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有机负荷对秸秆床反应器厌氧生物产沼气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打捆麦秸为固定相,以猪场废水为流动相,采用半连续进料方式,考察了不同猪场废水容积负荷对秸秆床反应器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前25d,较高的猪场废水有机负荷对反应器产气有一定抑制,之后日产气量和容积产气量迅速增加,并明显高于低猪场废水有机负荷的处理,当猪场废水容积负荷为7.2kgCOD/(m3·d)时,厌氧反应器最大容积产气量达2.29m3/(m3·d),产气稳定后维持在1.52~1.76m3/(m3·d),较猪场废水容积负荷为2.4,1.44kgCOD/(m3·d)的处理分别提高了50%和130%以上,对产气中甲烷含量无明显影响;较高的猪场废水容积负荷不利于麦秸厌氧发酵产沼气,发酵后麦秸干物质损失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率均与猪场废水容积负荷成反比,红外的结果与之一致.对发酵后麦秸水浸提液的DGGE检测表明,维持反应器高有机负荷、低发酵液HRT,促进了厌氧微生物在麦秸表面定植,微生物种群数量和丰富度均明显高于低有机负荷、高发酵液HRT的处理,反应器耐高有机负荷冲击的能力增强.采用秸秆床反应器处理农村常见的秸秆和畜禽养殖污水产沼气是可行的,且较高的废水有机负荷有利于提高反应器容积产气率.

关键词: 猪场废水 秸秆床反应器 有机负荷 水力停留时间 沼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甘薯乙醇发酵条件

核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薯为原料采用发酵法生产乙醇,用三因素中心组合设计确定适宜的发酵培养基条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料水比、(NH4)2SO4添加量、初始pH及其相互作用对乙醇发酵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料水比、料水比和(NH4)2SO4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及(NH4)2SO4添加量和初始pH的交互作用对乙醇发酵效率有显著影响。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条件为:料水比22:68(w/v),(NH4)2SO4浓度0.65%,初始pH值4.2。在此发酵工艺基础上,乙醇发酵效率(91.35%)比对照提高6.02%,与模型预测值90.25%基本吻合。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的模型可以预测甘薯乙醇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

关键词: 甘薯 乙醇 发酵效率 响应面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枯萎病菌侵染西瓜根茎部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植物保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西瓜枯萎病菌侵染西瓜根系及茎的过程,本研究选取一株致病力较强的西瓜枯萎病菌FO1022,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该菌株,观察病原菌侵染西瓜根茎部的组织学过程。结果表明,用GFP标记的病菌接种感病西瓜品种‘苏蜜1号’,接种后2d,显微观察显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附着于西瓜根系表皮细胞并萌发,沿细胞间层定殖生长;接种后5d,在西瓜根部维管束导管中观察到大量菌丝和大型分生孢子,在根部表皮细胞上观察到大量厚垣孢子,在茎部部分维管束导管中也观察到少量的菌丝,此时48.6%的幼苗表现萎蔫症状;接种后9d,茎部所有维管束导管都充斥着密集的菌丝体,此时91.7%的幼苗表现枯萎和死亡。与侵染感病品种相比,该菌株在侵染中抗品种和高抗品种时,在侵染时间上要明显滞后。本研究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观察并分析了GFP标记的西瓜枯萎病菌侵染西瓜根茎部的过程,为研究西瓜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菌 侵染过程 绿色荧光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无花瓣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蓝型油菜无花瓣性状的遗传表现,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对有、无花瓣油菜杂交组合APL01!Holly的P1、P2和RIL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无花瓣性状最适遗传模型为MX2-Additive-A,即2对累加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混合模型。主基因加性效应为-8.78,主基因上位性效应为-21.03,多基因加性效应为-27.08,3个效应都是负值,说明3个效应都使花瓣度降低;主基因遗传率为85.38%,可见无花瓣性状的遗传体系中,主基因的遗传贡献占主要部分。各种效应值和遗传率在年度间差异较小,且环境方差仅0.5左右,表明无花瓣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

