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SRAP标记的鉴定及序列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240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普通小麦SF42(高感白粉病)和ZB90(对白粉病免疫)。40%的引物组合能在感抗材料中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条带。进一步用这些引物分析SF42×ZB90的F2分离群体,发现有4对引物组合Me5+Em5,Me8+Em7,Me8+Em16,Me12+Em7扩出的5个SRAP标记与小麦品种ZB90所含的抗白粉病基因连锁。对这些标记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序列分析发现,这些标记均含有ORF,并且有4个标记含有信号肽和跨膜区等保守结构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叶正反面对朱砂叶螨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采用蚕豆叶饲养朱砂叶螨,观察蚕豆叶正反面对朱砂叶螨的发育历期、单雌产卵量、雌雄性比、世代死亡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在叶正面的产卵量为单雌5.86粒,极显著低于叶反面的单雌15.22粒;叶正面和叶反面卵到成螨历期分别为11 d和10.38 d,差异不显著,性比是1∶1,没有差异。叶正面和叶反面的世代死亡率分别是0.83和0.79,差异不显著。蚕豆叶正面和反面的产卵动态表明,产卵量曲线在前期就呈现下降趋势,在叶正面的产卵期(4 d)明显低于叶反面(8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根系分泌物对黄萎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抗黄萎病性的6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研究陆地棉根系分泌物对黄萎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显著多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相比,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缺少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等9种氨基酸,而精氨酸又是抗病品种所特有的。二类品种根系分泌物中糖类物质种类差别不大,但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抗病品种。研究结果还表明,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可有效地抑制黄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而感病品种根系的分泌物则促进黄萎病菌的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脑囊虫病抗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幼虫——猪囊虫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猪囊虫可寄生于猪、野猪、人、骆驼、猫等动物的肌肉、大脑、皮下和眼部等多个器官等,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病。仔猪患该病后发育不良,肉品质下降。人感染囊虫会引起不同部位的病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脑囊虫病,它主要是由于人摄入猪带绦虫虫卵或猪带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B淋巴细胞cDNA T7噬菌体表达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鸡B淋巴细胞cDNAT7噬菌体表达文库并对文库质量进行鉴定。方法:利用oligo(dT)-纤维素亲和层析从SPF雏鸡法氏囊细胞制备mRNA,合成的双链cDNA定向克隆到T7EcoR I/HindIII载体臂,包装并构建cDNA表达文库。对文库进行滴度测定和重组子测定。扩增文库并进行PCR鉴定插入序列的长度及分布。结果:文库初始滴度为5×107pfu/mL,扩增后滴度达到1.88×1010pfu/mL。插入片段平均长度1440bp,主要分布在750~2000bp之间。结论:构建的鸡B淋巴细胞cDNAT7噬菌体表达文库具有很高的质量,为进一步研究鸡B细胞发育以及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分子致病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豫园大椒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引进的国外辣椒材料杂交后代中,经过多代系统选育,从中筛选出生长势强、抗病、果大、果皮光滑、果直、肉厚的稳定株系HN-0-1-6为母本,HN-2-3-10为父本,经组合测定,品比试验与生产示范,选育出了早熟、大果、抗病、耐低温的辣椒新品种——豫园大椒。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