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0条记录
海南本地甘薯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鉴定评价了9个海南本地甘薯品种的部分田间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生长习性为直立型和半直立型的品种分别有1和3个,干物率超过300 g/kg的品种有3个;蛋白质含量超过20.0 g/kg的品种有2个;淀粉含量超过250 g/kg的品种有4个;维生素C含量超过50.0 mg/kg的品种有2个;甘薯品种SP-179的铁、钾和铜的含量均较高。因此,可筛选出甘薯品种SP-179和SP-50为优质甘薯品种。

关键词: 甘薯 品质性状 农艺性状 干物率 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中国植保导刊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可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的药剂,采用叶面喷雾法开展了4种杀菌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第3次药后10 d,40%丙硫菌唑?氟嘧菌酯悬浮剂1 500、2 000、2 500倍液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2.61%、73.85%、60.90%,对应单剂40%丙硫菌唑悬浮剂2 000倍液和40%氟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4.31%和72.46%,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处理的防效为72.03%.复配剂丙硫菌唑?氟嘧菌酯1 500倍液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关键词: 杀菌剂 香蕉叶斑病 田间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干果贮藏中优势腐败霉菌的分离及鉴定

现代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槟榔干果贮藏中霉菌污染直接影响干果的贮藏品质.为明确槟榔干果贮藏中优势腐败霉菌的种类,本实验对海南万宁产5个批次的槟榔干果在高温高湿贮藏环境下贮存3个月后的腐败霉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株腐败霉菌;将纯化后的11株腐败霉菌的孢子悬液分别喷洒至新鲜制备已灭菌的槟榔干果上进行回接侵染验证实验,得到2株优势腐败霉菌S1023和W3.通过传统的菌落形态特征和菌丝、孢子显微结构观察;结合PCR扩增,得到序列长度分别为529bp和571bp的ITS序列,经rDNA-ITS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最终将2株优势霉菌分别鉴定为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和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本研究结果可为槟榔干果中腐败霉菌的分离鉴定提供可靠的方法,也可为后续槟榔干果杀菌方法的选择,贮藏条件的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槟榔干果 腐败霉菌 分离纯化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岛柑橘肾形线虫病的发生及病原鉴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据调查发现海南岛柑橘根部寄生线虫危害严重,其根部主要寄生线虫为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spp.),且分布广泛,侵染根部对其造成严重影响.从海南岛柑橘园中采集表现为黄化、小叶等症状的发病植株根部土样,用改良贝曼漏斗法分离土壤线虫,通过形态学观察与测量、28S rDNA D2-D3区序列扩增、测序、比对及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表明,在60份土样中该线虫检出率为66.7%,虫口密度最高达513条/100 mL土;由形态学鉴定为肾形线虫.对肾形线虫28S rDNA D2-D3区PCR扩增条带大小为780 bp左右,与目标基因大小一致.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登录的数据进行Blast比对,与肾状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数据同源性高达99%以上.根据比对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与已报道的肾状肾形线虫聚为一类.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该线虫鉴定为肾状肾形线虫.本研究对柑橘根部土壤肾形线虫的调查和鉴定研究,为该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柑橘 肾状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糯玉米琼白糯1号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20

摘要:琼白糯1号是以自选系Y231为母本、Y365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糯玉米品种,果穗白,行整齐,品质优,产量高,加工性和商品性好,鲜穗采收期长,高抗大斑病、小斑病,抗叶斑病,适宜春播、夏播种植.

关键词: 玉米 琼白糯1号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种杀线剂对柑橘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评价

农药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安全高效环保型防治柑橘根结线虫的杀线剂.[方法]采用浸泡法测定8种药剂对柑橘病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panyuensis)的室内生物活性,并进行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供试化学杀线剂以3.2%阿维菌素EC最高,其LC50值为0.4206 mg/L,其次是41.7%氟吡菌酰胺SC、21%阿维·噻唑膦EW;供试生物杀线剂的生物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5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WP、8亿芽孢/g蜡质芽孢杆菌WP、2.5亿孢子/g厚垣轮枝菌GR、100亿芽孢/g坚强芽孢杆菌WP.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药后30 d,41.7%氟吡菌酰胺SC防效最高为89.65%,其次为21%阿维·噻唑膦EW、3.2%阿维菌素EC;药后60 d,21%阿维·噻唑膦EW防效最高为75.26%,其次为5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WP.[结论] 21%阿维·噻唑膦EW、5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WP和100亿芽孢/g坚强芽孢杆菌WP对柑橘根结线虫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可作为防治柑橘根结线虫的推荐药剂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 杀线剂 柑橘根结线虫 生物活性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薄皮甜瓜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抗病砧木的筛选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摘要:海南冬春季薄皮甜瓜露地生产土传病害发生严重,严重影响产量.笔者从患病薄皮甜瓜茎组织分离病菌,经过病原菌形态、rDNA ITS序列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凯氏验证该病原菌为致病菌.接种病原菌孢子液,从致病性、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鉴定分析,并以'美浓'品种为对照,对'银光'、'厦利'、'广砧1号'、'大白'、'连大'、'砧8'、'大正'、'壮士'和'甬砧'等9种砧木的抗病性进行检测,以筛选出抗性好的薄皮甜瓜砧木品种.结果 表明:'广砧1号'、'连大'、'厦利'、'甬砧'、"砧8'砧木的发病率为0,可以作为嫁接砧木的候选品种.

