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猪肺炎支原体不同蛋白抗原检测疫苗诱导IgG产生规律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特异性好和敏感性高的ELISA用猪肺炎支原体抗原蛋白,作者分别将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和168株菌活疫苗分别经肌肉和肺内注射途径免疫猪,免疫后7、15、30和56d采集分离血清。以P97R1、P36、P46、DnaK单个蛋白和混合蛋白为猪支原体肺炎血清抗体ELISA用特异性蛋白抗原,与猪肺炎支原体IDEXX抗体检测试剂盒比较检测免疫后抗体的发生规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36和P97R1能够检测出比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DnaK和P46检测的抗体滴度变化趋势相一致,且检测的抗体高滴度维持时间较长;与其它抗原相比,混和蛋白在56d时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水平。混合抗原的检测结果与IDEXX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但检测敏感性比IDEXX高,且较IDEXX符合抗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合蛋白具有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可以更加准确地监测该病的感染或免疫状态。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IgG 疫苗 P97R1 P36 P46 DnaK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部分地区羊群边界病流行情况调查

中国兽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室从安徽某羊场发生腹泻的山羊病料中检测分离到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证明BDV在我国羊群中存在。为了进一步了解BDV在江苏羊群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收集江苏部分地区发生腹泻和健康羊群的血清和组织样品,采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测定分离毒株5′-UTR基因片段,与其他已报道的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绘制进化树。结果表明有27.4%(29/106)样品呈阳性,不同羊场BDV阳性率为0~67%,共分离到4株不同的BDV毒株,它们之间的同源性为73.9%~95.6%,而与其他BDV毒株的同源性为66.2%~91.6%。进化分析表明AH12-02与其他各毒株均较远,形成单独的分支,另3个毒株与BDV3型毒株关系最近。采用ELISA试剂盒对血清样品BDV抗体进行检测发现不同羊场抗体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0~100%),还有抗体阴性持续感染个体的存在。以上结果丰富了我国BD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为进一步探索BDV在我国羊群中的流行情况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边界病病毒 山羊 流行病学 RT-PCR 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DUS测试标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的构建

麦类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大麦种子的真伪进行有效监控,防止假冒伪劣品种进入市场,也为新品种登记测试以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参考,采用SSR标记技术对29个大麦DUS测试标准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的构建。利用筛选出的28对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共扩增出125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扩增出3~7个等位基因,平均4.46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29个品种中的PIC值为0.25~0.81,平均为0.62。聚类分析表明,29个大麦DUS测试标准品种可聚成4类,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这些材料首先按照穗棱型进行聚类,表明不同穗棱型品种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构建了29个大麦DUS测试标准品种在28个SSR位点上的指纹图谱。

关键词: 大麦DUS测试 标准品种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孔树脂纯化蓝莓果渣多酚及其组成分析

食品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孔树脂对蓝莓果渣多酚进行纯化,并采用HPLC-DAD-MS分析其多酚组成。结果表明:AB-8树脂的吸附量为24.38mg/g,解吸率为95.49%,并且达到吸附平衡与解吸平衡的时间较短,较适合蓝莓果渣多酚的纯化。最佳吸附条件为上样溶液多酚质量浓度2.6mg/mL、pH2、上样流速2mL/min;最佳洗脱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洗脱流速2mL/min,在此条件下,蓝莓果渣多酚纯度由11.05%提高到59.29%。HPLC-DAD-MS检测结果显示,蓝莓果渣多酚主要组分为7种花色苷,分别为飞燕草色素-3-半乳糖苷、飞燕草色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牵牛花色素-3-半乳糖苷、牵牛花色素-3-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锦葵色素-3-葡萄糖苷。

