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句容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草莓炭疽病,在草莓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危害[1-2]。其中育苗期炭疽病的发生最为普遍,草莓炭疽病由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引起。这3种病原菌在草莓上也可以引起炭疽根茎腐烂病[3]。近年来,随着草莓种植过程中复种年限的不断延长,感病品种栽植面积逐步扩大,草莓炭疽病的病原逐年积累,炭疽病已成为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葫芦有机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置低、中、高3种不同施氮量的水葫芦固态与液态有机肥(沼液)配合处理,研究了水葫芦有机肥对草莓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产量随着水葫芦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处理间未达显著差异;各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糖酸比等品质指标的影响明显,可溶性固形物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间达显著水平;对Vc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水葫芦固液肥配施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对后茬土壤的培肥作用优于对照。采用固液肥配施方法进行水葫芦有机草莓生产,建议使用低施氮量即464.4 kg/hm~2,以兼顾产量、品质及培肥土壤,也可节约用肥成本。
关键词: 水葫芦 有机肥 施肥量 草莓 产量 果实品质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抗倒调理剂劲丰对小麦增产抗倒的生物学效应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淮麦25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在施用抗倒调理剂劲丰对小麦抗倒性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劲丰显著降低了小麦的株高和穂下节间长度,显著增加了基部1、2节间的壁厚(28.3%、19.5%)、单位节间干重(6.7%、8.1%)以及抗折力(7.4%、22.0%),增强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基部1、2节间的倒伏指数分别降低15.7%、25.8%。在施用越冬肥(112.5 kg/hm2)条件下劲丰能够增加小麦倒1、2叶的叶面积、鲜质量及干质量,显著增加倒1叶的干质量鲜质量比(7.0%),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增强POD活性及根系活力,提高小麦后期光合作用,促进干物质向籽粒运转,有效减少不孕小穗数(0.61个),显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1.43粒和0.99 g),增产5.7%。说明在施用越冬肥基础上,喷施抗倒调理剂劲丰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抗倒性和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剁辣椒发酵过程中滋味物质的变化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鲜朝天椒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制作剁辣椒。测定不同食盐添加量、不同发酵时间剁辣椒滋味物质(总糖、还原糖、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及加工前后辣椒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食盐添加量,不同发酵时间剁辣椒的滋味物质含量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添加8%食盐的剁辣椒乳酸发酵作用最强,消耗的总糖和还原糖、产生的总酸与其他食盐含量剁辣椒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氨基酸态氮含量与其他食盐含量剁辣椒的氨基酸态氮含量(20%食盐剁辣椒除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自然发酵3、4周左右,剁辣椒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要高于自然发酵1、2周,两者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朝天椒加工成剁辣椒后,其脆度值降低极显著,而不同食盐添加量的剁辣椒产品,其脆度无显著性差异(P=0.44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药助剂对短短小芽孢杆菌TW-2菌体及芽孢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平皿计数法和抑菌圈法研究了24种农药助剂对稻瘟病生防菌短短小芽孢杆菌TW-2菌株菌体和芽孢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24种农药助剂中有11种农药助剂(D425、D450、D500、EFW、500、505、507、AEO-5、AEO-9、NP-10、OP-10)在供试浓度范围内(12.5~100 g.L-1)可以完全杀灭短短小芽孢杆菌TW-2菌株的菌体和芽孢,其它助剂随着浓度的提高,对菌体和芽孢存活的抑制作用也越大。在24种农药助剂中,U-3A和By-110对菌体和芽孢的存活影响最小,可用于短短小芽孢杆菌TW-2菌株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加工中的湿润展布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浓度氮磷对自然生物膜群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然生物膜在生态工程污染物的去除中发挥十分重要作用,但是很少有关于高浓度氮磷水体与自然生物膜之间关系的研究。使用Biolog和磷脂脂肪酸技术来研究生物膜对高浓度氮和磷的反应,主要从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微生物利用碳源利用的多样性角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富营养化状态,生物膜在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多样性方面的反应不同。添加高浓度氮磷侵扰27 d后,仅影响了生物膜局部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细菌中的G-为优势菌群,对于局部群落结构组变化影响较大。添加高浓度氮磷侵扰38 d后,随着氮磷浓度的增加,生物膜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提高。