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66条记录
黄瓜和西芹间作对黄瓜生长及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生长、黄瓜枯萎病菌化感作用及田间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不同土壤浸提液培养黄瓜枯萎病菌和田间测定黄瓜生长与枯萎病病情指数的方法,探讨与西芹间作土壤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和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与西芹间作促进了黄瓜营养生长,降低了第1雌花节位,增加了1~30节内雌花数;与西芹间作土壤浸提液培养的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直径最小,分别与西芹单作和黄瓜单作达显著性差异(P<0.05);黄瓜与西芹间作土壤的乙醇、丙酮和蒸馏水浸提液均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一定化感作用,且表现为抑制作用,化感效果可达38.11%~75.90%;且乙醇浸提液培养的枯萎病菌菌落直径最小,与丙酮和蒸馏水浸提液达极显著差异(P<0.01)。采用上述3种土壤田间种植黄瓜,在黄瓜第1片真叶期接种黄瓜枯萎病菌,降低了黄瓜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对比黄瓜单作和西芹单作的抑病效果可达57.03%~72.15%。因此,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一定化感抑制效果,能够有效降低田间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为黄瓜土传病害的化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瓜和西芹间作 黄瓜枯萎病 土壤浸提液 化感作用 抑病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桔梗上一种新病害匍柄霉叶斑病的病原

菌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发现桔梗匍柄霉叶斑病,该病害在2014–2017年均再次发生。采用单孢分离法在病叶上得到病原菌,于PCA培养基上培养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同时将病原菌的rDNA ITS、gpd和EF-1α的PCR产物测序后做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桔梗匍柄霉Stemphylium platycodontis基本一致。这是国内桔梗匍柄霉叶斑病的首次详细报道。

关键词: 形态学鉴定 致病性 rDNA ITS序列 gpd基因序列 EF-1α基因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动物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因含有氨基和羟基等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基团,在动物饲粮中添加后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的功效。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及其对动物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并从其与脂质的结合作用、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质代谢相关酶及其基因表达、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脂肪合成转录因子调节作用的角度综述了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为深入探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机制及科学调控脂质代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壳聚糖 脂质代谢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对蛋种鸡血清中脂类物质及脂肪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壳聚糖对蛋种鸡血清中脂类物质及脂肪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6周龄健康海兰褐蛋种鸡4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壳聚糖的基础饲粮,4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壳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壳聚糖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试验第28天和第56天蛋种鸡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及肝脏FFA含量。试验第28天时,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50、500和1 000 mg/kg壳聚糖可显著降低蛋种鸡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添加500 mg/kg壳聚糖可显著降低蛋种鸡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P≤0.05),添加250、500、1 000和2 000 mg/kg壳聚糖可显著降低蛋种鸡血清中瘦素(LEP)含量(P≤0.05),添加250 mg/kg壳聚糖可显著增加蛋种鸡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试验第28天和第56天时,蛋种鸡血清TC含量随壳聚糖添加水平增加均呈现显著的线性下降(P<0.01);试验第28天时,蛋种鸡血清TG(P<0.01)、HDL-C(P<0.01)、FFA(P=0.04)和VLDL含量(P<0.01)与壳聚糖添加水平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壳聚糖添加水平在652.56~967.18 mg/kg时对上述指标有较好的调节效果。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壳聚糖可改善蛋种鸡体内脂质代谢的健康水平,且其对蛋种鸡血清脂类物质含量及肝脏FFA含量的影响与其添加水平有关。

关键词: 壳聚糖 蛋种鸡 脂质代谢 游离脂肪酸 极低密度脂蛋白 脂肪细胞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北方三省(区)几种常见野生食用菌营养成分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野生食用菌的营养价值,本实验以我国北方三省(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群众喜食的几种常见野生食用菌为材料,与市场上常见的平菇和香菇作对比,以比较不同食用菌间的营养成分差异。结果表明,11种野生食用菌在灰分含量方面大大高于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综合评价方面平菇(CK1)和香菇(CK2)高于吉-2、吉-3,低于其他地区食用菌。在多糖、粗纤维方面,平菇(CK1)和香菇(CK2)处于中等水平。总体来说,尽管野生蘑菇营养成分差异较大,但与栽培食用菌相比野生食用菌开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营养成分 北方三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植被动态

中国沙漠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连续4年对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1999—2015年)植被进行调查,分析飞播植被演替进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以及飞播植物种群盖度的动态变化,以期揭示飞播措施下的植被恢复规律,为飞播区植被稳定性维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对照与演替初期生活型以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多年生植物种类增加,逐渐取代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优势地位;演替9a时原生植物入侵明显。(2)演替4a时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演替9a时Partrick丰富度指数最高,演替10a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在演替进程中,3个指数变化不一致。(3)羊柴种群在演替8a时达到峰值(68.33%),种群能维持较长时间;白沙蒿种群在演替3a时达到峰值(10.17%),在演替11a时退出;沙打旺种群在演替4a时达到峰值(12.67%),在演替9a时退出;沙地榆种群盖度呈缓慢增加的线性趋势。飞播措施下浑善达克沙地植被能快速恢复,有利于植被自然演替。在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建设中,应先考虑沙地的恢复力再决定是否飞播。

关键词: 物种组成 飞播植物 群落演替 浑善达克沙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唑嘧磺草胺与精异丙甲草胺混用防除大豆田杂草技术研究

