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浙江省帆张网捕捞强度分布的提取方法

水产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捕捞强度是渔业资源管理和评估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传统的计算方法无法满足实时、大范围、快速统计时空分布的需要.本实验提出根据VMS数据对渔船生产活动划分作业阶段;结合帆张网渔船的作业特点,采用阈值划分和密度聚类算法提取网位,计算各航次的捕捞时长;划分地理格网并累加其范围内的捕捞时长,以各格网平均每平方公里累计捕捞时长(h/km2)作为帆张网捕捞强度的量化依据,并可视化捕捞强度空间分布.本实验以2017年浙江省所属帆张网渔船的北斗VMS船位数据为研究对象,共提取有效作业航次733个,网位6021个,累计捕捞时长736761.78 h.在121.6°~126.5°E、27.6°~33.9°N范围内划分0.1°×0.1°地理格网,2017年上半年帆张网捕捞相对分散,各格网平均捕捞强度11.26 h/km2;下半年相对集中,平均捕捞强度12.83 h/km2;全年平均14.76 h/km2.其中,在125.4°~126.1°E、31.2°~32.1°N范围内捕捞强度最大,平均28.51 h/km2.本实验设计的网位提取、捕捞时长、捕捞强度空间分布,为分析帆张网渔船作业状态和捕捞强度量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渔船船舶监控系统 (VMS) 帆张网渔船 捕捞强度 阈值划分 密度聚类 捕捞强度空间分布 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鞍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杂交后代早期发育及正反交后代生长特性

水产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鞍带石斑鱼为母本,云纹石斑鱼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了种间反交实验,并对反交子代的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进而与亲本及正交F1云龙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的表型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反交子代受精卵为圆形、透明、浮性卵,卵径为(0.787±0.013) mm,有1个油球,居卵中央,在水温为24°C、盐度30、pH为7.8的孵化条件下,胚胎可以正常发育,经历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器官形成和出膜6个阶段25个时期完成胚胎发育,初孵仔鱼全长为(1.595±0.015)mm,说明反交的可行性。孵化后3 d,卵黄囊消失,由前期仔鱼发育为后期仔鱼,全长(2.530±0.023) mm。孵化后52 d进入稚鱼期,全长(17.500±1.915) mm,第二背鳍棘长(5.795±0.049) mm,第一腹鳍棘长(2.992±0.911) mm;58 d稚鱼背鳍棘收缩至最小值(4.460±0.600) mm时,鳞片和体色开始出现。孵化后67 d进入幼鱼期,全长(34.500±1.291)mm,第二背鳍棘和第一腹鳍棘完全退化,体型与成鱼相似,全身覆盖鳞片,反交F_1体色不一致,具4种表现型。生长对比结果显示,正反交F_1的发育速率均介于亲本之间,均快于云纹石斑鱼,慢于鞍带石斑鱼,反交F_1生长速率慢于正交F_1。研究结果为石斑鱼杂交优势性状形成及遗传解析提供了一定数据基础。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 云纹石斑鱼 云龙石斑鱼 正交 反交 胚胎发育 变态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的水体溶解氧预测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地指导水产养殖生产,提高溶解氧浓度预测的精度,提出了基于因子筛选和改进极限学习机(ExtremeLearning Machine,ELM)的水产养殖溶解氧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法计算各影响因子与溶解氧浓度间的相关系数,提取强关联因子,降低预测模型的输入量维度;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PLS)优化传统ELM神经网络,避免网络中隐含层共线性问题,保障输出权值的稳定性;然后,结合新型激活函数,构建水体溶解氧浓度预测模型.最后,将SPLS-ELM(Selection Based Partial Least Square Optimized-Extreme Learning Machine)预测模型应用到江苏省无锡市南泉基地某试验池塘的水体溶解氧预测中.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3232 mg/L,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BP神经网络、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LSSVM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BP神经网络相比分别降低40.98%、44.48%、34.73%和44.18%.且该模型的运行时间仅0.6231s,预测精度和运行效率明显优于其他模型.该模型的溶解氧预测曲线接近真实溶解氧变化曲线,能够满足水产养殖实际生产对水体溶解氧预测的要求.