处理组碳源利用的微生物易于与对照组区分,但是处理组间对碳源利用能力相似。碳源的优先利用顺序依次为氨基酸、羧酸、糖类、多聚物、酚酸和胺类。其中对羧酸和多聚物的利用不同导致对照组与处理组对碳源利用能力的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叶细胞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植物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17属国产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叶中上部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丛藓科植物的叶中上部细胞的形状、大小及表面形态等特征上具较大相似性;据细胞表面特征,叶细胞可分为无疣或具乳突、具圆疣以及具分枝的马蹄形疣3种类型,且该特征在丛藓科不同属、种间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叶细胞形态特征可为丛藓科植物属级和亚科级的划分提供细胞形态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对草甘膦的降解特性
《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期或不当施用草甘膦会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造成破坏作用。微生物是生物修复的重要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及其产生的降解酶处理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方法,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研究有机磷农药降解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分离松树根际土壤的高效解磷细菌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multivorans)WS-FJ9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特性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采用添加不同浓度草甘膦NA平板接种WS-FJ9菌株观察其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分别以草甘膦为唯一碳源、氮源或磷源,探讨WS-FJ9菌株对草甘膦的利用状况;采用低进水量间歇式反应器法(FBR)测定了WS-FJ9菌株降解草甘膦动力学参数;利用Plackett-Burman(PB)、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RSM)筛选与优化影响WS-FJ9菌株降解草甘膦的主要因素。WS-FJ9菌株有效降解草甘膦的最大耐受浓度为0.4%;WS-FJ9菌株在以草甘膦为唯一碳源、氮源或磷源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WS-FJ9菌株对草甘膦的亲和性常数(K s值)为65μL/mL,对草甘膦降解的极限浓度(S min)为21.9μL/mL;通过PB试验,筛选出3个影响菌株降解草甘膦的关键因素为培养温度、葡萄糖及硫酸铵的加入量,通过CCD设计及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草甘膦降解率的关键因素的二阶模型,确定了WS-FJ9菌株降解草甘膦的最优实验操作条件为:培养温度27.7℃,葡萄糖和硫酸铵的加入量分别为0.67、0.50 g/L。实验条件下WS-FJ9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率最高为72.8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内切型菊粉酶发酵生产培养基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保藏的黑曲霉菌种作为菌源,利用黑曲霉细胞深层发酵法生产内切型菊粉酶。以牛蒡为唯一碳源,获得产菊粉酶菌株;通过测定发酵液酶活,从20株黑曲霉菌株筛选得到产菊粉酶活力最高的编号为08013的一株黑曲霉菌株,酶活力为3.27U/mL。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最佳发酵时间和不同的营养条件对黑曲霉产菊粉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时间为108h,最佳金属离子为Na+,质量浓度为0.5g/100mL;最佳碳源为牛蒡汁,体积分数为10%;最佳有机氮源为酵母膏,质量浓度为2g/100mL;最佳无机氮源为(NH4)2HPO4,质量浓度为2g/100mL。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内切型菊粉酶生产菌株发酵培养基配方中的牛蒡汁体积分数、酵母膏和(NH4)2HPO4的质量浓度进行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酶活关系的数学模型。得到培养基最优配方为牛蒡汁9.98%、酵母膏1.74g/100mL、(NH4)2HPO41.82g/100mL时,此时菊粉酶酶活力最高,为7.23U/mL。经验证,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得菊粉酶酶活力为7.26U/mL,与理论计算值7.23U/mL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菊粉酶酶活。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使最终酶活比初始酶活力(3.27U/mL)提高了12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陆地棉高效体细胞胚胎发生系的培育及其遗传转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3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高频体细胞胚胎再生能力的棉花品种(系),提高农杆菌介导转化效率,本研究以新疆陆地棉03298品系经组织培养产生的三个不同世代的再生系03298R1、03298R2和03298R3为材料,分别进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相同的培养体系下,03298再生系下胚轴和子叶外植体的分化率由5%(一代再生系03298R1)提高到10%~15%(二代再生系03298R2)再到23%~33%(三代再生系03298R3),表明连续组织培养定向筛选提高了03298再生系体细胞胚胎再生能力。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显示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成功整合了NPTII基因。本研究经组织培养筛选获得了高频体细胞再生能力的03298再生系,并建立了相应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为新疆陆地棉遗传改良提供了新受体材料及其配套的遗传转化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