大豆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唑嘧磺草胺与精异丙甲草胺混用的适宜配比及防除大豆田杂草的施药剂量,采用盆栽法测定了唑嘧磺草胺与精异丙甲草胺5个配比的稗草生物活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混用剂量对大豆出苗数、株高、产量的影响和对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唑嘧磺草胺与精异丙甲草胺混用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对大豆安全,适宜的混用比例为1∶20,适宜的施药量为900~1 200 g·hm~(-2)。唑嘧磺草胺与精异丙甲草胺按1∶2.5、1∶5、1∶10、1∶20、1∶40混用的5个配比对稗草的生物活性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为240.72~380.59,其中以1∶20配比的共毒系数最高。唑嘧磺草胺与精异丙甲草胺混用比例为1∶20时,施药量600,900,1 200,1 800 g·hm~(-2)施药后45 d对杂草的总株防效为78.9%~98.2%,鲜重防效为85.3%~99.6%,4个混用处理与人工除草处理之间在大豆出苗数、株高和产量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唑嘧磺草胺 精异丙甲草胺 大豆 防效 共毒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外法研究pH与脂多糖或组胺的交互作用对奶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采用体外法研究p H与脂多糖(LPS)或组胺(HIS)的交互作用对奶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用8只体况良好,体重、泌乳量相近的萨能奶山羊作为瘤胃上皮供体。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山羊屠宰后采集瘤胃上皮,插入到尤斯灌流仪器(Ussing chamber)半室中央,在浆膜侧半室加入5 m L缓冲液,黏膜侧加入配制好的不同处理的培养液5 m L,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1:因素1为p H,分别为7.4、5.5、5.2;因素2为LPS浓度,分别为0、30、60 k EU/m L。试验2:因素1为p H,分别为7.4、5.5、5.2;因素2为HIS浓度,分别为0、0.5、10.0 ng/m L。采集培养80 min后的瘤胃上皮,测定其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4、Claudin-7、Occludin、zonula occludens-1(ZO-1)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1)p H与LPS的交互作用对Claudin-1、Claudin-7、ZO-1 mRNA表达量影响显著(P<0.05)。与p H 7.4×0 k EU/m L LPS组相比,降低p H或添加LPS均显著降低了Claudin-1、Claudin-7 mRNA表达量(P<0.05),ZO-1 mRNA表达量有整体降低的趋势,在p H 5.2×60 k EU/m L LPS组最高。2)p H与HIS的交互作用对Claudin-1、Claudin-7、ZO-1 mRNA表达量影响显著(P<0.05)。p H 5.5×0.5 ng/m L HIS组Claudin-1 mRNA表达量最低,但与p H 5.2×0.5 ng/m L HIS组差异不显著(P>0.05)。p H 7.4×10.0 ng/m L HIS组Claudin-7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p H 7.4×0 ng/m L HIS组(P<0.05),但与p H 5.5×10.0 ng/m L HIS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p H 7.4×0 ng/m L HIS组相比,降低p H或添加LPS有提高ZO-1 mRNA表达量的趋势,且p H 5.2×10.0 ng/m L HIS组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发生后,p H与LPS或HIS交互作用于瘤胃上皮,降低瘤胃上皮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量,进而增大瘤胃上皮黏膜通透性。

关键词: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奶山羊 瘤胃上皮 组胺 脂多糖 尤斯灌流仪器 紧密连接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啤酒大麦籽粒品质性状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倍体胚乳禾本科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啤酒大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纤维含量、脂肪含量及β-葡聚糖的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及狭义遗传率。结果表明,所测的5个品质性状主要受控于遗传主效应,环境互作效应较小。蛋白含量、淀粉含量、纤维含量、β-葡聚糖含量的表达主要受控于细胞质遗传效应,控制脂肪含量的遗传主效应以母体显性效应为主;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纤维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9.75%、60.09%、57.69%和61.76%,脂肪含量性状未被检测到显著的狭义遗传率。加性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纤维含量间存在细胞质、母体加性的完全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β-葡聚糖含量,纤维含量与淀粉含量、β-葡聚糖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的细胞质完全负相关。

关键词: 啤酒大麦 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遗传率 遗传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尿素配施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氮肥在加工番茄上的最佳施用量以及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施用的效果,在河套灌区研究了不同类型尿素配施对加工番茄的产量、品质、氮素利用率及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番茄施用氮肥比不施氮肥果实和茎叶产量都有显著增加,施用氮肥后果实产量平均增加99.7%,同时施用氮肥加工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增加0.34%~1.34%。施用缓释尿素的氮素利用率较高,100%推荐施氮量用缓释尿素或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施用较单施尿素氮肥利用率高15.2%~20.2%,80%推荐施氮量用缓释尿素或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施用比单施尿素氮肥利用率高20.3%~21.8%。施用缓释尿素或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使用可以减少20%施氮量,不显著影响加工番茄的产量,而且肥料利用率较高。在各处理中表现最好的处理是100%推荐施氮量采用60%缓释尿素做基肥,20%尿素在花期追肥,20%尿素在果实膨大期追施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氮肥利用率最高。施用缓释尿素0~20 cm耕层土壤氮素没有残留,20~40 cm土层土壤氮素没有淋失。

关键词: 加工番茄 缓释尿素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