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秸秆纤维尺寸对育秧基质块干燥及吸水速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阐明秸秆纤维尺寸对真空脱水成型的育秧基质块干燥及吸水速率的影响,利用粗粉发酵磨浆(A),细粉发酵磨浆(B),细粉发酵(C)3种纤维处理工艺经真空脱水制备水稻育秧基质块,通过基质块中纤维尺寸频率分布、纤维与水分结合能,结合不同基质块孔隙度、干燥和吸水速率变化,拟合出育秧基质块的干燥及吸水模型.结果表明,磨浆和粉碎分别减小纤维直径和长度,基质块A的纤维长宽比最大为19.5,持水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达到85.66%和93.48%,纤维与水分结合能(XA=0.11 kg water/kg DS)显著优于其余纤维处理工艺.干燥动力学Logarithmic模型较优拟合出基质块水分损失速率,纤维长宽比最小的基质块C的水分干燥速率最快为0.29 kg/(kg·h),水分扩散系数最大为1.962×10-5 m2/s,基质块C达到饱和含水率的时间最短为61.5 min,但饱和含水率数值最低为531.06%.综上所述,细分发酵工艺制备的纤维长宽比小的基质块干燥效率和吸水速率最优.

关键词: 秸秆育秧基质块 长宽比 孔隙度 干燥动力学 水分扩散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虾共作与常规种植模式下的粳稻产量比较试验

北方水稻 2024

摘要:设置常规种植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选择10个适宜泰州地区种植的优质粳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常规种植模式下10个粳稻品种的667 m2群体颖花量和产量都大于稻虾共作模式,且各品种在不同模式下的产量和产量位次表现不尽相同,这与品种特性密切相关;稻虾共作模式下各水稻品种产量均低于常规种植模式,这与两种生产模式不同的田间管理方式有关。

关键词: 稻虾共作 常规种植 粳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地区设施西瓜栽培不同授粉方式效果对比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探寻适宜江苏地区设施西瓜的授粉方式,试验通过检测壁蜂、熊蜂和人工3种授粉方式下,西瓜产量和质量的不同指标,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京嘉301西瓜人工授粉的纵横径高于壁蜂授粉和熊蜂授粉;京美2K 3种授粉方式中壁蜂授粉纵横径最大;瓜皮厚度上3种授粉方式无显著差异,京嘉301西瓜熊蜂授粉的瓜皮厚度高于壁蜂授粉和人工授粉,京美2K西瓜壁蜂授粉瓜皮厚度高于熊蜂授粉和人工授粉;京嘉301和京美2K西瓜3种授粉方式边糖含量和中心糖含量最高的均为壁蜂授粉;壁蜂授粉成本最低,是人工授粉的41.67%,熊蜂授粉的67.57%。在各项质量和产量指标差异不大的前提下,壁蜂授粉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因此,适宜在设施西瓜栽培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西瓜 设施栽培 授粉 壁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的桃果实衰老软化过程差异代谢物筛选与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筛选与鉴定参与调控桃果实采后贮藏过程衰老软化相关代谢物质,以深入了解桃果实采后衰老软化相关生理生化机制。常温贮藏条件下,萘乙酸处理可加速霞晖8号七成熟桃果实衰老软化,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桃果实贮藏0、3、6 d代谢物质的变化,选取差异倍数值(≥2或≤0.5),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所获得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1)的代谢物为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在霞晖8号桃果实5组样品中共检测到816种代谢物,可被分为11类,其中检测到酚酸类物质160种,占比最高。通过比较在各分组中代谢物定量信息的差异倍数变化前10的代谢物,结合KEGG信号通路的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筛选并鉴定到可能参与桃果实软化的各种代谢物29种,其中脂质与酚酸类物质鉴定到最多,各有7种。

