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柠檬烯乳化液对菠菜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柠檬烯乳化溶液浸泡菠菜3min,研究柠檬烯乳化液对菠菜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处理相比,柠檬烯乳化液处理能显著减缓菠菜细胞膜透性的上升速率(p<0.05),贮藏初期(0~3d)对叶绿素有显著保留作用(p<0.05);在贮藏的前6d,对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的维持作用显著(p<0.05),而在贮藏期内对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影响不显著(p>0.05)。柠檬烯乳化液可以保持菠菜的细胞膜结构,在贮藏的前6d可提高菠菜的贮藏品质。

关键词: 柠檬烯乳化液 菠菜 采后生理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穗粒数QTL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5个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其受体亲本为广陆矮4号,供体亲本为日本晴。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分析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穗粒数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穗粒数QTL进行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27个穗粒数QTLs,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外的其他11条染色体上。其中,2个QTLs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减效作用,另外25个穗粒数QTLs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增效作用。其加性效应值的变化范围为-37.5~96.9,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范围为-29.07%~88.57%。为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的水稻穗粒数QTL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稻 穗粒数 数量性状位点 单片段代换系 代换作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品系W-4高油酸性状遗传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转基因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高油酸品系W-4的高油酸性状的遗传,用W-4(P1)及其野生型Westar(P2)为亲本,配置正反杂交组合,衍生获得F1、RF1、F2、RF2,B1、B2和RB1、RB2等世代群体。应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亲本及衍生世代群体成熟种子中油酸含量;同时,在苗期检测各个世代群体对卡那霉素(Kan)抗性的反应。结果显示:W-4种子中油酸平均含量为(85.10±0.73)%,Westar为(62.16±3.68)%;F1、RF1群体油酸平均含量分别为(77.55±1.30)%和(77.34±2.46)%,均表现为高油酸含量(≥69.5%),无细胞质效应;B1、RB1群体全部表现为高油酸(≥69.5%)。B2、RB2群体中,高油酸个体分别为55个和52个,低油酸个体分别为45个和48个,均呈1∶1分离(χ2=1.00,χ2=0.16);F2、RF2分离群体中,高油酸与低油酸个体呈3∶1分离(χ2=0.96,χ2=0.11)。表明,P1的高油酸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呈孟德尔遗传,无细胞质遗传效应。此外,苗期Kan抗性检测结果表明,P1、F1、RF1、B1、RB1群体植株对Kan反应均表现为抗;P2对Kan反应表现为感;B2、RB2群体中抗、感植株呈1∶1分离,F2、RF2群体中抗、感植株呈3∶1分离。表明P1的卡那霉素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 高油酸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粒重QTL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粒重与粒形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广陆矮4号之间粒重的差异,以2年都能检测到的显著差异位点作为稳定表达的QTL。结果表明:千粒质量与粒长、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粒厚相关性不显著;以P≤0.001为阈值,2年都能检测到的千粒质量相关QTL 19个,分布在除第10,12染色体以外的10条染色体上。其中,10个QTL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增效作用,其加性效应值的变化为0.49~2.74 g,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为2.00%~11.05%;9个QTL加性效应表现为减效,加性效应值的变化为0.60~2.35 g,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为2.40%~9.48%。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或克隆相应QTL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数量性状 千粒质量 代换作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籽粒及其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CSCD

摘要:大麦(Hordeum vulgare Linn.)为药食同源植物,发芽的大麦籽粒即大麦芽,是常用中药材之一[1]。据记载[2],将大麦幼芽干燥后获得的生麦芽具有健脾、和胃、通乳的功效;将生麦芽加工成炒麦芽,具有行气、消食、回乳的作用;由生麦芽加工获得的焦麦芽则具有消食、化滞的作用。大麦籽粒及其炮制品中含有多种碳水化合物以及丰富的酶类、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3-4],其黄酮类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改善记忆、治疗老年痴呆症、降血糖、降血脂、抗癌、促孕及抑乳等功效[4]。中国是世界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具有丰富的大麦种

关键词: 大麦 籽粒 炮制品 总黄酮含量 棱型 种皮裸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南地区小麦育种亲本材料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浙南地区小麦育种亲本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88对SSR引物对48份小麦品种资源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显示:其中有27对引物在48份材料之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共检测出159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等位位点数为2~9个,平均为5.89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17~0.850,平均为0.652。48份小麦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68~1.00,品种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5处,可将48份小麦品种(系)分为6大类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小麦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糙米率QTL的定位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分析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糙米率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糙米率相关QTL进行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2个糙米率QTL,利用代换作图法将其分别定位在第6染色体和第9染色体上,2个QTL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位点来自于粳稻亲本日本晴,其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49%和1.32%,加性效应百分率分别为1.89%和1.68%。该研究对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的水稻糙米率QTL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水稻糙米率、增加稻米的实际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水稻 糙米率 数量性状位点 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 代换作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嘧菌环胺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规律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嘧菌环胺在葡萄中的安全性,对嘧菌环胺在北京、江苏南京、山东烟台3个试验点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葡萄和土壤样品经乙腈提取,PSA净化,液相色谱-DAD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表明,在0.05 mg/kg、0.10 mg/kg和1.0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嘧菌环胺在葡萄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1.1%~92.6%,相对标准偏差为4.8%~9.0%;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0.1%~91.8%,相对标准偏差为3.0%~9.7%;嘧菌环胺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限均为0.05 mg/kg。嘧菌环胺在葡萄中的半衰期为1.7~4.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1~4.1 d。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和日本制定的葡萄中嘧菌环胺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分别为3 mg/kg、2 mg/kg和5 mg/kg),按本试验剂量和次数施用嘧菌环胺21 d后,所采收的葡萄是安全的。

关键词: 农药 嘧菌环胺 葡萄 土壤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QR二维码、溯源、物联网等技术,结合农产品产业链的特点,开发了多层次、多角色、多功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该系统包括网络管理、短信管理、智能手机管理、条码打印、查询机软件和查询网站。通过物联网自动采集环境信息和手机拍照快速上传生产过程图片,作为农产品的源头信息。使用20位的农产品追溯码(由类别、行政区划、公司、产品、日期和批次组成),并对此码进行网址转换,自动生成通用的QR溯源码,形成一个具有三方满意和消费者评级功能的便民服务平台。

关键词: 物联网 食品安全 追溯系统 溯源编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玫瑰花组织总RNA提取方法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玫瑰盛开期花瓣为材料,采用RNAiso Plus植物RNA提取试剂盒和改良CTAB法提取总R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并比较所提取总RNA样品的质量。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总RNA较完整,条带清晰,D260nm/D280nm为2.05,D260nm/D230nm为2.12,几乎无降解,纯度较好,质量较高。再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玫瑰衰老期花瓣及盛开期花器官不同部位组织的总RNA,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并以所提取的玫瑰花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验证,发现所获得的RNA纯度较好,质量较高,PCR扩增得到的条带较清晰,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完全可以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说明所建立的改良CTAB法是玫瑰花组织总RNA提取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玫瑰 总RNA RNAiso Plus法 改良CTAB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