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荔枝机械化收获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农业工程 》 2025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荔枝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机械化收获是荔枝产业迈向更高台阶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荔枝机械化收获程度较低,荔枝相关机械装备也是农机领域的薄弱之处。对我国荔枝机械化收获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重点阐述国内外在荔枝采收、检测、运输等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多种荔枝机械化收获机械进行分析比较。针对我国荔枝机械化收获技术上的不足,以及荔枝种植规模大、种植区域集中、多丘陵山区种植的特点,提出全程机械化收获是荔枝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并对荔枝生产的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及政策导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荔枝机械化收获进一步发展与研究提供借鉴。


茄子全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
《园艺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中国重要的茄科蔬菜之一,其具有十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茄子种质资源进行精准评价是利用茄子种质资源的基础。利用40份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种质资源的重测序数据,筛选了268个SNP位点用于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ARMS)-SNP标记的开发,成功获得原创性的120个PARMS-SNP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对224份茄子高代自交系进行基因分型,并进一步进行群体结构、PCA主成分分析和遗传树分析。结果表明该224份材料可以分为两个组。同时根据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值筛选了48个核心PARMS-SNP标记,并且构建了能够将224份材料进行区分的指纹图谱。


果实套袋在菠萝蜜栽培管理中的应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为探明果实套袋在菠萝蜜栽培过程中对果实病虫害发生率、农药使用率及品质的影响,为菠萝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支撑。以10个菠萝蜜品种珍珠果、香饮所11号、香饮所18号、泰国四季红、马来西亚1号、马来西亚2号、马来西亚3号、马来西亚4号、马来西亚5号和马来西亚6号为试验材料,计算套袋和未套袋果实的病虫害发生率及新增虫孔数,评价果实果皮及果肉色泽等外观品质,测定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统计整个生长季节的农药使用次数及施用量。结果表明:10个品种未套袋果实的软腐病发生率为10.48%~25.00%,套袋果实的软腐病发生率仅为0~2.62%,套袋后软腐病发生率降低77.55%~100.00%;各品种未套袋果实的炭疽病发生率为10.00%~30.24%,套袋果实的炭疽病发生率为0~4.56%,套袋后炭疽病发生率降低69.99%~100.00%;黄翅绢丝野螟在各品种未套袋果实的发生率为23.33%~37.50%,套袋果实的发生率为4.00%~8.33%,套袋后发生率降低74.62%~88.35%;各品种套袋果实的新增虫孔和出虫数均显著少于未套袋果实;与未套袋果实相比,套袋果实果形更加饱满,果面更加光洁,果皮着色均匀;未套袋果实果形存在畸形和果皮着色不均匀等缺点;套袋对10个品种菠萝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菠萝蜜果实套袋后化学农药使用减少5次、施用量减少85.87%。综上,果实套袋可作为菠萝蜜的一种生态友好管理方法,在减施化学农药的同时,可减轻菠萝蜜病虫为害,且不降低果实品质。
关键词: 菠萝蜜 套袋 病虫害 色泽 可溶性固形物 农药使用率