关键词: 桃果实 衰老软化 代谢组 差异代谢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候变化对农药投入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基于2005—2018年我国25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考察作物生长期内积温和降水量对农药投入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气候因素会显著影响农药投入,作物生长期积温和降水量对农药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这两者的协同作用也显著为正。异质性分析表明,北方地区和高产量地区的农药投入对气候因素更为敏感,并且影响效果也更大。农户受教育水平提高、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减少、地区受灾率增加会提高气候变化对农药投入的正向作用。因此,在制定农药减量政策时应关注气候变化的影响,建立农业气候预警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降低农户过量施用农药的潜在动力。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农药投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9技术高效制备山羊SOCS2基因编辑胚胎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设计、筛选高效编辑山羊胚胎生长负调控因子SOCS2基因的sgRNA,为通过SOCS2基因编辑创制快长型山羊奠定技术基础.本研究利用在线网站对山羊SOCS2基因SH2结构域保守序列设计2条sgRNA,构建表达载体,体外转录获得sgRNA及Cas9 mRNA;体外检测sgRNA+Cas9蛋白切割靶DNA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将屠宰场山羊卵巢分离培养的442个孤雌胚胎进行分组,2个试验组显微注射sgRNA和Cas9 mRNA混合物,对照组注射超纯水,以单个囊胚全基因组DNA扩增产物为模板,PCR扩增靶区域并测序鉴定,发生编辑的样本进行T-A克隆测序检测编辑形式;根据在线网站预测,每条sgRNA选择5个错配数最少的潜在脱靶位点进行脱靶检测.结果表明,在SOCS2基因83和96号氨基酸密码子附近区域获得2条sgRNA并成功构建表达载体,体外转录获得高质量sgRNA和Cas9 mRNA;两条sgRNA均可引导Cas9蛋白在体外完全切割靶DNA;SOCS2-sg-83对胚胎的编辑效率为94.1%,160个T-A克隆中有152个在靶位点出现插入、缺失或替换,概率为95.0%,其中81.3%发生了移码突变,9.4%的克隆缺失83号氨基酸密码子,累计90.6%的克隆实现了 SOCS2基因功能性敲除;SOCS2-sg-96对胚胎的编辑效率为50.0%,80个T-A克隆中有70个在靶位点出现插入、缺失或替换,概率为87.5%,移码突变概率为75.0%,5.0%的克隆缺失了 96号氨基酸密码子,累计80.0%的克隆实现了 SOCS2基因功能性敲除.另外,在所有已编辑胚胎中均未发现脱靶.综上,SOCS2-sg-83可实现山羊胚胎SOCS2基因的高效、精准编辑和敲除,为高效制备SOCS2基因敲除山羊,培育快长型肉用山羊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山羊胚胎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2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插密度和EBR浓度对甘薯鲜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究提升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方法,以及为北方地区甘薯的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提供理论参数,通过设计栽插密度和24-表油菜素甾醇(EBR)喷施浓度双因子耦合,研究其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栽插密度下,低浓度和高浓度的EBR都不利于甘薯产量、SPAD值、F_v/F_m的提升,而较高栽插密度和适当的EBR浓度有利于甘薯产量和光合特性的提升,栽插密度为67 500株/hm~2,喷施150 L/hm~2浓度为0.10 mg/L的EBR时鲜薯产量最大。适当的EBR浓度有利于甘薯整体品质的提升,适度地提高栽插密度有利于增加甘薯的还原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但是会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合适的栽插密度和EBR喷施浓度耦合有利于提升甘薯的商品率和薯块的干物质含量,而对甘薯表型性状影响不显著,且对单株结薯数无明显影响。光合特性对甘薯的部分品质影响显著,制约甘薯产量的主导因子是淀粉含量(0.694),其次是还原糖含量(0.672)和最长蔓长(0.667),而分枝数这一因素对产量影响最小,其关联度仅为0.511,且在较高的栽插密度和EBR浓度时,甘薯的产量和质量指标的变化更均匀稳定。

关键词: 甘薯 密度 EBR 鲜薯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蔓枯病(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产孢及接种方法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了明确西瓜蔓枯病(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的最佳产孢方法和最佳接种方法,为西瓜蔓枯病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奠定坚实基础,围绕西瓜蔓枯病的产孢及接种方法展开研究。从蔓枯病分生孢子的产孢时间、产孢量、孢子形态等方面比较2种常见的产孢方法,发现紫外诱导产孢法与黄瓜诱导产孢法相比产孢时间短、产孢量多且稳定、孢子形态正常、成本低,是目前西瓜蔓枯病的最佳产孢方法。分别用离体菌饼接种法、活体孢子悬浮液点接法、活体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接种西瓜抗感材料,从操作难易程度、准确性等方面对3种接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3种接种方法各有优劣。离体菌饼接种法和活体孢子悬浮液点接法接种后,西瓜抗感材料抗感差异明显,而活体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接种后有感病材料表现为中抗。通过比较发现,离体菌饼接种法和活体孢子悬浮液点接法较为可靠,但离体菌饼接种法病情分级标准划分不够精细,材料间抗性的微小差别难以体现;活体孢子悬浮液点接法准确性较高,但操作复杂,耗时耗力;活体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操作简单,但难以准确控制接种体的量,准确性一般。因此建议大批量材料进行蔓枯病抗性鉴定时可采用活体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进行初步筛选,少量材料进行蔓枯病抗性鉴定时可采用活体孢子悬浮液点接法,离体菌饼接种法可作为辅助方法进一步验证接种结果。

关键词: 西瓜 蔓枯病 产孢 接种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鳝仿生态繁殖及雄化育苗技术

科学养鱼 202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种种衣剂对芡实种子发芽及安全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目的]筛选出合适的芡实种子包衣剂.[方法]以苏芡2号和青子芡2个芡实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用30%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噻虫胺悬浮种衣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1%唑醚·灭菌唑悬浮种衣剂、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4.23%甲霜·种菌唑悬浮种衣剂、22.4%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共8种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对芡实种子的发芽率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芡实种子发芽率在品种间存在差异,苏芡2号比青子芡发芽率高;不同包衣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具有差异,其中4.23%甲霜·种菌唑悬浮种衣剂效果优于其他处理,苏芡和青子芡发芽率分别为58.49%和42.05%,与对照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药剂处理后芡实的叶片存在一定畸形和矮化症状.[结论]4.23%甲霜·种菌唑悬浮种衣剂对芡实种子发芽率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对芡实生长存在一定的胁迫作用,需要进一步优化药剂施用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芡实种衣剂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种衣剂 芡实 发芽率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