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蔬菜设施栽培的基质选择试验和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先后在上海市嘉定区黄渡镇园艺场温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温室及东海蔬菜示范基地现代化温室共设立三个试验点 ,用岩棉、蛭石、珍珠岩、泥炭、煤炉渣等国产材料设计的五个配方作栽培基质 ,以春番茄、春甘蓝、秋番茄、春黄瓜为栽培对象进行了 6 0个小区的试验和一个玻璃温室春番茄煤炉渣栽培基质生产应用示范。结果证明 ,泥炭、煤炉渣、珍珠岩、蛭石等国产材料及其复合配方替代进口基质 ,作蔬菜设施栽培的基质材料 ,均可取得良好的产量结果 ,其中煤炉渣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成本低廉 ,对农产品无污染 ,作栽培基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病毒分离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采集以腹泻、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雏番鸭肝、脾病料 ,接种 14d龄非免疫番鸭胚 ,80 %胚在 3~ 7d死亡 ,胚体呈弥漫性充血、出血。接种番鸭胚成纤维原代细胞 72h可见细胞圆缩、聚团等变化。收集尿囊液及细胞培养物 ,以番鸭细小病毒 (Muscovyducklingparvovirus ,MDPV)阳性血清进行聚苯乙烯乳胶凝集 ,病料培养物均呈阳性反应 ,提取病料接种的尿囊液及细胞基因组DNA ,用自行设计引物PCR扩增到与设计相符的 60 0bp片段 ,经酶切鉴定 ,结果表明克隆到的片段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特异性片段 ,从而初步证明分离到的病毒为雏番鸭细小病毒
关键词: 雏番鸭细小病毒 聚苯乙烯乳胶凝集试验 PCR


日本水稻保优栽培中的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利用日产的米质测定仪分析日本优质稻米品种 (“越光”为代表 ) ,发现稻米品质主要与其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粗蛋白含量 <6.9% ,直链淀粉含量 <2 0 %的稻米为优质稻米。对日本关东地区各类土壤上的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结果 ,则表明水稻保优栽培的关键是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尤其是在作穗肥施用时 ,应少施或不施氮肥。另外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稻米品质也有一定影响。因此 ,要达到水稻保优栽培的目标 ,在栽培技术上要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 ,要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善栽培环境


三种蔬菜种子贮存时间与发芽的关系
《上海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对不同年度采收的白菜、萝卜、尖椒种子采用吸湿培养法、玻板直立发芽法、盆栽出苗法测试了发芽率、生活力和出苗状况。结果表明 :白菜、萝卜、尖椒种子贮存时间的长短与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成反相关。白菜、萝卜种子存放 5年虽然仍有 80 %的发芽率 ,但是正常苗数已大幅度下降 ,出苗率 <4 0 % ;存放 5年的尖椒种子发芽率只有 2 0 %多 ,出苗率仅为 2 0 %。


采用ARDRA和RAPD对柳松菇(Agrocybe aegerita)菌株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应用ARDRA(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AmplifedRibosomalDNARestrictionAnalysis)和RAPD技术 ,对 7株来源于不同地域的柳松菇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采用的两种分析方法均表明 :这 7株菌株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从其遗传相似性来看 ,来源于希腊的Ag6、Ag8与来源于中国的Ag9、Ag10、Ag15、Ag2 1和AgT明显地分聚为两个菌株簇


葡萄品种需冷量及打破休眠研究
《果树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上海地区葡萄促成栽培的几个主要品种的休眠需冷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供试的5个品种中以里扎马特的需冷量最低,自然条件下仅为447.5h;其次为京亚和巨峰,需冷量均低于1000h;绯红和无核白鸡心需冷量最高,均超过1000h。由此推算,上海地区葡萄结束自然休眠的时间在1月上旬至2月中旬。打破休眠的试验表明以20%石灰氮12月中旬处理效果最佳。


光合特性作为番茄设备专用品种选育指标的效应
《上海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利用6个不同特性的番茄品种,分别在两层覆盖连栋大棚、单层覆盖连栋大棚及现代化加温玻璃温室等3种不同设施条件下,对不同番茄品种在低温弱光下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指数及净光合作用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以用叶征中叶绿素含量在低弱光下的变化趋势作为设施专用番茄品种选育的筛选指标之一,耐低温弱光的品种在低温弱光下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净光合作用曲线可以作为选育设备番茄品种的一个比较理想的群体指标;叶绿素荧光指数不宜作为品种选育的耐低温弱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