关键词: 养殖 水质 溶解氧预测 因子筛选 偏最小二乘法 ELM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鲟IFN-γ的免疫调控作用

水产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中华鲟IFN-γ的免疫调控作用,实验通过中华鲟转录组获得IFN-γcDNA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TRI-st-IFNγ,原核表达IFN-γ蛋白,检测其在病毒和细菌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调控作用.SDS-PAGE显示,中华鲟IFN-γ重组蛋白大小为19.17 ku,以可溶性表达为主,浓度为0.998 mg/mL;荧光定量PCR显示,IFN-γ蛋白能够诱导中华鲟肾脏细胞中下游相关抗病毒基因Mx、Viperin和CXCL家族中CXCL11-L1、CXCL11-L2表达;与EPC细胞共孵育能够有效抑制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引起的细胞病变和增殖,并对SVCV病毒的G、P、N 3个基因表达量呈现出极显著性下调;在体外能够调控抑制嗜水气单胞菌、中间产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并对其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中华鲟 IFN-γ 免疫调控 生物学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网箱养鱼的氮磷排放

淡水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网箱养鱼以低成本、 高效益为特点,是我国湖库大水面渔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但随养殖规模扩大,投饵式网箱养鱼对水体产生的氮、 磷排放增加,过度发展更造成水质污染加速.氮磷排放因饵料类型、 养殖种类等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总结提出了网箱养鱼氮磷营养物质简易估算方法,指出当饵料系数为2.0时,排放到水体中氮磷含量分别约占饵料氮磷含量的76.9%和64.2%,并提出可通过评估养殖容量,控制养殖规模、 提高饲料质量,实行精准投喂、 利用组合式生态网箱、 网箱养殖废弃物收集技术等方法降低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网箱养鱼可以在养殖容量评估的基础上,在新技术、 新型网箱、 新模式的支撑下适度发展.

关键词: 网箱养鱼 氮磷排放 养殖容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蛸对不同生物饵料利用的比较

海洋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短蛸(Octopus ocellatus)对不同生物饵料的利用效果,以南美白对虾、肉球近方蟹、菲律宾蛤仔和玉筋鱼四种饵料进行了饲喂实验.结果 表明:1)肉球近方蟹组短蛸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南美白对虾组脏体比显著高于玉筋鱼组(P<0.05),各饵料组肝体比无显著差异;2)南美白对虾组和肉球近方蟹组短蛸肌肉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菲律宾蛤仔组和玉筋鱼组(P<0.05),肉球近方蟹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玉筋鱼组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南美白对虾组短蛸肝胰腺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肉球近方蟹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玉筋鱼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菲律宾蛤仔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玉筋鱼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投喂肉球近方蟹可以显著提高短蛸的增重率;不同饵料对短蛸肌肉的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有影响,对其肝胰腺功能和胃蛋白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短蛸 生物饵料 生长性能 肌肉组成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濒危中华鲟人工群体的繁殖生物学

中国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998―2008年孵出的子一代(F1)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为材料,研究了人工养殖中华鲟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年龄10~20龄的492尾人工养殖子一代中华鲟体重为30~169 kg,体长为140~258 cm,肥满度为0.77~1.26,体长(L)与体重(W)之间的关系式为W=1×10~(–5)L~(2.9658) (R~2=0.9076,n=492)。74尾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成熟比例为15.04%,成熟个体中雄鱼体重[(60.73±14.53)kg]和体长[(172.27±13.46)cm]均小于雌鱼体重[(88.39±29.14)kg]和体长[(193.37±18.90) cm];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10龄,平均为(14.96±1.93)龄,雌鱼最小成熟年龄为12龄,平均为(17.84±1.80)龄。雄鱼催产成功率为76.36%,精子快速运动时间为(49.11±13.38) s,精子寿命为(220.75±56.47)s;雌鱼催产成功率为57.89%,产卵量为(13.43±6.79)万粒,卵径(3.97±0.15)mm,卵重(0.046±0.013)g,受精率为(42.72±27.82)%,孵化率为(51.61±32.41)%,出苗量为(4.44±5.67)万尾。与野生中华鲟相比,人工养殖中华鲟成熟个体体格、繁殖力和繁殖效果均有下降趋势,人工保种面临挑战。