关键词: 蓝莓果渣多酚 大孔树脂 纯化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V2基因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植物病理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PCR的方法,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江苏分离物DNA中扩增到V2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其与报道的XH2分离物序列完全一致,核苷酸序列全长351 bp,编码115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约13 kD。将该V2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32a-V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可诱导1个分子量约为32 kDa的融合蛋白(含His标签)表达,经Ni+NTA亲和柱纯化,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TYLCV-V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Anti-V2,间接ELISA测定Anti-V2的效价达1∶655 360,Western blot及DIBA分析结果表明Anti-V2可与V2蛋白发生特异血清反应,可为进一步研究V2蛋白的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模化蛋鸡场鸡粪产生量及堆积过程中氮素的变化特征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准确了解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养分变化是畜禽粪便有效处理与利用的基础。以规模化蛋鸡场为对象,研究了产蛋期和生长期蛋鸡的鸡粪产生量、养分排出总量及其在冬春季节堆积过程中的养分变化。结果表明:蛋鸡产蛋期的鸡粪产出量为21.27 g/(只.d),为饲料摄入量的22.48%,氮磷钾养分总排出量为1.32 g/(只.d),为饲料养分摄入量的39.38%;生长期的鸡粪产出量为11.30 g/(只.d),为饲料摄入量的22.34%,氮磷钾养分总排出量为0.70 g/(只.d),为饲料养分摄入量的39.31%;鸡粪在堆积贮存过程中,堆积高度对氮素养分影响较大;鸡粪中的氮素形态主要为NH4+-N,并且易以氨挥发形式损失,冬、春季的氮素损失率均值分别为22.53%和19.49%;随着鸡粪堆积高度的增加,鸡粪含水率上升,全氮质量比下降,NH4+-N质量比上升,NO3--N质量比下降,氮素损失率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蛋鸡粪便 产生量 堆积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GE双标图和马克隆值选择的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纤维马克隆值是与纤维成纱品质密切相关的重要品质指标,也是长江流域棉花品质改良的主要制约因子。选择利用对目标环境代表性强的试验点进行区域试验布局有助于提高马克隆值育种效率和节省试验成本。GGE双标图是进行试验点代表性评价和选择最有效的统计和图形展示工具,已经在多种作物区域试验中用于品种稳定性和试验环境相似性分析,但在基于马克隆值选择的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中应用报道较少。本文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期间27组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中的15个试验环境基于马克隆值选择的鉴别力、代表性和理想指数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环境依理想度指数优劣排序为荆州市>黄冈市>南通市>九江市>岳阳市>射洪县>常德市>安庆市>武汉市>南阳市>南京市>慈溪市>襄阳市>简阳市>盐城市;从中筛选出最理想试验环境为湖北省荆州市,较理想试验环境为湖北省黄冈市、江苏省南通市和江西省九江市,这些试验环境对以长江流域为目标环境的广适性新品种选育和作为区域试验点鉴别理想品种的效率最高;而位于江浙沿海棉区的江苏省盐城市和浙江省慈溪市不适宜作为针对长江流域的马克隆值选择与推荐环境。本研究充分展示了GGE双标图在区域试验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也为以长江流域棉区为目标环境的广泛适应性和特殊适应性品种的马克隆值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马克隆值 GGE双标图 鉴别力 代表性 区域试验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炭角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3 CSCD

摘要: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得到大炭角菌子实体中的10个化合物,并运用氢谱、碳谱、二维核磁共振(1H-1HCOSY、HMQC、HMBC、NOESY)、高分辨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鉴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这10个化合物为xylarinone(1)、3,9-二羟基-3-甲基-6,8-二甲氧基-二氢蒽酮(2)、1-羟基-6,8-二甲氧基-2-甲基蒽醌(3)、xylactam(4)、neoechinulin A(5)、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6)、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7)、(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棕榈酸(9)、(2S,2'R,3S,4R)-2-(2'-羟基-十八碳酰胺)二十二碳烷-1,3,4-三醇(10)。该10个化合物均为大炭角菌中首次分离得到。

关键词: 大炭角菌 化学成分 蒽酮 内酰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物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解大豆分离蛋白(SPI)、尿素、三聚氰胺和甲醛为原料通过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有三嗪环结构的水解大豆蛋白基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SPI/MUF)胶黏剂。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及胶体流变性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UF中成功接入了大豆分离蛋白;TG分析表明该树脂具较高初始分解温度,至800℃时SPI/MUF残余质量28.84%,MUF的残余质量仍有22.13%,合成树脂热稳定性高于MUF胶;DSC表明SPI改性MUF胶固化温度降低,热稳定性提高;流变性分析表明加入氯化铵后,SPI/MUF的初始储能模量(G')提高,损耗模量(G″)降低,在70℃时树脂仍有较高的黏性。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水解物 改性MUF胶 性能表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微萃取条件对橙汁主要挥发性成分GC-FID测定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橙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方法进行测定。选取14种主要成分,比较固相微萃取过程中氯化钠添加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解吸时间对各成分测定峰面积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14种物质可分为两组,第1组有9种物质,其中包括5种C10H16的同分异构体以及辛醛、辛醇、香芹酮与巴伦西亚橘烯;第2组的5种物质中有3种为C10H18O的同分异构体以及丁酸乙酯和乙酸辛酯。对第1组物质影响最大的为氯化钠质量浓度,其次为解吸时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而解吸时间对第2组物质的影响最小。在橙汁体系中,不同结构组分对固相微萃取条件表现出的一致性,将为利用内标法或标准样品加入法同时定量橙汁多种挥发性成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橙汁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 峰面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