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藏獒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序列的测定与犬科动物系统发育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藏獒的起源、分类地位,及其与世界上其他大型家犬品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根据家犬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藏獒线粒体3个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COⅠ、COⅡ和COⅢ)的全序列,并以大熊猫为外类群,运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分析包括藏獒在内的20个犬科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发现,藏獒线粒体基因组中COⅠ、COⅡ和COⅢ长度分别为1 545、684和784 bp,分别编码514、227和261个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藏獒、12个家犬品种与灰狼聚在一起,说明藏獒与家犬亚种内其他家犬品种一样起源于灰狼;家犬亚种内的13个家犬品种可以分为3大类,藏獒与圣伯纳犬、英国老式牧羊犬、兰伯格犬聚为一类,说明藏獒与圣伯纳犬、英国老式牧羊犬、兰伯格犬的亲缘关系较近,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圣伯纳犬等大型家犬品种可能含有藏獒的血统。由此得出结论:藏獒起源于灰狼,在动物学分类地位上属于食肉目、犬科、犬属、狼种、家犬亚种;圣伯纳犬等大型家犬品种在品种形成过程中可能引入了藏獒的血统。

关键词: 藏獒 犬科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起源 分类地位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中国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快速检测试剂盒,用重组IBDV-VP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触合,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VP2蛋白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D11、2G8和2E5,抗体亚类分别为IgG1κ、IgG2bκ和IgG1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证明,3株单抗均与VP2发生特异性反应。相加ELISA证明3株mAb识别VP2不同的抗原表位。在病毒中和试验中,1D11和2G8腹水对IBDV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04和103,而2E5无中和活性。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1D11和2E5,分别作为包被抗体和标记抗体,建立了IBDV夹心ELISA检测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测定了其主要性能指标,对IBDV的最低检出量为102 TCID50/mL。用夹心ELISA、AGP和RT-PCR 3种方法同步检测8种试验样品,夹心ELISA与RT-PCR的检测结果一致,显著高于AGP方法。组装成的试剂盒,置于37℃保存7d、4℃保存6个月和-20℃保存24个月,其检测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VP2 单克隆抗体(mAb) 夹心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广适小麦品种淮麦25产量形成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 CSCD

摘要:淮麦25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用多年国家区域试验数据对该品种进行了产量形成及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当前高产小麦育种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淮麦25连续两年在国家黄淮南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平均有效穗数为648×104/hm2,穗粒数37粒,千粒重38 g左右,产量三因素协调;适应度广,适应性强,动态及静态稳定性好。

关键词: 高产 广适 小麦 淮麦25 产量形成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源沙门菌江苏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鸭源沙门菌江苏分离株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12年至2013年从发病或死亡鸭中分离的33株沙门菌分离株进行鉴定,即采用玻片凝集法对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多重PCR方法检测17种毒力基因的分布,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通过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分离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33株鸭源沙门菌的血清学分型结果显示,查理沙门菌占48.5%,为优势血清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pagC、msgA、sipB、prgH、spaN、tolC、iroN、sopB及pefA为保守基因。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42.4%的菌株耐受8种以上药物。生物被膜检测显示,有14株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中等以上,其中57.1%的菌株耐8种以上的药物。

关键词: 沙门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生物被膜

畜禽养殖废水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的污染效应及其修复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源于饲料重金属添加剂和兽药残留污染的畜禽粪尿大量产生,使养殖废水中抗生素、重金属及其复合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当前养殖废水中抗生素与重金属来源、污染现状、生态环境危害及修复技术,针对抗生素、重金属及其复合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还相对缺乏的问题,提出将植物修复与微生物修复结合起来,以及将物理吸附、化学氧化与生物修复等多种技术相结合,构建绿色高效的养殖废水处理体系,为今后探索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废水的修复技术提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 抗生素 生物修复 养殖废水 重金属 复合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窄卷叶突变体nrl_(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定位和克隆水稻窄卷叶相关突变基因,揭示叶片发育机理。对武运粳7号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品系中发现的窄卷叶突变体进行了表型观察、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在叶片形态发生改变的同时,其株高、分蘖性、穗长、枝梗数、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也存在显著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以500株辐恢838/nrl(t)的F2隐性单株为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将NRL(t)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短臂末端RM11-01、RM11-11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60 kb的范围内。通过水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分析发现,在该区域存在26个预测的基因,测序分析表明已报道的homeobox3A基因可能是潜在的候选基因,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窄卷叶 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ga-miR-9*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复制的影响