关键词: 中华鲟 子一代 人工养殖 繁殖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净水与抗菌效果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TN、TP去除为标准,选择薄荷、虎杖、水龙、夏枯草、鱼腥草作为候选中草药,文章采用大薸作为阳性对照,对中草药的净水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测量TN、NH3-N、NO2--N、NO3--N、TP、PO43--P等水质指标,对种植后细菌总数进行统计,提取鱼腥草挥发油,鱼腥草和虎杖乙醇提取物对水产常见病原菌进行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鱼腥草、虎杖、水龙、夏枯草、薄荷具有降低TN、TP效果,绝大部分中草药对水体细菌总数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1∶1鱼腥草挥发油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有抑菌效果,鱼腥草乙醇提取物能抑制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生长,虎杖提取物能抑制无乳链球菌生长.

关键词: 中草药 净水 池塘养殖 吉富罗非鱼 水产病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参养殖池塘中新敌害生物澳洲异尾涡虫的鉴定及其危害

水产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导致辽宁大连、山东东营的2家养殖场池塘养殖刺参大量化皮死亡的新的敌害生物进行鉴定并确定其对养殖刺参的危害.本实验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涡虫的分类地位,通过生态学方法确定了其生态适应条件,通过切割后培养的方法观测了其再生能力,通过与刺参苗种的共培养实验测试了该物种对刺参的危害及其危害方式.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该涡虫体长0.96~3.26 mm,体宽0.49~1.93 mm,外观黄色或黄褐色,头部钝圆,具一对暗红色棒状眼点,尾部具两条并列的尾垂;显微镜镜检发现其表皮下分布密集的虫黄藻,体表周生纤毛,雌雄同体,口后具有两个生殖孔;对该物种COⅠ及18S r DNA基因片段扩增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构建基于18S rD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生物与澳洲异尾涡虫序列同源性达99.64%,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并结合18S rDNA分子鉴定结果,将该生物鉴定为澳洲异尾涡虫;进一步对其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生物具有避光性,其适宜温度为18~24°C,适宜pH为5.5~8.0,适宜盐度为20~40;再生实验表明,该物种具有很强的前后轴极性再生能力;该生物与刺参的共培养实验表明,澳洲异尾涡虫对刺参体表表现出很强的趋向性,可以吸附在刺参体表导致刺参苗种溃疡、化皮甚至死亡,但刺参的体腔、肠道、呼吸树内均未发现虫体寄生.研究表明,澳洲异尾涡虫是营自由生活的池塘养殖刺参的一种新的敌害生物,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并防范该敌害生物.

关键词: 刺参 澳洲异尾涡虫 敌害生物 形态学 再生 组织病理 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oildworks二次开发的鱼用疫苗注射器底座参数化设计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解决鱼用疫苗注射器的设计与试制过程中需要多次改动模型、重复劳动较多的问题,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采用C#编程语言开发了一种气动鱼用疫苗注射器底座的参数化设计系统.借助该系统,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仅选择气缸的缸径、行程即可读取数据库中的气缸参数信息,继而快速构建注射器底座的模型,极大提升了设计效率.此外,该系统结合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对大量气缸安装尺寸数据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 气动鱼用疫苗注射器 Solidworks二次开发 数据库技术 参数化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