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花叶病毒杭州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结构分析
《科技通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大豆花叶病毒杭州分离物(SMV-HZ)的基因组全序列.该病毒基因组全长9588个核苷酸,3'末端具poly(A)尾,包含单一开读框,编码一个350.07kD的多聚蛋白.基因组全序列与美国SMVG2、G7、N株系及我国黄淮5号株系(Y5)的核苷酸同一性分别为93%、93%、94%和96%.多聚蛋白酶解后产生马铃薯Y病毒属典型的10个成熟蛋白.SMV-HZ与G2、G7、N的不同成熟蛋白间的氨基酸同一性为89%~100%;SMV-HZ与Y5的不同成熟蛋白间氨基酸同一性则较高,达97%~100%.多重分析显示了SMV-HZ与G2、G7、N、Y5之间的序列差异,G2、G7的P1蛋白氨基酸序列明显不同于其他株系.对SMV-HZ与我国其他分离物也进行了序列比较,对CP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MV-HZ与BJ分离物的亲缘性最高.


不同自然植被管理措施对红壤丘陵果园水土流失的影响(英文)
《农业工程学报 》 200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丘陵是“山—丘—谷”的过渡地带 ,生态系统脆弱 ,一旦植被遭破坏 ,极易水土流失。在红壤丘陵园地应用除草剂调控水土流失试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清耕法相比 ,克无踪、草甘膦、草草克、克克草和生草法可使地表径流量分别减少47.7%,2 0 .8%,31.4%,41.3%和 45 .5 %;可使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 5 2 .4%,39.0 %,48.1%,5 0 .7%和 5 5 .2 %;可使土壤养分分别减少 5 0 .2 %,37.0 %,41.8%,45 .8%和 6 0 .3%。除草剂对杂草再生率影响 ,与生草法比较 ,克无踪可达 6 7.2 %,草甘膦达 30 .3%,草草克 36 .8%,克克草 5 1.2 %和清耕法 5 5 .1%;克无踪调控杂草效果分别是草甘膦的 2 .2倍 ,清耕法的 1.2倍。克无踪调控杂草效果显著 ,有望成为红壤丘陵园地培肥与水保相得益彰的有效措施。


白背飞虱对水稻抗虫品种N_(22)的适应性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在室内连续用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N2 2 单管饲养白背飞虱 (Sogatellafurcifera)种群 ,研究它对抗虫水稻品种的适应性及其体内保护酶的变化 .结果表明 ,白背飞虱在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N2 2品种上饲养 1至 2代 ,其卵历期、若虫期和全世代历期均无明显差异 .从感虫品种TN1转移到抗虫品种N2 2 上饲养 1代 ,白背飞虱的若虫存活率、雌成虫寿命、体重、蜜露量、产卵量和内禀增长率等均低于在抗虫品种上连续饲养 2代 ,而后者又低于在感虫品种上饲养的指标 .白背飞虱在抗虫品种上连续饲养 2代后 ,体内保护酶中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逐渐接近于感虫品种上连续饲养的结果 ,说明白背飞虱从感虫品种转到抗虫品种在开始时并不适应 ,经过连续繁殖多代后白背飞虱逐渐适应 ,最后导致抗虫品种的抗性丧失


青梗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709-311A的选育及利用
《浙江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以白梗白菜雄性不育材料NY8481为不育源,以青梗白菜自交系709 311等为转育父本,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选育出优良的青梗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709 311A,利用其配制的组合709 311A×801 112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


浙江省南瓜疫病的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1999—2002年,在浙江省南瓜上分离到76个疫病菌分离物,取典型的2个分离物作为供试菌株,根据对南瓜疫病的症状,疫病菌分离物的孢子囊、有性器官及菌落形态等特征的观察,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孢囊梗不规则分枝,孢子囊顶生,近球形至不规则形,有明显的乳突,有的孢子囊则不止一个乳突,孢子囊成熟后易脱落,并带有长的孢囊柄,在水中极易释放出游动孢子。异宗配合,藏卵器球形,壁薄而平滑,柄多为棍棒形;雄器围生,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壁厚而平滑,不满器,直径为16~26μm。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高生长温度大于35℃。该菌能利用淀粉及硝态氮,对孔雀石绿具有一定耐性,不产生厚垣孢子,人工接种能侵染番茄、辣椒、茄子、黄瓜、长瓜、南瓜等13种寄主植物。因此,将浙江南瓜疫病病原菌鉴定为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


利用茭白鞘叶栽培食用菌
《浙江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着重讨论了茭白鞘叶栽培蘑菇、草菇、鸡腿菇等食用菌的可行性,分析了茭白鞘叶栽培食用菌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提出了利用茭白鞘叶栽培蘑菇、草菇、鸡腿菇的参考配方和栽培工艺。


我国新育成水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与米质的评价研究
《植物保护 》 2003 CSCD
摘要:1997~2002年间,鉴定了332份我国新育成的水稻品种(材料)对到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背飞虱的抗性,并分析其米质,筛选出中抗上述一种水稻病虫害的品种(材料)共计397份·次,双抗和三抗的品种(材料)分别为76、19个,四抗品种有K89-B5五丰占2号,中组74,中组75,中组84和中鉴96-3共6个,4项主要优质米指标 均达到了农业部病标准优质二级米以上有33个,优质一级米的品种(材料)有巨丰占,CR99,92-34,94-308,辽947,吉98-2806和龙粳8号7个,改进或完善了水稻育种新品种(材料)的抗病虫性鉴定方法,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还讨论了改良水稻品种的抗病重性与提高稻米品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