中国兽医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gga-miR-9*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的影响,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ggamiR-9*模拟物,然后用其转染DF-1细胞,接种IBDV,分别收集上清液和细胞,测定IBDV的效价和干扰素(IFN)含量;进一步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gga-miR-9*的靶基因,并分别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Western-blot、qRT-PCR和RNA干扰对其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gga-miR-9*模拟物能够促进IBDV的复制,抑制IFN的产生;gga-miR-9*可靶向降解IRF2mRNA和抑制IRF2蛋白的翻译;IRF2被敲除的DF-1细胞感染IBDV后的复制效价(106.25 TCID50/0.1mL)高于miRNA阴性对照组的效价(105.25 TCID50/0.1mL)。结果表明,细胞gga-miR-9*促进IBDV复制的分子作用机理是在IRF2基因转录后水平上抑制细胞天然免疫功能而发生的。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miRNA gga-miR-9* si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YP6CM1转基因烟草对Q型烟粉虱抗药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CSCD

摘要:细胞色素P450酶系对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是大多数昆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机制,沉默P450基因能否对烟粉虱抗药性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论文将含Q型烟粉虱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CM1 RNAi表达框架的转基因烟草饲喂烟粉虱,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烟粉虱取食转基因烟草后体内CYP6CM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仅为取食非转基因烟草烟粉虱的19%~38%;通过琼脂保湿浸叶法和单株活体法研究取食转基因烟草烟粉虱对阿维·吡虫啉抗药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接触1 g/L阿维·吡虫啉24~72 h后,取食转基因烟草的烟粉虱死亡率分别比取食非转基因烟草的烟粉虱死亡率显著升高20%~30%和15%~20%。本研究结果表明,饲喂烟粉虱转CYP6CM1 RNAi基因烟草可以显著降低烟粉虱细胞色素P450 CYP6CM1基因的表达,并降低烟粉虱对烟碱类杀虫剂阿维·吡虫啉的抗药性,显著提高了杀虫剂防治效果。

关键词: 烟粉虱 烟草 CYP6CM1 RNAi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油菜主产区,该地区油菜播栽期间雨水多,易产生湿害,造成产量下降。研究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的遗传规律,对选育耐淹性强油菜新品种,提高油菜产量意义重大。应用甘蓝型油菜品种WR-4(耐淹)和WR-5(不耐淹)杂交后代衍生的6个世代(P1、F1、P2、B1:2、B2:2、F2:3)群体为材料,全淹6 d后去水恢复生长,去水后第7天调查死苗率,以此为耐淹性指标,于2012和2013年对6个世代群体家系进行耐淹性鉴定。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耐淹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年度该家系群体苗期耐淹性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是E-0和B-3,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和2对加性主基因模型。由此可见,该家系群体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主要受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当有显性效应存在时(2012年),主基因显性效应值|h a|=0.3475,|h b|=0.0069,大于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 a|=|d b|=0.0036。B1:2、B2:2和F2:3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h2mg),2012年分别为36.25%、61.40%和61.84%,平均为53.16%;2013年分别为8.30%、30.48%和43.13%,平均为27.30%。2年平均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的59.77%。上述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受2对主基因型控制,但环境对耐淹性状的表型影响较大。F2:3家系群体苗期耐淹性遗传率较高,因此育种上可在早期世代对耐淹性状进行选择。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耐淹性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花青苷生物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肉甘薯中的花青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医疗保健和工业生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紫肉甘薯块根花青苷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并对影响甘薯花青苷生物合成与积累的众多因素进行探讨,主要包括花青苷生物合成的相关酶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黄烷酮3-羟化酶(F3H)、二羟基黄酮醇还原酶(DFR)、花青苷合成酶(ANS)以及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UFGT)、转录调控因子(MYB,bHLH和WD40)、MicroRNA和可溶性糖,以及光照、温度、钾元素等重要环境因子。归纳分析发现,甘薯花青苷的合成和积累与相关酶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有直接的关系,MicroRNA活性、可溶性糖、光、温度、钾元素等通过不同调控机制以促进花青苷的合成。通过对这些影响甘薯花青苷合成途径内外因子的分析和汇总,可以明确甘薯花青苷代谢机制,为紫甘薯品质育种提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甘薯 花青苷 结构基因 转录因子 MicroRNA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