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20总吨远洋双甲板拖网渔船船型优化设计
《渔业现代化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和升级,逐步实现远洋渔船专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目标,依托渔船数字化研发平台,利用船型主尺度和主参数论证、渔船船型优化方法和综合性能分析、中小型渔船球艏球艉节能措施应用、渔船船机桨参数优化匹配研究、拖网渔船标准化配套高效捕捞机械液压传动系统研究等指导方法,系统开展了320总吨远洋双甲板拖网渔船船型优化设计.通过船型示范推广,证明了该船具有设计合理、配套设备技术先进、舱室布局合理,适航性、快速性、操纵性和安全性等综合性能相比同类船型优点明显,节能20%以上,经济效益可观;解决了远洋中小型拖网渔船总吨位受限下的船型优化及降阻节能和双甲板安全性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相关技术成果的应用对推进我国远洋拖网渔船更新改造工作将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及理化性质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南极磷虾肽(antarctic krill peptides,AKP)和FeCl2·4H2O为原料,以亚铁螯合率和螯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出南极磷虾肽-亚铁螯合物(antarctic krill peptide-ferrous chelates,AKP-Fe),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KP-Fe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肽铁质量比3∶1,螯合温度40℃,螯合时间40 min,pH值5.5,肽浓度4%,乙醇体积倍数6.在此条件下测得亚铁螯合率为77.25%,螯合物得率为41.0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AKP的氨基和羧基与Fe2+发生结合;扫描电镜分析显示AKP与Fe2+螯合后由松疏的片状结构变为颗粒状的聚集体.
关键词: 南极磷虾肽 肽-亚铁螯合物 制备 亚铁螯合率 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圆口铜鱼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
《中国水产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评价了4种稀释液(D15、D20、L1、D1), 3种抗冻保护剂[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甲醇(METH)]在3种体积浓度(7.5%、10%、12.5%, V/V)下对圆口铜鱼精液的冷冻保存效果,并比较了150 mOsm/kg NaCl与超纯水作为激活剂对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1组稀释液的精子活率(MOT)最高,为(74.64±13.17)%,与鲜精无显著差异(P>0.05);以10%甲醇作为抗冻保护剂的圆口铜鱼精子经超纯水激活后,测得MOT最高,达到(78.11±14.74)%,与鲜精无显著差异(P>0.05),精子运动速度达最大,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VAP(平均路径运动速度)分别达到(50.28±12.46)μm/s、(35.06±10.82)μm/s、(39.44±12.46)μm/s,精子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分别为(8.67±1.15) s、(33.33±5.00) s,显著低于鲜精(P<0.05); 7.5%甲醇组和7.5%二甲基甲酰胺组的MOT次之,分别为(77.71±17.74)%、(76.42±12.49)%,抗冻剂二甲基亚砜组的MOT显著低于甲醇组、二甲基甲酰胺组(P<0.05)。12.5%的3种抗冻保护剂中,几乎无精子存活;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抗冻剂保护下,10%甲醇组,相较于使用超纯水激活,用150 mOsm/kg NaCl激活后的精子活率和寿命更高,说明Na~+有延长冻精寿命,提高精子活率的作用。研究表明, D1+10%METH (7.8 g/L NaCl+0.5 g/L KCl+15 g/L葡萄糖+10%METH)可用于圆口铜鱼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为圆口铜鱼的繁育工作和种质资源保护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DAMS软件的回转式活鱼分级装置改进及运动仿真分析
《渔业现代化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活鱼分级过程中存在的损伤多、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回转式的活鱼分级装置改进方案,以齿轮齿条机构提升分级闸门的方式代替凸轮机构和弹簧回位机构转动分级挡板的方式,可降低制造成本和故障发生率.建立其三维模型并给出关键部件运动仿真的方法.首先以目标鱼外形参数和分级能力为基础,确定活鱼分级机结构和分级闸门关键参数,从分级草鱼厚度参数分析分级闸门开合的条件,并确定分级机设计参数.其次建立分级关键机构在回转过程中的运动学模型,设计分级调节轨道的轮廓线,对升降闸门进行运动分析.最后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分级机的虚拟样机,将虚拟样机导入ADAMS虚拟软件,设置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分级装置在电机转速为12 r/min运行时,分级闸门能完成3次上升动作且每次上升10 mm和1次回位动作,且每次上升或回位的时间能控制在1.25 s内,说明用齿轮齿条机构代替原机构同样可以达到运动要求.研究表明,回转式活鱼分级机具有稳定的机动性能,能够实现平稳的运动,满足活鱼分级的要求.该装置设计合理,为下一步试验样机设计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度尼西亚峇淡岛海域鱾新本尼登虫(Neobenedenia girellae)形态学及28S rRNA分子鉴定
《海洋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结合形态学与DNA分子标记等生物学手段,对印度尼西亚峇淡岛海域海水鱼类养殖中的本尼登虫(Isolate Batam, IB)进行形态学分析和种类鉴定。IB虫株在形态上与鱾新本尼登虫(Neobenedenia girellae)相似,属于新本尼登属。28S rRNA序列扩增得到序列为394 bp,与其他本尼登虫属比对相似性在85.86%~99.47%之间。进化树构建结果显示IB虫株与其他珻氏新本尼登虫(Neobenedenia melleni)和鱾新本尼登虫构成一簇,而本尼登虫自成一簇。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支持鱾新本尼登虫与珻氏新本尼登虫为同种异名的分类学观点,并将IB虫株定种为鱾新本尼登虫。
关键词: 新本尼登虫 形态鉴定 28S rRNA 印度尼西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罗非鱼养殖业的影响及灾后复产措施
