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田间自然诱导法的甘薯基腐病种质资源抗性鉴定与评价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基腐病是在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区新发生的、由间座壳属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为了筛选抗病种质资源和探索病害田间自然诱导抗性鉴定方法,对126份甘薯供试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并分析了甘薯生长后期的病情变化以及种质抗性对鲜薯产量损失率的影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照品种浙薯255表现为高抗,浙薯38表现为抗,浙薯13表现为高感。在89份新收集资源及当地主推品种中不存在高抗等级,抗等级的仅有3份,65%以上品种表现为高感。在抗病品种浙薯255的34份杂交后代中筛选出13份抗病种质,其中高抗的有6份,抗的有2份。甘薯生长后期病情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中抗、感病种质从120 d至135 d时病情指数跃升幅度大。135 d时整体发病植株的4级病级比例达93.8%,绝大多数发病植株最终基部完全腐烂或枯死。甘薯鲜薯产量与抗性水平呈线性相关,抗性好(高抗或抗等级)的品种鲜薯产量损失率可以控制在15%以下,而感病品种的鲜薯产量损失率超过65%,甚至绝收。总之,甘薯基腐病抗病品种资源稀少,通过抗病亲本的常规杂交可以获得抗性好的育种材料,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可以作为甘薯基腐病田间自然诱导抗性鉴定指标。
关键词: 甘薯基腐病 种质资源 抗性 发病率 病情指数 产量损失率


不同直链占比OSA酯化淀粉对橙皮素增溶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直链/支链比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在理化特性和增溶方面的差异,以不同直链/支链比玉米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为酯化剂,制备相应的OSAS,并测定其OSA的取代度(DS)、理化特性及对橙皮素的增溶效果.结果表明:经OSA酯化,所含直链淀粉高的淀粉酯,其DS高;OSAS中所含支链淀粉含量越高,其膨润力越大,透明度越高;OSAS中所含直链淀粉比例越高,越容易发生沉降;OSA对淀粉的酯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表面;高直链占比的OSAS可使橙皮素的溶解度提高5.4倍.结论:具有不同直链/支链比的OSAS在理化特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与淀粉的直链/支链比有关;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的OSAS对橙皮素的增溶越明显.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直链/支链比 理化特性 橙皮素 增溶


水杨酸处理对鲜莲采后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鲜莲为试材,在(20±1)℃贮藏条件下,以清水浸泡(CK)作对照,研究不同浓度(0.2,0.4,0.6 mmol/L)水杨酸(SA)处理对鲜莲贮藏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SA处理可有效保持鲜莲的感官品质,抑制呼吸作用,延缓营养物质的下降.其中,0.4 mmol/L SA处理效果最佳,可有效延缓莲子褐变度、可溶性固形物、丙二醛含量的上升,抑制莲子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和总酚含量的下降;0.4 mmol/L SA处理还维持莲子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从而延缓鲜莲贮藏过程中的衰老,维持较好的贮藏品质.
关键词: 鲜莲;水杨酸;品质;抗氧化酶


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对山核桃油活性成分的影响
《中国油脂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测定其中的总多酚、总黄酮、维生素E、角鲨烯、β-谷甾醇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对比分析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对山核桃油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冷榨法山核桃油中总多酚、总黄酮和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水酶法山核桃油,而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显著低于水酶法山核桃油.冷榨法山核桃油共检出11种脂肪酸,水酶法山核桃油共检出8种脂肪酸,两种方法提取的山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达到90%以上.
关键词: 冷榨法;水酶法;山核桃油;活性成分


糯玉米可溶性糖组分特征与采后品质特性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糯玉米采收后的鲜食品质是衡量品种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为进一步探讨糯玉米品质形成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以63份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采后不同贮藏期果穗中可溶性糖含量,同时测定其中8份优异材料蒸煮前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蒸煮前后糯玉米果穗都含有果糖、葡萄糖和蔗糖。鲜样中,蔗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44.22 mg·g-1,占可溶性糖的65.61%,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接近,平均含量分别为11.30 mg·g-1和10.49 mg·g-1。鲜样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低主要是由蔗糖决定。蒸煮过后,糯玉米熟样中蔗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均下降。可溶性糖和蔗糖是判断糯玉米生化甜度的两个重要指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糯玉米鲜样中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降解速率的快慢主要由蔗糖决定。根据可溶性糖含量与降解速率,筛选了两份糯玉米特异可溶性糖种质,研究结果可为鲜食玉米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糯玉米 贮藏耐性 糖代谢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


