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霉菌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作用(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研究了青霉菌(Penicillium X5)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作用.通过对培养液的波谱分析和宏观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在72 h内,脱色是由吸附引起的.当染料的浓度为100 mg/L时,活菌体对染料的吸附率可达88.66%.本实验还研究了对实际应用和吸附过程有影响的几个因素,包括葡萄糖、NaCl、温度和pH.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在0~20g/L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菌体的干重相应增加,说明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具有促进作用,但浓度在10~20g/L时,吸附作用不显著;而随着NaCl浓度(0~2%)的增加,吸附率却显著降低.最佳脱色温度为25℃,pH为4.0.活菌体与死菌体的生物吸附均符合Langmuir方程,活菌体比死菌体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在菌丝体上的染料可以用甲醇进行洗脱,菌丝球在下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至pH中性,此菌丝球可重复使用3次.图8表2参11


转铁蛋白基因增强水稻对氧化胁迫与稻瘟病菌的抗性
《中国水稻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转豌豆铁蛋白 (pea ferritin,Fer)基因水稻 T1代的 53个株系进行 PCR检测 ,52个株系能扩增出阳性 PCR产物。通过测定光合作用过程中最大光化学通量 (Fv/ Fm 值 )分析了由百草枯处理引起的 T1代水稻叶片的氧化损害。与未转基因水稻相比 ,转Fer基因水稻的叶片对氧化胁迫的耐受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百草枯处理后转基因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水处理叶片相比没有明显下降 ,而未转基因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至水处理叶片的 2 0 %左右。选取 9株对氧化胁迫耐受能力较强的水稻进行了 Northernblot分析和子代的稻瘟病抗性测定 ,其中 5株转基因植株 Ferm RNA积累增强。病原菌接种后 T2 代转基因植株的病斑数量明显少于非转基因植株。表明转 Fer基因水稻对氧化胁迫和病原菌有较好的抗性


银杏叶粗提物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
《中国生物防治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银杏叶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有着较强的拒避作用,在处理后24、48和96h对褐飞虱的拒避中浓度AFC50分别为0.57、0.98和1.70mg/ml。银杏叶提取物有较强的内吸性,其对褐飞虱的拒避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但触杀作用较弱。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mg/ml银杏叶提取物后,水稻上残存活褐飞虱虫数明显低于对照,7d后的校正拒避率仍在98%以上。


中国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规律与土壤允许侵蚀量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 8°~ 15°的红壤坡地上 ,对水土流失做了 14年的定位观察。结果表明 ,水土流失与土壤坡度和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红壤坡地一经开发利用 ,径流量就成倍地减少 ;而侵蚀量在开始的头 2年成倍增加 ,第 3年后趋于稳定。土壤侵蚀量与坡度呈极显著的对数正相关 ,坡度每增加 1° ,年土壤侵蚀量递增约 12 0t·km-2 ;土壤侵蚀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的负指数相关 ,当植被覆盖度 >6 0 %时 ,每年土壤侵蚀量在 2 0 0t·km-2 以下 ;土壤侵蚀量与耕种方式密切相关 ,等高耕种的侵蚀量仅为顺坡耕种的 1/6。应用土壤肥力平衡观点 ,首次提出了Q2 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年土壤侵蚀允许指标为 <30 0t·km-2 。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分离物的基因组3′-末端序列测定与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采用马铃薯Y病毒属通用引物,从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山东济南分离物和浙江杭州分离物基因组3′ 末端扩增到一个含1814个核苷酸的序列,序列号分别为AJ310201和AJ310202。两个序列均包括NIb基因部分序列(nts1 645)、外壳蛋白基因(nts646 1590)和3′ UTR(nts1594-1814),3′ 末端具有典型的poly(A)尾。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系统进化树分析和氨基酸分析表明,以前对一些SPFMV分离物的命名有待商榷,一些相关性较强的分离物可分为3个进化主要群体,我国两个分离物属于第二群体。


侵染人参果的马铃薯M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微生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侵染人参果的马铃薯M病毒 (PVM Ch)基因组全序列。线状、单链正义RNA全长 852 6bp ,含 6个开读框 (ORF) ,具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 (GenusCarlavirus)典型结构特征。序列比较表明它与其他PVM分离物各基因核苷酸和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2 5 %~ 97 2 %和 60 9%~ 97 4% ,其中CP基因最保守 ,而TGB3基因变异最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美国爱达荷州马铃薯分离物 (PVM Id) (AF0 2 3877)为PVM的一个远缘株系 ,而其他 4个PVM分离物的成簇在外壳蛋白 (Coatprotein ,CP)和核酸结合蛋白 (Nucleicacidbindingpro tein ,NABP)区域略有差异。这是PVM在人参果上侵染的首次报道。


绍兴鸭产蛋、生长及血液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绍兴鸭的产蛋、生长和血液3组性状的9个变量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蛋和生长性状间以及生长和血液性状间的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分别占总相关的99.23%和90.86%;产蛋和血液性状间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占总相关的97.99%.其典型相关系数依次为:0.8422、0.4149和0.4369.在这些性状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有:平均蛋重、30日龄体重、60日龄体重及60日龄血液中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研究结果对于利用生长和血液性状对绍兴鸭进行早期选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梅气调贮藏保鲜后果实真菌区系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对气调保鲜后的杨梅果实中的各种真菌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和分析表明,在气调贮藏后的杨梅果实上共有真菌20种,一类是厌氧性的,以酵母类等真菌为主,一类是好氧性的,有青霉菌、芽枝霉、曲霉菌、镰孢霉等。其中,酵母菌、假丝酵母为优势菌群,其次为青霉菌、芽枝霉、曲霉菌、镰孢霉等。


RNA干涉与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RNA干涉是通过双链RNA的介导,在基因的转录后水平上,特异性抑制具有相应序列的基因表达,即通过双链RNA的介导特异性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从而导致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迄今,在真菌、植物、动物等真核生物中都发现存在这一基因沉默机制。RNA干涉对于抵抗病毒入侵、抑制转座子活动、生物体的发育和基因表达调控都有重要作用;它也为基因功能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文章综述了RNA干涉的机制及其在基因功能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