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杨梅枝条醇提物对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杨梅(Myrica rubra)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利用杨梅枝条醇提物(Myrica rubra branch extract,MRBE)开展其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作用研究.采用MTT法、PI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等方法,解析MRBE诱导A375细胞阻滞与凋亡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MRBE对A375细胞的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效应关系,抑制率最高达49.46%;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MRBE作用48 h可使A375细胞阻滞于S期并发生凋亡;qRT-PCR结果进一步表明,MRBE可能通过上调P21和下调CyclinA、CyclinD、CDK2、CDK4、CDK6、E2F1等基因的表达,诱导A375细胞阻滞于S期,同时下调Bcl-w和Raf基因的表达促使A375细胞凋亡.初步解析了MRBE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机制,为利用MRBE研发抗黑色素瘤潜在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提高杨梅枝条的药用附加值,拓宽杨梅产业链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杨梅 枝条醇提物 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基于GC-IMS技术的不同红火蚁监测诱饵的风味成分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不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监测诱饵的风味成分,以期获得优化诱饵配方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分析不同红火蚁监测诱饵在60℃下的气味指纹图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共鉴定出93个信号峰和87种挥发性化合物,载体物质(CK)中具有较高强度峰的化合物包括3种苯、2种醇、3种酮、2种酯、4种醛、1种呋喃和1种烯;自主配制的诱饵(JR、ZR、JZ)的风味组成相似,较高强度峰的化合物包括2种醇、1种酸、12种醛和1-8桉叶素等;市售火腿肠(HT)中的3种烯、10种酮、1种苯、5种醛、1种呋喃、3种醚、7种醇和4种酯是具有较高强度峰的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CK、HT与自主研发的诱饵聚集距离较远,三者均单独聚为一类,相互风味成分区别较大.综上所述,JR、ZR和JZ诱饵中醛类物质较多,而HT中酮类与醇类物质较为丰富.上述诱饵的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能为研发精准高效的红火蚁监测专用诱饵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 监测诱饵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风味成分 气味指纹图谱 红火蚁


采收方式对双孢菇采后品质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双孢菇采收方式对其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方法:双孢菇采收时进行切除根部与保留根部两种处理方式,分别在4?℃条件下贮藏15 d,探讨两种采收方式对双孢菇贮藏期表观品质、营养品质、相关酶活力及风味组分的变化.结果:不切根组能够显著抑制双孢菇贮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上升及丙二醛含量的增加、缓解膜脂过氧化损伤,延缓总酚、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降;通过对双孢菇贮藏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切根和不切根组双孢菇在贮藏期间分别检测出55种和50种挥发性物质成分,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分析结果表明,1-辛烯-3-醇、苯甲醇和3-辛酮为双孢菇风味的主要特征性挥发性物质成分,异戊醛、3-辛酮在双孢菇贮藏后期含量明显增加,可作为双孢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风味物质劣变的指示性挥发性物质,进一步发现贮藏后期切根组双孢菇异戊醛与3-辛酮的含量要高于不切根组.结论:双孢菇采收时,采用不切根方式能够延缓其采后褐变和软化变质,并抑制其风味劣变.
关键词: 双孢菇;采收方式;采后品质;挥发性风味


15N示踪法研究生物炭施用对水稻-土壤系统氮肥去向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及损失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结合15N示踪技术,分析了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稻生物量、氮素积累量、肥料氮去向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N0)、单施化肥(CF)、施化肥配施0.5%生物炭(BC1)、施化肥配施1%生物炭(BC2)和施化肥配施2%生物炭(BC3).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BC2和BC3处理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9.3%和22.0%.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水稻氮素积累量和表观利用率.施用生物炭的水稻籽粒肥料氮积累和总肥料氮积累量较CF处理分别提高18.6%~23.4%和18.5%~26.5%.然而,施用生物炭处理与CF处理之间的籽粒土壤氮吸收量没有显著差异.BC1、BC2和BC3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0.4%,28.5%和29.3%,均显著高于CF处理(24.1%).施用生物炭有利于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从而减少损失.因此,施用生物炭的肥料氮损失率(25.7%~27.5%)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38.4%).与CF处理相比,高量施用生物炭(BC3)显著降低氨氧化细菌的amoA基因拷贝数,但施用生物炭对氨氧化古菌丰度没有显著影响.综上表明,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同时还是有效减少氮素损失的一种有效措施.
关键词: 生物炭;水稻;氮肥利用率;氮肥去向


珍稀濒危植物笔筒树生境调查及保护建议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了解珍稀濒危植物笔筒树(Sphaeropteris lepifera)的种群现状及适宜生境类型,对浙江及福建笔筒树分布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期为笔筒树原生境保护及野外回归提供参考。广泛收集有关笔筒树调查研究资料、咨询有关专家学者、实地走访和勘察,分析笔筒树分布区域的植被类型,评价笔筒树分布现状,总结笔筒树生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生存环境的改变及人为活动破坏是野外笔筒树种群减少的重要原因,目前,多个笔筒树分布点种群呈衰退趋势。应通过增强原生境保护、种苗人工繁育、野外回归、开展濒危机制等相关研究,增加笔筒树种苗数量,构建笔筒树迁地保护种群来促进其野外种群及生境恢复,保护笔筒树种质资源。


