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加快建设黑龙江农业强省的对策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中就黑龙江省建设农业强省的实际状况,客观地分析了点龙江省实现农业强省的差距、 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建设农业强省的基本思路、发展规划和对策建议。


多聚鸟氨酸介导外源基因的直接转化法
《大豆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多聚鸟氨可以改变本来都带负电荷的原生质体或外源 DNA表面电性 ,使其中之一带正电荷 ,从而达到原生质体和外源 DNA正负相吸 ,并且促进外源DNA进入到原生质体中。本实验采用以多聚鸟氨酸改变外源 DNA表面负电荷为正电荷的方法。在大豆品种黑农 35和黑农 37的多聚鸟氨酸介导 BT基因的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而且转化效率达到 0 .33%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大豆种质的抗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大豆种质资源的抗病性和耐病性,旨在为有效的病害防治奠定基础。对来源于黑龙江省5个县(市)和1个国营农场的18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别出5个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其中两个小种的毒力公式分别为7和6,7,与国际上已报道的1号和13号小种相同,另外3个小种为未报道的新小种,1号小种为佳木斯优势生理小种。在145份黑龙江省大豆种质中,有10个选育品种、6个地方品种和19个育成品系抗1号小种,占鉴定资源的24.14%,其中地方品种中抗病材料仅为10.00%,这表明黑龙江省大豆抗性资源相对较少。在鉴定的选育品种和地方品种中未发现高耐品种。
气雾法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技术管理要点
《农业科技通讯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花卉的需求越来越旺,花卉产业在国内亦被公认为`朝阳产业'.金边瑞香是瑞香科瑞香属常绿灌木,其绰约风姿深受人们喜爱,由于生长慢,目前仍较名贵.金边瑞香组织培养虽早有报道,但`玻璃苗'和生根难仍是实现商品化生产的制约因素.本研究对上述难点进行重点试验,取得较好效果.它对于推动利用克隆技术生产金边瑞香种苗,实现金边瑞香的规模化生产,具有一定意义.现将金边瑞香组培快繁技术介绍如下: 1.植物名称:金边瑞香 (Daphne Odora Var. marginata). 2材料类别:嫩叶、茎尖. 3.培养条件:初代培养基: (1)MS+ BA2. 0mg/L(单位下同 )+ IAA0. 1; (2)MS+ BA2. 0+ NAA0. 1; (3)MS+ BA1. 0+ NAA0. 5.增殖、壮苗培养基: (4)MS+ BA0. 8+ NAA0. 5; (5)MS+ NAA0. 1+ CCC1. 0.生根培养基: (6)1/2MS+ NAA0. 2+ CCC2. 0; (7)1/3MS+ IAA0. 5+ NAA0. 5+ TA0. 5; (8)1/2MS、先 100× 10- 6NAA浸泡 2h. 上述培养基均含有蔗糖 3%,琼脂 8g/L, pH5. 8~ 6. 0, 121℃高温高压灭菌 20min.每天光照 16h, 40W日光灯,温度 (22± 2)℃. 4.生长与分化情况: (1)初代培养.取金边瑞香的茎尖或嫩叶,自来水反复冲洗后,用 0. 1%升汞浸泡 2min,再用 20%次氯酸钠消毒 10min,无菌水反复冲洗,接种于培养基 (1)(2)(3)上.经 15d培养,茎尖在 (2)(3)培养基上开始生长膨大,后生长停止,基部出现绿色愈伤组织,培养基 (1)上无动静;叶片经 25d培养,切口处微微翻卷并产生绿色愈伤组织,一般下部疏松上部紧实. (2)继代培养.①分化:继续在 (2)(3)培养基上培养或转接, 25~ 30d,致密愈伤组织处分化出大量健壮芽丛,疏松水浸状愈伤组织不分化丛生苗或产生玻璃苗.丛生芽分化速度培养基 (2)快于培养基 (3).在培养基 (2)(3) 上继续培养,丛生苗生长过快, 2周后 (2)上玻璃苗率在 50%以上, (3)上玻璃苗比例低,但亦较细弱.②壮苗:经过多次试验,容器内丛生苗达一定数量后及时转入培养基 (4)(5),可保证小苗生长健壮.并且细弱或玻璃苗转接到培养基 (5)上培养,可分化繁育出部分健壮小苗. (3)生根与移栽.健壮小苗转入培养基 (6)、 (7)、 (8),经 3周培养, (6)上不生根, (7)上生根率为 15%左右,根较粗壮但每株生根只有 2~ 3条, (8)上生根率达 80%,有良好根系.健壮小苗出瓶移栽,打开瓶口炼苗 2~ 3d,小心洗去根上附着的培养基,移入装有泥炭、蛭石和珍珠岩 (V/V=6∶ 2∶ 2)的基质中 (高温蒸汽消毒 ),湿度保持 80%以上,温度 15℃~ 25℃,成活率 95%以上. 气雾法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技术管理要点$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金光辉!邮编:315300


粳稻品种抗纹枯病性鉴定与筛选
《植物保护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90份粳稻品种进行抗纹枯病性鉴定与筛选,其结果无一免疫品种,抗病材料6份,占供鉴总数的32%,中感、感病及高度感病品种150份,占供鉴总数的789%。研究表明粳稻品种抗纹枯病性与抗稻瘟病性互不相关,与品种成熟期关系密切,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易感纹枯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