《科学养鱼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2020年1月23日以来,湖北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由于正值春节假期,人员流动较大,导致疫情快速传播.由于此次疫情传染性强,各省市均采取了有力措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城镇地区"封城封社区",乡村"封村封路",人员流动性几近停止.此次疫情给渔业生产与销售带来极大挑战,而当前正是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流作用下沉降式网箱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20
摘要:为了给沉降式网箱的设计、选型以及养殖区域选址等提供数据参考,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设计的沉降式网箱为研究对象,在主尺度为90 m*6 m*3 m的试验水池内进行模型试验,将模型网箱固定在拖车前端,采用拖动模型网箱的方法研究网箱在浮、沉两种状态时的阻力性能.结果显示:网箱箱体浮态和沉态的整体受力均随流速增加而增大,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沉态比浮态的总受力值大8.3%~24.1%,因箱体采用铜合金网衣结构,使得箱体本身自重较大,建议使用大于250 mm管径的双浮管结构或者采用250 mm的三浮管结构以增加框架的整体浮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游鳙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淡水渔业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长江中游鳙(Aristichthys nobilis)群体的遗传特征,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长江中游石首、 监利和长沙3个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个微卫星位点中有8个为高度多态位点,4对为中度多态位点,群体的观察杂合度(Ho)为0.398~0.778,期望杂合度(He)为0.425~0.919,多态含量信息(PIC)为0.371~0.907,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95.60%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4.40%来自群体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44),石首和监利群体的遗传分化最小(Fst=0.00253),遗传距离最近(d=0.0319),监利和长沙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和遗传距离均最大(Fst=0.02369,d=0.0766).结果表明长江中游三个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长江中游干流群体与长沙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
关键词: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长江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IS的桑沟湾及周围海域海带养殖适宜性评价
《渔业科学进展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水产养殖面临用海冲突、单位面积和人均生产率偏低、养殖业的生态和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为充分利用海区的自然生产力,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需要对海区进行适宜性评价,选择最适宜的水域进行养殖。以桑沟湾及周围海域主要的养殖品种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作为评价对象,选取光照、温度、流速、无机氮、盐度、深度作为适宜性评价指标,利用遥感技术确定海区养殖布局,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模拟获取养殖海区环境参数数据,根据动态能量学(Dynamicenergy budget,DEB)模型——STELLA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并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海带生长相关环境因子的强制函数拟合得到单因子评分曲线进行评分。最后,采用线性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得到海带养殖适宜性评价结果。适宜性评价过程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GIS)作为技术支持,利用GIS空间插值功能生成光照、温度、流速、无机氮、盐度、深度专题图层,采用栅格计算功能对各专题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综合多因素的海带养殖适宜性评分和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显示,在不考虑用海冲突的情况下,桑沟湾及周围海域海带养殖适宜性分数分布在0~6.7范围内,分值主要集中在4~6分,属于中等适宜,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7%,最适宜和不适宜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和10%,无一般适宜区。评分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爱莲湾和楮岛东部海域周围,适宜性评分较低的区域主要位于近岸水深较浅的海域。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可进行水域空间规划和安排养殖生产计划,为管理部门开展养殖分区和海洋功能区划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魁蚶各组织溶菌酶活性对鳗弧菌侵染的响应
《水产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防治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对魁蚶等贝类的危害,本实验研究了魁蚶各组织中溶菌酶活性对鳗弧菌侵染的响应过程,以期探讨魁蚶体内溶菌酶的免疫功能。本实验采用注射活菌的方法侵染20月龄魁蚶个体,随机选取16只个体,在每只个体的斧足处注射1 mL(约1×10~9个)鳗弧菌菌悬液作为感染组;随机选取16只个体不注射鳗弧菌作为对照组。两组魁蚶分别于洁净海水中暂养4、12、24和48 h后,每组随机取4只魁蚶个体的血液、外套膜、鳃、斧足、肝胰腺和闭壳肌等组织,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其溶菌酶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对于鳗弧菌的侵入,魁蚶血液中溶菌酶含量由正常低值迅速增高并一直维持较高的含量,说明血液是魁蚶机体防御病原菌的主要免疫组织之一;魁蚶外套膜在无感染的情况下,对外界水环境的干扰始终保持较高的溶菌酶含量;鳃、斧足的溶菌酶含量均在注射细菌24 h之后明显高于正常值,说明外套膜、鳃、斧足作为魁蚶机体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屏障也能应对病原菌入侵,但反应较血液延迟;肝胰腺和闭壳肌的溶菌酶含量变化不明显,推测肝胰腺和闭壳肌不是魁蚶的重要免疫组织或器官。本实验结果可为魁蚶抗病选育及免疫机理方面的研究提供相关的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