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溶氧对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影响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溶氧对于多粘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氧量为40%时,多粘芽孢杆菌的芽孢数和抑菌物质产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0×109个/g和1.2%。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通过补料技术控制溶氧的试验,结果表明,补料能较好的提高多粘芽孢杆菌的芽孢数和抑菌物质产量,分别达到15×109个/g和1.5%。
关键词: 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溶氧 补料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与药敏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从湖北省几个猪场具有严重呼吸道症状的疑似病例中,采集了肺脏、扁桃体、关节液及心包液等病料,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及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检验、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8株细菌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血清型分型鉴定结果为1型的6株,3型的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对头孢类、先锋霉素类表现较高的敏感性,为猪场用药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 鉴定 耐药性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山蔬菜坡耕地沟厢改造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高山蔬菜坡耕地沟厢改造是高山蔬菜生态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坡耕地水土流失,促进高山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鄂西高山蔬菜主产区坡耕地为对象,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高山菜田10种沟厢改造措施对两种坡度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30°和15°坡度的高山菜田坡耕地上,设沟畦和开挖导流沟的耕作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且抑制效果与坡度呈正相关。直畦+导流沟、斜畦+导流沟措施与无导流沟方式相比可分别减少21%和15%的径流,36%和43%的泥沙,直畦+导流沟抑制地表径流效果较好,斜畦+导流沟对泥沙的抑制效果更佳,但陡坡地耕作仍有较高的水土流失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储藏温度对真空包装石碾米陈化指标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石碾米是以糙米为原料,经过石头磨精加工,去除果皮,保留部分种皮的一类大米产品。以石碾米为研究材料,采用国标方法,研究了不同储藏温度下真空包装石碾米的水分、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脂肪酸值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真空包装条件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和储藏温度的升高,真空包装石碾米水分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逐渐降低,45℃下水分含量由12.8%下降至7.6%,过氧化氢酶活性由17.4 mg H2O2/g下降至2.5 mg H2O2/g;而脂肪酸值则逐渐升高,脂肪酸值由101.3 mg/100 g升高至184.9 mg/100 g。因此,降低储藏温度,水分下降缓慢,生理生化代谢速度慢,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减缓,脂肪酸值变化较小,有利于石碾米的储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最佳间隔时间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依托通城县5年紫云英-早稻-晚稻定位试验,研究早稻移栽前5、10、15 d翻压紫云英对早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探索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最佳的间隔时间。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早稻移栽前5 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最好,移栽前10 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次之,移栽前15 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较差。移栽前15 d翻压紫云英处理的穗粒数显著低于移栽前5、10 d翻压紫云英处理的穗粒数。总之,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间隔时间较短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早稻 产量构成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宰前静养时间对樱桃谷肉鸭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
《中国家禽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以38日龄樱桃谷肉鸭的胸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宰前静养时间(0、3、6、9 h)对肉鸭能量代谢相关限速酶活力与产物的影响,包括肌糖原、乳酸、ATP、ADP、AMP、IMP、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宰前静养时间对肉鸭能量代谢影响较大;宰前静养显著提高了鸭肉乳酸的含量(P<0.05);静养处理过的肉鸭,其胸肉的丙酮酸激酶活力水平显著低于未静养处理组(P<0.05),并与AT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己糖激酶活力与肌糖原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肌酸激酶活力与AD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6 h静养处理组的ATP含量处于最高水平,IMP含量水平最低,丙酮酸激酶与己糖激酶活力维持在较低水平。综上,宰前对肉鸭进行6 h的静养处理能有效缓解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结合神经网络判别茶鲜叶产地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 2014
摘要:为快速、无损的判别鲜叶产地,维护恩施玉露的地理标志产品属性,采集恩施市芭蕉乡、白果乡和咸丰县茶鲜叶近红外光谱,经光谱预处理后,对校正集66个样品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验证集鲜叶样品的产地进行了预测,建立了8(输入节点)-4(隐含层节点)-1(输出节点)三层网络模型,验证集样品判别准确率为100%.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神经网络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别茶鲜叶产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植物球茎燕麦在武汉地区的适应性和分蘖特性研究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观赏草球茎燕麦在我国南北过渡带武汉地区的适应性和分蘖动态,连续2年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球茎燕麦在武汉地区全年分蘖动态呈"快—慢—快"的变化规律,到每年6月份分蘖数达最大值。当高温来临时植株休眠,分蘖数急剧下降。随着秋季外界温度的降低,球茎燕麦恢复生长,温度是影响其分蘖动态的最主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柚果实贮藏期品质指标与枯水粒化的关系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 Osbeck cv.Guanxi honey pomelo)、红肉蜜柚(C.grandis cv.Red pulp honey pomelo)和泉水蜜柚(C.grandis cv.Quanshui honey pomelo)为试验材料,在常规贮藏条件下对柚果实呼吸强度、内在品质和果皮、果肉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呼吸强度呈上升趋势;品质指标的果实密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果皮总含水量下降,果肉总含水量上升;除琯溪蜜柚果肉外,3个品种果皮、果肉的自由水均呈下降趋势,束缚水呈上升趋势,果皮中以自由水形态为主,果肉中以束缚水形态为主。在进一步分析上述指标与枯水指数之间的关系后,初步阐明了柚果实在贮藏的不同阶段汁胞枯水粒化的动态生理变化,为柚果实枯水粒化机理揭示、保持品质、延长柚果货架期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柚(Citrus grandis Osbeck) 贮藏 品质指标 枯水粒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