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与ISSR遗传变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新疆北部石河子棉区分离纯化得到15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对其生物学培养特征、致病力、致病类型以及ISSR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菌株培养特征表明,在供试15个菌株中,菌丝型菌株最多,其次是菌核型,中间型最少,3种类型分别占60%,26.7%,13.3%。以2个棉花品种为寄主,室温人工接种鉴定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按照平均病情指数将供试菌株划分为强、中、弱3个类型,分别占73.3%,26.7%,0%。特异性引物(ND1/ND2和D1/D2)PCR检测结果显示,供试菌系中落叶型菌系有5个,占33.3%,非落叶型菌系有10个,占66.7%,其中落叶型菌株的平均致病力高于非落叶型。菌株ISSR指纹分析表明供试菌株间遗传变异较大,进一步分析发现,ISSR遗传分化与致病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还发现,菌株XJ-1和XJ-6遗传相似系数在99%以上,但其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同一病株上存在不同菌落形态和致病力的2个菌株XJ-8-1和XJ-8-2,但遗传相似系数在95%以上,这都充分表明了新疆石河子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与遗传变异关系的复杂性,为棉花黄萎病抗病育种以及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培养特征 致病力 致病类型 I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肉甘薯新品种“渝紫263”的选育及其应用前景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紫263"是西南大学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紫肉甘薯新品种.2002-2003年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年平均鲜薯产量26 148.8kg/hm2,平均薯干产量7 789kg/hm2,平均烘干率29.6%.其耐贮性良好,萌芽性中等,蔓长平均159.4cm,平均分枝数9.4,大中薯率37.4%(按块数计)、65.7%(按重量计),结薯集中,食味中上."渝紫263"富含花色苷,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在部分地区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 “渝紫263” 紫肉甘薯 花色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熟油菜次生休眠种子RNA的快速高效提取方法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成熟油菜次生休眠种子富含多糖和多酚、老健组织部分富含RNA酶、生理活性低等特点,通过选用RNAplant plus reagent植物总RNA提取试剂,添加β-巯基乙醇抑制RNA酶活性、防止酚类物质氧化,应用醋酸钠去除多糖类物质对RNA的影响,以及缩短抽提时间等措施,建立成熟油菜次生休眠种子RNA的快速高效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提取的RNA D260nm/D280nm为1.92~2.05,28SrRNA和18SrRNA条带清晰而完整,且无明显降解,可以应用于后续的mRNA分离、建库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

关键词: 油菜 种子 次生休眠 RNA提取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对猪链球菌2型GN061215生物学特性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对猪链球菌2型GN061215致病力的影响机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猪链球菌2型GN061215的impdh基因,重组后的GN061215命名为GN061215(△IMPDH),比较GN061215与GN061215(△IMPDH)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致病力以及基因转录水平差异.结果显示impdh基因敲除后,引起GN061215生长曲线迟缓期延长,降低了GN061215生长曲线平台期OD600峰值,同时截短了GN061215菌株成链长度;GN061215、GN061215(△IMPDH)对46种代谢底物利用能力一致,对2种代谢底物利用存在差异;GN061215(△IMPDH)对Balb/c小鼠的致病力较GN061215菌株有一定程度的下降.SDS-PAGE显示GN061215(△IMPDH)菌体的粗提蛋白质条带较GN061215有显著减少;基因芯片比较GN061215、GN061215(△IMPDH)基因转录差异发现,下调基因中存在36个关联核糖体大、小亚基合成的基因,而在上调基因中不存在该类基因,表明impdh基因的丢失影响了GN061215菌株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进而显著减少了GN061215菌株菌体蛋白质的表达,这可能与GN061215菌株毒力的下降有关.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 核糖体蛋白质 表达谱芯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色素在24-表油菜素内酯调节油菜耐盐性中的作用(英文)

