现在渤海湾东南侧海域,可达38—221.21ind./(net·h),辽东湾海月水母出现于湾南,密度<5ind./(net·h),湾北未见;作者推测,海月水母在渤海沿岸可能存在多个源头,诸如:莱州湾与渤海湾交界近岸海域、河北近岸、辽东湾大连近岸以及北部近岸。沙海蜇在渤海分布较广,辽东湾为密度高值区,均值为(35.32±21.64)ind./(net·h),但伞径较小,均值为(12.15±6.52)cm;与此相对,渤海湾与莱州湾外侧海域沙海蜇密度虽小[<20ind./(net·h)],但伞径要显著大于辽东湾,最大伞径均值可达(33.86±7.40)cm;作者推测,沙海蜇在渤海海域发源地主要集中于辽东湾近岸,渤海湾与莱州湾,外海出现的沙海蜇可能源于辽东湾,随海流运输至此。海月水母、沙海蜇在渤海发生时间要晚于黄、东海。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分析渤海大型水母的种群动态变化、暴发机理提供基础。
关键词: 海月水母 沙海蜇 水母暴发 辽东湾 莱州湾 发源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渔民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20
摘要:人才培育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新型职业渔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通过剖析新型职业渔民的概念,基于新型职业渔民培训的现状,结合对浙江三门、福建福州等地的新型职业渔民培训的调研情况,发现目前存在培训针对性不强、渔民积极性不高、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与生产实践结合度差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受渔民自身因素和培训供给因素两方面影响,据此提出了掌握渔民所需,开展针对性更强的培训活动,加强沟通,充分调动渔民积极性,开展网络培训等建议,以期能促进渔民更好地掌握各项惠农政策,运用新知识引领新渔业,发挥好新型职业渔民在渔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考虑累积塑性的船舶裂纹板剩余极限强度
《船舶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表明在恶劣海洋环境中船体结构整体断裂破坏往往是低周疲劳破坏和累积塑性破坏的耦合结果.为考虑这两者耦合作用的影响,更为真实评估船体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文章基于累积塑性和低周疲劳裂纹扩展损伤准则,从理论上分析平面内低周疲劳载荷下裂纹板的残余极限强度,经过一系列数值模拟,首先讨论低周疲劳载荷对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然后随着疲劳裂纹扩展的发展,主要讨论初始变形、焊接残余应力、裂纹扩展长度对承受低周疲劳载荷的船体裂纹板极限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极限承载力随着轴向压缩载荷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且裂纹板由于塑性应变累积,承载能力下降更为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测定鱼体中的亚甲基蓝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0
摘要:目的 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 linked immunesorbent assay,IC-ELISA)快速检测鱼体中亚甲基蓝的分析方法.方法 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载体蛋白,以天青C(Azure C)为半抗原,采用戊二醛法合成免疫原Azure C-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对包被浓度、抗体浓度和二抗浓度等一系列实验条件的优化,建立检测鱼体中亚甲基蓝的IC-ELISA法.结果 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在5~400 ng/mL范围内与抑制率之间线性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0.3658X–0.1867(r2=0.9836),半抑制浓度(50%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为75.4 ng/mL,检测限为8.3 ng/mL,样品添加回收率为77.2%~79.3%,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5.3%~8.1%.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鱼体中亚甲基蓝的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过式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筛查水产品中15类107种兽药多残留的方法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0
摘要:目的 建立水产品基质中15类包含107种药物多残留的快速筛查方法.方法 通过多溶剂分步提取-通过式净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在MRM模式下正、负离子同时扫描监测水产品,实现水产品中15类107种药物多残留的快速筛查,并用于实际水产样品中药物残留含量的测定.结果 所有药物在35 min内分离良好,方法线性范围为0.1~200 ng/m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为0.1~5.0μg/kg(S/N>3),定量限为0.3~10μg/kg(S/N>10);回收率为40.0%~12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结论 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较高,重现性好,适合水产基质中药物多残留的高通量、快速筛查,能够满足国家限量法规的要求.