关键词: 甜瓜 真菌病害 抗病砧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粉白蜡花繁殖技术研究

现代园艺 2020

摘要:粉白蜡花作为一种新型的木本切花品种,观赏价值高,在我国南部地区已小规模商品化生产发展.为解决其种苗供应不足等问题,本试验通过母树强化管理、复合生根杀菌药剂处理穗条等手段,以嫩枝为材料,进行扦插育苗研究.结果表明,在母树的主干离地面50cm的高度处截去顶部,萌发的有效穗条比例最高,处理高度为60cm次之,最低为40cm处理的母树;采后短期内补充养分又可萌发嫩枝,一年可繁殖4~5次;利用复合生根杀菌药剂处理穗条,结合改良基质(椰糠、珍珠岩、河沙、红土体积比例为3:1:2:5),嫩枝扦插生根率可达79.26%~84.08%,移栽成活率可达89.49%~93.49%.

关键词: 粉白蜡花 母树强化管理 嫩枝扦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早衰突变体w14的鉴定和病程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20 CSCD

摘要:[目的]叶片早衰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早衰突变体是研究水稻衰老机制的良好载体,鉴定、分析早衰突变体的表型特征,有助于了解突变体的遗传规律,为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人工接种鉴定了早衰突变体w14的稻瘟病和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同时通过对离体叶片的黑暗诱导和叶绿素含量测定,鉴定了突变体w14的早衰表型;再分别对早衰突变体w14和野生型粳稻品种云引(简称'YY')中水稻早衰相关基因和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早衰突变体w14的早衰类型及与野生型在防御系统上的差异.[结果]黑暗诱导处理24 h后,突变体w14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YY(P<0.05).黑暗诱导处理48 h以上,突变体w14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型YY(P<0.01).突变体w14中衰老相关基因SGR、Osh36、Osh69、PAO、NYC3和RCCR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野生型YY.分别接种水稻白叶枯和稻瘟病后,突变体w14均表现为比野生型YY更感病,且病程相关基因PR1a、PR4、Cth1、PR1b、PBZ1、PR3等的表达在突变体中显著上调.[结论]突变体w14具有典型的衰老和感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的表型,与野生型相比,在突变体中与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显著改变,即突变体防御系统的改变导致其出现感病的表型.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早衰 叶绿素 抗病性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包装结合低温贮藏对‘保研-7号’红毛丹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三种包装对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 L.)果实在低温贮藏下品质的影响,获得实用的绿色保鲜技术。以海南红毛丹‘保研-7号’为材料,在(6±1)℃下,以不包装作为对照CK,研究聚乙烯袋(PE)、硅窗袋(SW)、复命袋(FM)3种包装及CK对红毛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贮藏16 d,PE、SW、FM包装及CK果实褐变指数分别为0.67、0.62、0.64和0.92,好果率分别为45.56%、53.33%、65.56%和5.56%;PE、SW、FM包装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7.60%、18.47%、19.80%均高于CK 16.70%,可滴定酸分别为0.47%、0.56%、0.60%也高于CK 0.40%,可溶性蛋白分别为29.29、29.53、31.92 mg·100 g~(-1)高于CK 27.75 mg·100 g~(-1);PE、SW、FM包装的红毛丹果皮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增长速率小于CK,FM包装的果皮相对电导率40.88%和丙二醛10.21 mmol·g~(-1)·FW为最低;贮藏后期红毛丹果皮总酚含量均减少,PE、SW、FM包装的红毛丹总酚7.82、8.81、9.87 OD_(280)·g~(-1)均高于CK 6.22 OD_(280)·g~(-1);果皮花青素在贮藏期间也不断下降,FM包装红毛丹果皮花青素下降速率最慢,贮藏后花青素含量0.75 U·g~(-1)为最高;贮藏第16 d,PE、SW、FM包装的红毛丹多酚氧化酶活性(354、313、290 U·g~(-1))均小于CK(367 U·g~(-1)),过氧化物酶活性(13.22、13.78、12.19 U·g~(-1))同样也小于CK(21.19 U·g~(-1))。与CK相比,3种包装均能有效抑制红毛丹品质劣变并保持其新鲜品质,FM包装红毛丹果肉和果皮在低温贮藏中11个指标变化均最小,保持新鲜品质最好,是3种包装中保持品质最佳的包装,可为红毛丹采后包装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包装材料 红毛丹 贮藏保鲜 褐变 促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