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采后钙处理对双孢菇贮藏生理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低温(温度0~2℃、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不同浓度(0.5%、1.0%、2.0%)的氯化钙处理对采后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贮藏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0.5%浓度的氯化钙处理能够有效的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脂氧合酶(LOX)的产生、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减少植物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产生;1.0%氯化钙处理能够提高POD的活性和降低PPO的活性,但对其他生理指标效果不明显;2.0%氯化钙处理效果不好,不能延缓双孢菇的衰老。综合考虑,0.5%氯化钙溶液处理能够有效的延缓双孢菇的采后衰老,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宁麦16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江苏省淮南片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资料,对宁麦16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宁麦16平均成穗数444.6万/hm2,穗粒数41.6粒,千粒重40.0 g。相关分析表明,穗粒数、成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92**,r=0.4403**),而千粒重与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r=-0.2465)。产量与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9870.61+13.63 x1+138.61 x2+120.53 x3。通径分析表明,成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效应相对较小。因此,宁麦16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保证足够的群体和成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稳定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疫亲和层析纯化类猪圆环病毒P1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免疫亲和层析对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纯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环氧活化及NHS活化的琼脂糖凝胶,与兔抗P1表位肽抗体偶联,对P1进行了免疫亲和吸附,通过电镜技术证实获得了纯化病毒。结果表明,免疫亲和层析是有效的P1病毒纯化方法。
关键词: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 纯化 免疫亲和层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HDV在多种属动物体内分布及细胞免疫水平
《中国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纯化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接种小鼠、豚鼠、SPF鸡、仔猪4d后剖杀,分离组织,通过电镜观察、血凝试验(HA)、RT-PCR,进行体内分布检测;同时将上述动物进行3次免疫,三免后10d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IFN-γ、IL-4、WST检测病毒刺激指数(SI).结果显示,通过电镜观察未见到病毒粒子;HA检测结果为肝脏的HA价最高,而肺脏最低;RT-PCR未检测到目的基因;WST检测结果免疫组刺激指数高于对照组;免疫组的IFN-γ和IL-4检测数高对照组.结果表明,RHDV在多种属动物分布规律相同,均能产生细胞免疫反应,为下一步试验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鳢肠种群对除草剂的敏感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鳢肠(Eclipta prostrata)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一种广泛分布的常见杂草,喜湿,抗盐,耐贫瘠和耐阴,能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生存[1]。鳢肠在潮湿的环境里被锄移位后,能重新生出不定根而恢复生长。鳢肠通过种子繁殖,种子成熟后,或就近落地入土,或借助外力向远处传播。鳢肠在中国长江流域5~6月出苗,7~10月开花、结果,8月果实渐次成熟。鳢肠是许多作物田块的主要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瓜籽为西瓜种仁,可以食用或药用,由壳和仁构成,是深受人们喜欢的休闲食品。西瓜籽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B族维生素、钙、镁、钾、铁和硒等营养元素[1-3]。研究表明西瓜籽的油脂含量达到28.04%[4],经GC-MS分析,其中含有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3种不饱和脂肪酸[5],营养价值高。医学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脏病、高血压的发生[6];亚油酸可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通信抗干扰实验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扰问题是影响传感器节点间成功通信的重要因素,设计抗干扰方案是解决传感器节点通信干扰的首要问题。设置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通信的两种干扰模型:一种是基于环境的干扰模型,旨在得到节点距离和通信强弱的指数关系;另一种是基于人为设置的干扰,旨在得到密封铁盒对铁盒中节点通信强弱的影响。根据丢包率与距离成指数关系原理得出不同干扰下的干扰系数值,针对所设置的不同通信干扰模型,统一采取丢包重传的抗干扰技术,可以降低丢包率,提升传感器网络节点通信抗干扰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玉蕈多糖的酶辅助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获得了酶辅助提取斑玉蕈多糖的最佳工艺;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了斑玉蕈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酶辅助提取斑玉蕈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按1∶1质量比例配合)添加量0.9%、酶解pH5.4、酶解温度55.6℃、提取时间2.8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68%。斑玉蕈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一定范围内,其抗氧化能力与多糖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斑玉蕈多糖清除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8.5μg/mL和170.5μg/m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和滇池表层水体水质与水华蓝藻生物质生化性状的关系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0年5~8月对滇池海埂和太湖竺山湖监测点的逐月监测结果,对同时期不同地域湖泊水体的污染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并评估了表层水体水质与水华蓝藻生化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较太湖高,从取样月份之间差异来看,滇池表层水体水质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以6月份为最高,而太湖则呈逐月升高趋势。滇池蓝藻生物质中凯式氮、全磷和总养分(N+P2O5+K2O)含量均与太湖相当,但是滇池蓝藻C/N较太湖高,且除As、Cd元素超标外,各样品中其余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有机肥料行业标准(NY525-2011)。通过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论滇池还是太湖水域,其水华蓝藻中的Pb和Cr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同源性;此外,表层水体NH4+-N水平可以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快速指示指标。
关键词: 太湖 滇池 水质指标 水华蓝藻 藻毒素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颉颃细菌的筛选及生防潜能评估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新的水稻病害生防细菌,探索研究生防菌株生防潜能的评估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以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作指示病原真菌,从分离于水稻不同微生境的相关细菌中筛选颉颃细菌;依据颉颃细菌生防潜能的测试指标(抑菌活性强弱、产酶活性、解磷活性、固氮活性和产噬铁素活性)来初步评估其生防潜能。结果表明,水稻根围和根内微生境是水稻相关颉颃细菌的主要宿居地,用颉颃细菌生防潜能测试指标可以初步判定其生防潜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