基于高光谱图像与光谱特征融合技术的鸡蛋新鲜度无损判别模型的建立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鸡蛋新鲜度等级评价是鸡蛋品质检测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选取了不同储藏环境的鸡蛋样本并采集其高光谱图像信息与光谱信息,提取图像特征和光谱特征;采用并行式融合方法进行图谱特征融合,基于连续投影法-灰度共生矩阵方法进行特征提取;建立支持向量机鸡蛋新鲜度判别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模型,训练集准确率达到85%,预测集准确率达到76.67%。为了解决单模型可能出现的偶然性误判问题,采用递进式特征融合方法,引入多模型共识策略和深度残差网络ResNet 50分析方法。建立基于连续投影法-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提取方法的多模型共识策略,该模型的训练集准确率提升至89%,预测集准确率提升至88%;同时,建立基于连续投影法-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提取方法的深度残差网络ResNet 50模型,模型的训练集准确率提升至89%,预测集的准确率提升至86.67%。图谱特征融合建模分析表明,并行式融合方法和递进式融合方法对鸡蛋新鲜度等级判别都有一定的可识别性,且递进式融合算法的多模型共识策略判别效果更佳。
关键词: 鸡蛋新鲜度 高光谱成像技术 连续投影法 图谱特征融合 支持向量机


乳酸菌发酵杨梅果酱工艺优化及其风味成分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乳酸菌发酵杨梅果酱工艺条件,并分析发酵对其风味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杨梅果酱中8种有机酸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杨梅发酵果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杨梅果酱工艺优化后的条件为:乳酸菌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10.5%,发酵时间10.3 h,护色剂添加量1.0%(柠檬酸与异抗坏血酸钠复配1:1),增稠剂添加量0.4%(果胶与卡拉胶复配1:1).与未发酵杨梅果酱相比,乳酸菌发酵显著增加了果酱中乳酸、柠檬酸的含量.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乳酸菌发酵,增加了(E)-2-庚烯醛和蛇麻烯等特征风味成分,使果酱的口感较未发酵果酱更加醇厚,改善了杨梅果酱风味品质.乳酸菌发酵可以显著增强有机酸,改善风味,用于加工开发一种新型风味独特的杨梅果酱产品.


土壤矿物与生物炭可溶性组分的交互作用及机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生物炭可溶性组分与土壤矿物的交互作用,进而从矿物角度揭示生物炭在土壤中的稳定机制,以水稻秸秆为生物质原料制备不同炭化温度的生物炭(RS300、RS500和RS700),选用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3种土壤矿物,开展土壤矿物与生物炭可溶性组分的吸附结合实验.结果表明:随生物炭可溶性组分碳浓度的升高,土壤矿物对其吸附量逐渐增加,3种土壤矿物的吸附量顺序总体为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这与土壤矿物的自身结构直接相关.高岭石、蒙脱石对生物炭可溶性组分的结合机制以范德华力为主,其贡献比例分别为3.4%~87.0%和32.0%~82.0%;而伊利石与RS300可溶性组分的吸附结合作用以Ca2+架桥为主(贡献比例为60.4%~70.6%),与RS500和RS700可溶性组分的结合以范德华力为主(贡献比例分别为18.7%~65.0%和53.0%~67.6%).经综合对比分析,RS500通过与蒙脱石的交互结合,最大程度上抑制了可溶性组分的溶解,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生物炭的固碳减排优势.


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研究
《微生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及分子分型分析,掌握肺炎克雷伯菌在大熊猫圈养种群中的耐药和流行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18-2019年收集到的178株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使用纸片扩散法(K-B法)分析耐药表型,使用Wafergen Smartchip超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其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使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分析其序列类型(ST).[结果]178株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对多西环素耐药率最高(15.2%),而且2019年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和阿奇霉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2018年(P<0.05);检出耐药基因106种(106/227),可移动遗传元件11种(11/19),涉及的耐药机制主要为外排泵(42.0%)、抗生素失活(41.8%)和改变作用靶位(16.2%);MLST分型显示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为42个不同的ST型,且ST型与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从2018年到2019年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有所增加,耐药机制以外排泵和抗生素失活为主.ST17、ST23和ST4007可能是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的优势型.在大熊猫临床诊疗中,应注意抗生素的合理规范使用,以防耐药性进一步增加.


基于多种矿物元素的精河枸杞与中宁枸杞产地鉴别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新疆精河枸杞与宁夏中宁枸杞矿物元素含量差异,分析基于多元素分析技术鉴别枸杞产地的可行性,研究精河枸杞和中宁枸杞矿物元素指纹特征差异.[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来自新疆精河县与宁夏中宁县2个产地的102份枸杞样品中52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结合方差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产地鉴别.[结果]精河枸杞和中宁枸杞中有26种矿物元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精河枸杞Mg、Al、P、K、V、Cu、Zn、As、Se、Mo、Ag、Cd、Gd、Er、Pb和U等16种元素含量显著高于中宁枸杞,而中宁枸杞Na、Ca、Ni、Rb、Sr、Hf、Ir、Au、Tl和Th等10种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精河枸杞.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U、Mo、K、Rb、Au、Ir、Hf、Cu、Tl、Zn、Ca、Th、Mg和Cd等14种元素为差异显著元素变量,基于上述14种差异元素建立的多元素产地判别模型,对精河枸杞和中宁枸杞产地判别的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8.08%.[结论]精河枸杞和中宁枸杞具有各自独特的矿物元素指纹特征,利用多种矿物元素可有效鉴别新疆精河枸杞和宁夏中宁枸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