乙烯利调控橡胶树胶乳产量和品质的阈值分析
《森林工程 》 2025
摘要:分析乙烯利(ETH)、乙烯利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和半胱氨酸(CYS)对橡胶树胶乳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并计算剂量阈值。采用优化的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三因素(ETH,1-MCP,CYS),四水平(3种试剂各4个含量),共14个处理,用于涂施橡胶割面橡胶树割面,分别测定橡胶树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干含)、分子量、塑性初值、塑性保持率和门尼黏度等关键指标,并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个处理橡胶树后产量、干含等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数均分子量与重均分子量、门尼黏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83,与多分散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塑性初值与门尼黏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多分散性与门尼黏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9。分别建立以干含等指标为核心的回归方程,计算出的乙烯利的最高体积分数是0.15%,1-MCP的最高体积分数是1.08%,CYS的质量浓度是0.41 g/L。优化的正交试验方法可有效地计算排胶调节剂的阈值,为后续试验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基于HS-SPME-GC-MS和E-nose分析不同温湿度贮藏条件下变质毛椰子果中椰肉的挥发性物质变化
《现代食品科技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G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对未贮藏正常新鲜毛椰子果椰肉和三种不同温湿度(25 ℃/70%、35 ℃/80%和45 ℃/90%)贮藏条件下的变质毛椰子果椰肉中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借助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差异和特征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显示,利用HS-SPME-GC-MS 分析变质后椰肉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都有所增加(种类从30种分别增加到45、40和39种,总含量从50.51分别增加到53.32、50.21和90.16 μg/g),而酯类物质含量却降低(从15.30 μg/g分别降到7.71、7.94和13.92μg/g).PCA和OPLS-DA均能将四种椰肉进行有效区分,并分别筛选出5、9、6和9种特征挥发性物质.E-nose结果表明变质果椰肉在W2W(对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敏感)的响应值(13.19、5.16和5.39)显著高于FCM(4.80).通过利用E-nose对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的分析有望进行变质毛椰子果椰肉的筛选.该研究为探索变质毛椰子果快速筛选的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提高后续产品品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变质毛椰子果椰肉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嗜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性质表征及其在果胶低聚糖制备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A)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实现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HBFH5来源的嗜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的异源表达及性质表征,并探究其制备菠萝皮果胶低聚糖(pectin oligosaccharides,POS)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属于GH28家族,蛋白分子质量为39.2kDa,最适温度为70℃,在55℃处理1h酶活力基本维持稳定;最适pH值为5.0,在pH2.0~12.0范围内处理1h能维持80%以上活力;对多种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具有较强的抗性。以多聚半乳糖醛酸为底物时,重组酶AfPGA的Km为1.05 mg/mL,Vmax为52.6μmol/(min·mg)。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发现,常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DPG2的均方根偏差和均方根波动均高于嗜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除此以外,重组酶AfPGA制备的菠萝皮POS具备较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明显抑制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志贺氏菌(Shigella)生长,同时菠萝皮POS还具备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本研究丰富了嗜热半乳糖醛酸酶资源,可为该酶在POS的制备应用中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嗜热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果胶低聚糖 抑菌活性 抗氧化性


不同树龄橡胶林黏土矿物组成及钾素形态特征
《土壤通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热带地区橡胶林土壤中黏土矿物组成和不同形态钾含量随树龄增长的演变规律以及影响因素,为我国热区橡胶林的钾素科学管理和持续健康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海南岛西部橡胶主产区选择 4片不同树龄(10 a、20 a、30 a和 40 a)的橡胶人工林,采集 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和 80~100 cm土壤剖面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形态钾含量,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黏土矿物组成.[结果]水溶性钾(WSK)和交换性钾(EK)均受树龄和土层深度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其中0~20 cm土层的WSK随树龄的增长呈增加的趋势,EK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缓效钾(SAK)和全钾(TK)仅受树龄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中,10 a树龄的橡胶林土壤中TK显著低于 20~40 a树龄.随树龄的增长,高岭石相对含量减少,而水云母相对含量增加,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EK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全氮(TN)含量以及碳氮比(C/N)呈极显著正相关,而TK与pH和C/N间呈极显著正相关;WSK、SAK以及TK含量与高岭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水云母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综上所述,橡胶树龄显著影响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及黏土矿物组成,随树龄增长,高岭石向水云母转化,进而提高了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对交换性钾具有正向调控作用.因此,在橡胶生产中可通过有机质培肥来促进土壤钾素有效性提升.研究结果对橡胶林钾素的科学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新会计法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研究
《中国农业会计 》 2025
摘要:2024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新会计法”),并于当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会计法首次将单位内部控制写入会计法,为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实施、报告编报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常见问题展开探讨与分析,结合新会计法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把法治思维运用到内部控制工作中,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管理。


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生态循环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获取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综述植物吸收碳源的机制及富碳有机肥的应用进展,阐明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碳循环路径及大小分子有机碳转化规律,为矿物质与有机质协同调控的肥料体系优化、农业固碳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归纳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富碳有机肥料的应用研究。植物吸收和利用碳元素方面的研究进展代表性成果为:(1)归纳并完善了植物根系和土壤碳输入输出生态系统图,发现了土壤中的碳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的新途径。(2)探索了生态循环中动植物遗体及排出物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研究进展,获得了大小分子碳水化合物间相互转化的成熟体系。(3)大量农作物试验证实,植物的营养物质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比例合适的矿物质、有机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关键词: 植物 碳源 途径 小分子碳水化合物 微生物 研究进展


基于模糊数学和熵值法综合评价兴隆热带植物园对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
《现代园艺 》 2025
摘要:植物是影响人类情绪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植物对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对象,调研不同人群对植物园满意度,建立兴隆热带植物园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模糊综合评价法、熵值法和数理统计对兴隆热带植物园满意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热带植物园对缓解精神压力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景观特色、科教特色、设施特色及人文特色4个评价指标中,景观特色中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人群满意度最高,也是需求度最高的因素,对缓解人群情绪压力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模糊数学 熵值法 缓解精神压力 兴隆热带植物园 评价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