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茄种质抗黄化曲叶病毒病Ty-1基因的分子标记分析与田间抗病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利用SNP分子标记对12份番茄种质的Ty-1基因连锁标记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田间鉴定方法,综合评价番茄种质资源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FQSH1、FQSH4、FQSH5、FQSH10、FQSH11和FQSH25为纯合抗病资源(基因型Ty-1/Ty-1),田间表现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FQZJ6和FQSH34为杂合抗病资源(基因型Ty-1/ty-1),田间表现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野生2、FQZJ4、FQZJ9和野生3为感病纯合资源(基因型ty-1/ty-1),其中FQZJ4田间表现为抗病,其他为感病。分子标记分析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油茶枝浸提液对茶薪菇菌丝酚类物代谢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未添加油茶枝浸提液的培养基为对照,比较添加2%,4%,8%油茶枝浸提液的茶薪菇液体培养效果,探讨对菌丝生物量、胞内外总酚含量,以及菌丝体提取液和发酵液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抗脂质过氧化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枝浸提液作为营养添加底物,可明显促进菌丝生长及其对酚类物的代谢转化,且作用效果随添加水平而增强,以8%添加量为最佳。浸提液的营养底物具有明显的优化菌丝的体外抑制卵黄脂质过氧化作用,8%添加组较CK组提高89.4%;菌丝的体外羟自由基清除作用却依添加水平而降低,8%添加组较CK组降低25.7%。受基质浸提液对菌丝胞外代谢转化作用的影响,发酵液中残留总酚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特性随添加水平而提高,尤以对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优化效果明显。研究证实,8%油茶枝浸提液为最佳添加水平。


槐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注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槐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对槐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槐猪和杜洛克猪分别获得36 177 844和34 496 450条可用读段,且与猪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分别为78.71%和80.09%.槐猪和杜洛克猪间共有953个差异表达基因,以杜洛克猪为对照组,槐猪与之相比,有589个上调基因和364个下调基因.槐猪和杜洛克猪的差异表达基因共分类到48个基因本体(GO)条目中,其中,细胞组分13个、分子功能12个和生物学过程23个.显著富集的KEGG通路共计6个,其中,PPAR信号通路是与调节脂类代谢显著相关的通路.


茶树抗寒基因CsCBF1与CsICE1低温下的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茶树抗寒转录因子基因CsCBF1与CsICE1的表达特性,以茶树幼苗为试验材料,根据其他已知植物的抗寒转录因子基因CBF1与ICE1序列,通过同源克隆法获得茶树中相对应的同源基因CsCBF1与CsICE1的保守区域,长度分别为456 bp与643 bp,经比对确定为CBF与ICE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中CsCBF1与CsICE1型基因,因此命名为CsCBF1与CsICE1。荧光定量PCR分析CsCBF1与CsICE1基因在冷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在4℃处理8 h时表达量最高;在茶树叶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根、茎、花。低温下CsCBF1与CsICE1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并且在抗寒性较强的种质(0306I和黄旦)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抗寒性相对较弱的种质(0306F和0306D)。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CsCBF1与CsICE1基因在茶树耐低温胁迫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水稻研究所召开强优势杂交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
《福建稻麦科技 》 2016
摘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各承担单位协同攻关,促进水稻育种材料与技术方面的交流,2016年9月19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杂交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沙县夏茂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基地,福建省农科院谢华安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志强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