关键词: 水产品 兽药 多残留 快速筛查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船养殖颗粒饲料气力输送系统参数优化
《船舶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工船养殖是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围绕深远海养殖大型化与工业化发展需求,介绍了大型工船养殖自动投饲系统。根据养殖鱼类投喂需求,为提高饲料气力输送性能与效果,以颗粒饲料在输送关键部件加速器为研究条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饲料输送参数与输送效果之间的关系,分析加速器结构参数对颗粒饲料输送性能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速器的收缩角度和下料口直径对其喷射性能有重要影响,在所模拟几组收缩角范围内,当收缩段角度为20°时,加速器内部颗粒与管壁以及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碰撞将减弱,颗粒在加速器出口速度最大,其运动轨迹呈现出更大程度的线性,输送状态比较稳定,气固加速器的喷射性能增强;相对其他口径下料口,当下料口直径为110 mm时,质量流量最大,颗粒输送较为平稳,加速器供料性能较好。
关键词: 养殖工船 自动投饲 颗粒饲料 气力输送 计算流体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HPLC-LTQ-Orbitrap-MS非定向筛查贝类中氮杂螺环酸毒素及其代谢产物
《海洋与湖沼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复杂贝类和微藻中的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及其代谢产物,建立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UHPLC-LTQ-Orbitrap-MS)联用技术的非定向筛查分析方法.采用Full MS/dd MS2、PRM和Target-SIM/dd MS2三种质谱鉴定模式,整合多种数据采集挖掘策略,通过研究多种AZAs在不同基质样品中的质谱裂解规律及特征碎片离子丰度,实现AZAs及其衍生物的快速筛查检测和精准鉴别.结果表明:PRM模式能有效排除AZAs同分异构体的干扰,获得更高的专属性,适用于目标代谢物筛查;应用FullMS/ddMS2和PRM结合的方式,根据AZAs裂解途径及多种AZAs代谢产物裂解规律,在贝类中共鉴别出20种AZAs系列化合物,其中包括初步推测了3种新型AZAs代谢产物的结构.应用本方法还发现AZA9、AZA10、AZA19等代谢物均随代谢过程持续升高,是AZA2在贝类代谢过程中的末端产物.该方法能够为复杂基质中的AZAs系列毒素及其衍生常规检测与精准鉴别提供参考,可应用于解析AZAs毒素在贝类体内的代谢转化机制研究.
关键词: 氮杂螺环酸毒素 贝类 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 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甘草对尖吻鲈幼鱼血清和肝脏免疫酶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2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在低温胁迫下甘草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幼鱼血清和肝脏免疫酶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饲料中分别添加甘草0、10、30和50 g/kg投喂尖吻鲈幼鱼,经过56 d的养殖试验后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甘草含量3%组和5%组组间尖吻鲈幼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组(P<0.05);甘草对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一致,5%组血清T-SOD活性和T-AOC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其它各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试验过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LZ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试验过程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试验组组间肝脏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和5%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1%组和对照组(P<0.05);5%组肝脏GSH-PX活性最高,与1%和3%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组肝脏T-AOC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低温胁迫下,鳃Na+-K+-ATP酶活性随着甘草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试验组鳃Na+-K+-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饲料中添加甘草能够提高尖吻鲈幼鱼免疫力,减少机体组织损伤,提高尖吻鲈幼鱼在温度突发性下降状态下的生存能力.同时,鳃组织器官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10(5):18-24]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甘草 尖吻鲈幼鱼 免疫酶 +-K+-ATP酶活性','','EmkoxWDVDu3P41G7SRojQ2a mmd2FaeyAWe7LMuM7gH90i78DlYCZTHBiCKpOS4kgnWJ0pjyLj5AevgQ=') >Na+-K+-ATP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isin、ɛ-聚赖氨酸、pH值对虾源枯草芽孢杆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构建与评价
《食品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分离自熟制南美白对虾的虾源枯草芽孢杆菌为对象,探究乳酸链球菌肽(Nisin)、?-聚赖氨酸(?-polylysine,?-PL)和pH值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应,采用简单Logistic及多项式Logistic方程构建其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比较分析抑菌因子间的协同或拮抗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简单Logistic模型与多项式Logistic模型的R2-Nagelkerke值分别为0.79和0.91;Hosmer-Lemeshow测试分别为χ2=2.00、P=0.981(简单Logistic模型)和χ2=0.76、P=1(多项式Logistic模型),说明两种模型均能很好描述Nisin、?-PL、pH值及其交互作用下枯草芽孢杆菌生长/非生长情况(P<0.05),且多项式Logistic模型能更好预测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概率.此外,Nisin、?-PL、pH值及其交互作用对虾源枯草芽孢杆菌生长/非生长界面影响显著(P<0.05).随Nisin及?-PL质量浓度增加或pH值降低,生长区域逐渐减小,非生长区域逐渐扩大,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当Nisin质量浓度增加,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非生长界限向更高?-PL质量浓度、更低pH值方向移动.无论第3种因子质量浓度为何值,当Nisin质量浓度为60、100、140、180μg/mL时,枯草芽孢杆菌在pH值分别为4.0、4.25、4.5、5.0时表现为不生长.?-PL质量浓度为60、100、140、180μg/mL时,枯草芽孢杆菌pH值为4.0、4.5、4.75、5.25时生长概率均为0.当pH<5.0时,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受到较强抑制,此时pH值是影响枯草芽孢杆菌生长/非生长界限的主要因素.通过构建枯草芽孢杆菌生长/非生长概率模型,为定量描述水产品抑菌效应和风险评价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生长/非生长模型 Nisin ?-聚赖氨酸 抑菌效应 pH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