甜玉米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采后降解规律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62份优质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开展不同基因型甜玉米自交系采后贮藏过程中糖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甜玉米中含有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三种可溶性性糖,蔗糖是可溶糖的主要成分,甜玉米的生化甜度与蔗糖和果糖的含量有关,蔗糖是其决定性因素(P<0.01).总体来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不同基因型甜玉米可溶性糖降解速率存在差异.根据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筛选了 6份特异性优质材料.D93(超甜低降解速率)和D13(加强型低降解速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糖和葡萄糖均先增加后降低,蔗糖的变化相反,表明在低降解速率材料中,先动员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的途径占主导地位,其呼吸作用缓慢.D70(超甜高降解速率和)和D160(加强型高降解速率)的蔗糖含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不再和果糖及葡萄糖的趋势保持一致,表明在这些材料中,采后呼吸作用强烈.8 h后可溶性糖及蔗糖含量下降剧烈,说明甜玉米的最佳贮藏时间是在8 h内,为超甜玉米采后保鲜技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浙江省猪伪狂犬病病毒分离及其gD和gE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18-2019年采自浙江省部分地区的30份猪伪狂犬病病毒阳性病料开展病毒分离鉴定,并进行分离毒株gD和gE基因克隆、测序和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从30份样品中分离到1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11个分离株之间的gD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3%~99.9%和98.0%~100.0%,gE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5%~99.9%和99.0%~99.8%;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与我国2011年以后流行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2011年前分离的国内毒株亲缘关系较远,与欧美毒株的亲缘关系更远;与疫苗株Bar-tha相比,11个分离株的gD和gE基因均存在碱基插入和点突变现象;gE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第48位均存在天冬氨酸的插入.本试验结果对于了解浙江省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变异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植稻年限序列土壤耐药组演替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杭州湾南岸两个前期已鉴定的跨2000 a的水稻土序列(上虞:30~2000 a;慈溪:9~2000 a)为模型,探究长期植稻下稻田土壤耐药组演替特征,以期拓展对人为水耕土土壤耐药组形成与发展趋势的科学认识.研究采用了高通量荧光定量PCR(HT-qPCR)技术,分析了不同土壤深度(耕作层、犁底层、母质层)下水稻土序列中320个耐药基因(ARGs)的检出情况、丰度、多样性及其随植稻年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水稻土序列共检出289种ARGs,以氨基糖苷类和多重耐药类ARGs最为丰富多样,两个地区共有181种ARGs.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指出,上虞和慈溪水稻土序列的ARGs组成存在显著差异,部分体现在ARGs亚型数量上.慈溪持有108种在上虞水稻土序列中不存在的ARGs,但85%的慈溪特有ARGs在植稻100 a后消失.因此,随植稻年限增加,不同地区水稻土序列在ARGs亚型数量上的差异缩小,在植稻千年后趋于接近.同时,随着植稻年限增加,水稻土耕作层、犁底层和母质层土壤间的ARGs亚型数量差异缩小.进一步研究发现,杭州湾南岸水稻土序列的ARGs丰富度和多样性随耕作年限的增加整体呈衰减趋势,同时伴随ARGs相对丰度的上升,其中相比耕作层和犁底层,母质层ARGs与植稻年限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综上,时间驱动了稻田土壤耐药组发展,而植稻年限对母质层中ARGs组成有强烈的塑造作用.在杭州湾南岸,新生稻田土壤(≤50 a)比成熟稻田土壤(≥1000 a)拥有更为丰富的ARGs亚型但更低的ARGs相对丰度.水稻土序列中细菌丰度与ARGs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暗示成土过程中ARGs演替与微生物间的密切关联.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序列 土壤耐药组 抗生素抗性基因 演替


不同成熟度莲子鲜食品质评价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适合鲜食的莲子成熟期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测定莲子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枯熟期的理化品质并进行感官评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确定理化品质与感官指标的关系,进而对鲜食莲子的品质特性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随成熟度增加,莲子硬度、丰满度、淀粉质量分数、还原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而水分质量分数下降;脆度、咀嚼性和黏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先减少后增加。乳熟期滋味最受欢迎,蜡熟期外观和颜色最令人满意且整体接受度也最高。适合鲜食的莲子具有果皮黄绿有光泽、水分质量分数高、还原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硬度低等特性。通过建立预测模型确定整体接受度(Y)和硬度(X)的模型方程为■=9.766-0.537X,简化了莲子鲜食适宜性的确定过程。
关键词: 鲜食莲子 不同成熟期 理化成分 感官评定 品质评价


减振包装对双孢菇采后贮运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物流运输振动对双孢菇采后贮运品质的影响,以发泡聚乙烯(EPE)为材料对菇柄进行柔性固定,设计针对双孢菇的EPE单菇固定缓冲包装.以普通减振包装和无缓冲包装为对照组,将不同包装的双孢菇模拟运输振动16 h后置于4℃冷库贮藏,每3 d取样1次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缓冲包装降低了双孢菇的褐变程度,延缓了衰老进程,减少了抗氧化物质的消耗,维持了抗氧化酶的活力,贮藏品质优于普通减振包装组,说明所设计的缓冲包装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可应用于双孢菇的采后物流运输.
关键词: 双孢菇;缓冲包装;振动损伤;贮运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