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粳稻新品种淮香粳15号选育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南方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的水稻新品种,为江苏省优质稻生产及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方法】2004年以银玉2239为母本、淮238为父本组配,连续多年多世代进行单株选择,2009年选择稳定品系(淮6188)进行小区品比试验,2010~2013年分别参加江苏省水稻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抗性及产量性状进行评价,并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结果】淮香粳15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全生育期150 d左右,株高109.0 cm,每穗平均粒数125粒左右,结实率93.4%,千粒重28.0 g。2010年参加江苏省预备试验,淮香粳15号平均产量为10422.8 kg/ha,较对照武运粳23增产8.30%;2011~2013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9513.4、10010.1和10408.5 kg/ha,分别较对照武运粳23增产5.07%、12.49%和6.00%。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淮香粳15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迟播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社区生态治理:新政治叙事与公共议题转换
《探索 》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生态现代化作为新型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模式,意在打造新的政治叙事逻辑,即由普遍化、同质化的"宏大叙事"的话语体系转向生活化的"微小叙事"的行动范式。城乡基层社区作为承载新政治叙事话语并带有制度试验性质的功能主体,其生态治理理念和实践已在现实落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生态现代化理念的浸润下,环境政治思维的凸显对现实治理模式的反馈作用,使生态治理成为兼具政治话语和治理实践的"显性的社区治理"的叙事范例。反馈到理论层面,则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学界研究议题向"自组织-生活"行动领域和"微观公共领域"分析路径建构的一种推动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_2S处理对小麦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硫氢化钠作为硫化氢的外源性供体,研究不同浓度硫氢化钠(0、0.05、0.10、0.20、0.40、0.80、1.60、3.20mmol·L~(-1))对小麦幼苗形态、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探寻H_2S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硫氢化钠处理促进了小麦幼苗的生长,表现为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的增加;而高浓度的硫氢化钠处理则明显抑制了小麦幼苗的生长,甚至伤害,表现为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的减少。同样,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处理也显著引起了植株的含水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运用主成分法分析发现,小麦幼苗生物量、生理指标等数据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薯杏鲍菇复合果醋混菌发酵工艺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薯和杏鲍菇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果酒酵母和醋化醋杆菌混合发酵生产复合果醋,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紫薯和杏鲍菇复合果醋混菌发酵的制备工艺。优化得到的配方及制备工艺条件为:紫薯与杏鲍菇比例为2∶1,白砂糖添加量为15%,pH为4.0,果酒酵母接种量为2.5%,醋化醋杆菌接种量为12%,种龄20 h,接种间隔0 h,装液量40 m L/250 m L,32℃,在此条件下产酸在第7天达到最大,为43.20 g/L,酿制出的紫薯杏鲍菇复合果醋澄清现粉红色,醋味浓郁,营养丰富,具有紫薯和杏鲍菇清香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氧化黑豆肽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中国粮油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为评价指标,通过超滤与大孔树脂吸附、乙醇分级洗脱对黑豆蛋白酶解产物进行初步分离,采用Sephadex G-25凝胶过滤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与排阻色谱(SEC)逐级纯化,最终得到RP-HPLC P2组分SEC P2肽段和RP-HPLC P4组分SEC P3肽段2个纯化多肽,质量浓度为1 mg/mL的2个纯化多肽的ORAC值(Trolox当量)分别为307.5和314.6μmol/L,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是超滤分离抗氧化最强黑豆肽组分(Mr<1 000)的2.68和2.74倍,经Edman降解、N-端测序进行结构鉴定,纯化后的2个抗氧化肽段的氨基酸组成序列结构分别为Tyr-Asn-Ile和Trp-Asn-Pro,N-端分别为具有酚羟基结构的酪氨酸Tyr和疏水性很强的色氨酸Tr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曲病的发生不仅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而且对人畜健康安全产生威胁。本文综述了中国建国以来稻曲病的发生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主要影响因素、防治技术及国内研究报道情况,提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是稻曲病的发生规律,二是防治稻曲病的高效安全药剂及其关键应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