西北植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24-表油菜素内酯(24-EBL)对盐胁迫下油菜生长的调节效应和植物色素在油菜耐盐性中的作用,采用盆栽实验,在盐胁迫下外源喷施1 000、10、0.1、0.001nmol.L-1 24-EBL处理油菜幼苗,测定植株的生物量、电解质渗漏率(ELP)、净光合速率(Pn)、光合色素、酚类、类黄酮、花青素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显示:(1)24-EBL可显著缓解盐胁迫对油菜幼苗的氧化伤害,提高盐渍下油菜幼苗Pn和光合色素含量,并以0.1nmol.L-1 24-EBL(EBL3)对生长的调控效应最佳。(2)盐胁迫下,植株不同部位叶片的β-胡萝卜素(β-Car)和叶黄素(Lut)含量均显著下降,EBL3处理可显著提高其上部叶的β-Car含量,以及上部和中部叶的Lut含量;EBL3处理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油菜所有叶片和叶柄的酚类含量,以及叶柄中类黄酮含量;EBL3处理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油菜幼苗所有器官的花青素含量。(3)EBL3仅能够诱导上部叶和中部叶类胡萝卜素(Car)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T-AOC)提高,但可诱导植株所有器官的酚类提取液的T-AOC提高。(4)不同部位的叶片Car、β-Car和Lut含量均与其Car提取液的T-AOC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上部叶的总酚和花青素含量、中部叶和叶柄的花青素含量及茎秆中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与各自的酚类提取液的T-AOC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外源喷施适宜浓度的24-EBL能够显著促进盐渍条件下油菜幼苗的光合能力,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增强其对盐渍胁迫的适应性,而光合色素和花青素水平被24-EBL诱导上升在油菜幼苗抗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抗氧化能力 油菜幼苗 24-表油菜素内酯 植物色素 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浆期不同光强对水稻不同粒位籽粒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灌浆期光照强度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及在不同品种类型和粒间差异,揭示弱光下水稻籽粒充实不良和米质变劣的生理机制,本文以代表性的超级稻品种"扬两优6号"和"武运粳23"为材料,以穗中部不同粒位籽粒为研究对象,以自然光强为对照,设置3种弱光处理(光强分别为对照的71%、55%和40%),研究了灌浆期不同光照强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浆期光照强度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光强减弱稻米品质变劣,光照对米质形成的影响因光照强度大小、品种类型和籽粒着生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枝梗上迟开花籽粒稳定性较差,早开花籽粒稳定性较好。2)随光照强度降低,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垩白度增加,不同光强下一次枝梗籽粒变化幅度大于二次枝梗籽粒;光强越弱,崩解值越低,消减值和粗蛋白含量越高,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差。3)生产上应因品种类型合理安排播期,通过栽培措施改善稻株受光条件,减轻光照不足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灌浆期 光强 粒位 品种类型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辛料提取物对常见食源致病菌的抗菌活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居民日常饮食中9种常用香辛料(八角、花椒、桂皮、香叶、茴香、草果、高良姜、干姜、陈皮)为对象,研究其提取物对食源致病菌的抗菌活性。香辛料采用水提和醇提,琼脂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香辛料醇提取物对食源致病菌的抑菌圈远大于水提取物,香辛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抑制没有明显差别,其中草果醇提取物抗菌效果最好,对上述4种食源致病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0 mg/ml、5 mg/ml、5 mg/ml、5 mg/ml,其次为桂皮、八角醇提取物。茴香、香叶、陈皮醇提取物对4种食源致病菌的抗菌效果较差。

关键词: 抗菌活性 香辛料 食源致病菌 最小杀菌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乳球菌肽聚糖锚钩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乳酸乳球菌肽聚糖锚钩蛋白(Protein anchor,PA)为研究对象,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以期获得PA融合蛋白。首先应用PCR技术扩增得到乳酸乳球菌PA基因片段;然后应用pET-32a(+)质粒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最后进行融合蛋白的纯化及锚定活性鉴定。结果显示:PA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纯化复性后的PA蛋白可与肽聚糖结合。说明乳酸乳球菌PA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并具有锚定活性,为今后该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与目的抗原的融合表达等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肽聚糖锚钩蛋白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输血传播病毒2型ORF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条件优化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隆猪输血传播病毒2型(TTV2)ORF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猪TTV2 ORF1蛋白,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普通PCR从猪TTV2阳性样本中扩增出TTV2 ORF1基因,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猪TTV2 ORF1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I上,构建表达载体pcold-ORF1,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ORF1融合蛋白。并对影响重组蛋白表达的3个因素,即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IPTG浓度进行优化,确定了pcold-ORF1重组蛋白表达的最佳表达条件。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BL21中高效表达,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为主,分子质量约为39 kDa。蛋白表达量随诱导时间增加而有所增加,在15℃时表达量最高,而IPTG浓度对蛋白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与猪TTV2阳性血清特异性反应,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成功获得TTV2-ORF1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高效表达,为TTV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抗原。且重组蛋白在15℃条件下,加入0.2 mmol/L浓度的IPTG,诱导24 h,表达条件最佳。

关键词: 猪输血传播病毒2型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喂CYP6CM1和Coe1 RNAi双价转基因烟草对Q型烟粉虱抗药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色素P450酶系和羧酸酯酶在昆虫代谢抗药性中起重要作用,通过RNAi沉默昆虫这两种酶的基因,研究其对Q型烟粉虱抗药性的影响。根据Q型烟粉虱的一个P450基因(CYP6CM1)和一个羧酸酯酶基因(Coe1)的特异区域构建双价RNAi载体,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PCR检测获得5个单独的T0代转基因株系。饲喂烟粉虱T1代转基因烟草,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取食转基因烟草的烟粉虱体内CYP6CM1基因和Coe1基因表达量仅为取食非转基因烟草烟粉虱的18%~24%和17%~33%;通过琼脂保湿浸叶法和单株活体法研究取食T1代转基因烟草的烟粉虱对杀虫剂的效应,结果发现在接触1 g/L阿维·吡虫啉72 h后,2种方法中取食转基因烟草的烟粉虱死亡率分别比取食非转基因烟草的烟粉虱死亡率升高14.77%~16.46%和16.01%~18.51%;同样,接触稀释1 000倍的40%辛硫磷(体积比)72 h后,2种方法中烟粉虱死亡率升高22.94%~23.58%和17.4%~18.76%。以上结果表明,转CYP6CM1-Coe1 RNAi基因烟草可以显著降低烟粉虱CYP6CM1基因和Coe1基因的表达,降低烟粉虱对烟碱类杀虫剂阿维·吡虫啉和有机磷类杀虫剂辛硫磷的抗药性,显著提高杀虫剂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烟粉虱 烟草 CYP6CM1 Coe1 RNAi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