关键词: 油菜 无花瓣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淮北部分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相关重要基因的检测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江苏淮北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状况,以20份近期审定的徐麦系列和淮麦系列小麦品种以及12份小麦对照材料为试验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与PCR检测相结合,检测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同时采用共显性PCR标记筛查1BL/1RS易位系以及Wx基因突变型。结果显示,江苏淮北小麦品种Glu-A1位点含3种亚基,其中1亚基占75%;Glu-B1位点有4种亚基,7+8亚基占60%;Glu-D1位点有3种亚基,5+10亚基占50%;1BL/1RS易位系有14份,占全部品种的70%;所有品种均为Wx基因野生型。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质亚基 1BL/1RS易位系 Wx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壳粉/改性脲醛树脂模压成型材料的力学性能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成型材料对模压花盆力学性能的影响,该文以改性脲醛树脂为基体树脂,稻壳与稻壳粉为增强材料,经混炼、热压、成型工序,制备出一种环保花盆。探讨了脲醛树脂改性、改性脲醛树脂用量、稻壳与稻壳粉比例以及湿循环处理对花盆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SEM)分析了秸秆花盆湿循环处理前后的热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结果显示:改性脲醛树脂和稻壳粉有利于改善秸秆花盆的力学性能,当增强填料与基体树脂的比例为1:0.5,稻壳占稻壳粉的质量分数为30%时,花盆的静曲强度(modulus of rupture,MOR)、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MOE)及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TS)分别达75.48 MPa、16.06 GPa、17.44 MPa;湿循环处理试验中,以稻壳为增强材料为例,当基体树脂为改性脲醛树脂时,其MOR、MOE及TS分别降低21.97%、24.91%、15.09%;当基体树脂为大豆蛋白改性脲醛树脂时,其MOR、MOE和TS分别降低9.92%、15.37%、30.10%。热重分析发现湿循环处理后花盆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微商热重出现最大失重率的温度向高温侧偏移29.5℃。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湿循环处理后样品表面粗糙度增加,增强体与树脂发生分离。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秸秆花盆制作工艺和使用年限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秸秆 稻壳 改性脲醛树脂 花盆 湿循环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土传病害拮抗菌的筛选、评价及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对其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本文以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利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和平板对峙生长法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对2种病原菌分别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并对其抑菌谱及代谢分泌物进行测定,运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拮抗细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60份土样中分离出对番茄青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59株,其中抑菌圈直径>25 mm的有10株;对番茄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30株,其中抑制率>30%的有4株。上述拮抗作用较好的14株拮抗菌,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N23-2、N58-2、NF59-3、NF61-1对多种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皆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代谢分泌物检测结果显示: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有12株,产蛋白酶的菌株有11株,产嗜铁素的菌株有6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上述14株菌株中,有4株属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3株属链霉菌(Streptomyces),3株属假单胞菌(Pseudomonas),4株属芽孢杆菌(Bacillus)。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菌 番茄枯萎病菌 拮抗细菌 筛选 评价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藻气肥光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微藻吸收工业废气中高浓度的CO2不仅可以显著增加微藻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还可以达到碳减排的目的,但是CO2在水体中溶解度较低一直是微藻利用高浓度CO2的瓶颈。探讨了CO2气肥耦联的微藻培养光生物反应器,着重阐述了两类气肥光生物反应器,即液体培养和半干固态培养光生物反应器,在CO2气源供应与利用上所做的改进和特点,详细比较了二者的装置特性、生物学特性、供气特点以及生产性能,为光自养微藻的高密度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藻 气肥光反应器 半干固态培养 二氧化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素形态对小麦体内氮磷钾分布及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豫麦4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肥料对氮磷钾在小麦体内的分布、养分利用效率、养分收获指数以及小麦群体结构、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尿素和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长效碳铵颗粒肥)处理下小麦植株体内氮和磷的分布规律为籽粒>叶片>茎和叶鞘,钾的分布规律表现为茎和叶鞘>叶片>籽粒;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以及养分收获指数与尿素相当,两者差异不显著;尿素和长效碳铵颗粒肥处理下,小麦群体达6.68×107和6.41×107/hm2,显著大于对照;穗长和结实小穗分别比对照高11.9%、11.6%和10.9%、10.6%,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比对照高出13.8%、15.2%、15.2%和14.5%、10.0%、14.2%,但尿素和长效碳铵颗粒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尿素相比,长效碳铵颗粒肥不仅具有较高的肥效,同时减少了氮素损失。因此,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作为一种高肥效、低投入的新型氮肥,在今后农业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长效碳铵颗粒肥 氮素形态 小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蛋白改性脲醛树脂胶的合成及降解性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碱水解后的大豆分离蛋白(SPI)为改性剂,替代一定量的尿素,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改性脲醛树脂,以改善脲醛树脂的胶合强度、游离甲醛释放及储存稳定性。分析了SPI的甲醛反应能力,以及改性脲醛树脂的胶合强度、热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当SPI水解时间40 min,甲醛的反应能力达到59.23 mg/g,水解SPI尿素替代率对脲醛树脂的黏结性影响最大;当水解温度85℃,SPI取代尿素质量的15%时,优化后的树脂胶合强度达1.16 MPa。DSC分析表明改性树脂(SPI/UF)与脲醛树脂(UF)相比,比热容差减少了18.7%,SPI/UF树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SPI/UF树脂经微生物接种培养后,20 d时树脂表层有霉菌生成。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改性脲胶 胶合强度 热稳定性 生物可降解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