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保鲜剂结合抗菌袋包装处理对黄豆芽贮藏品质的影响
《包装与食品机械 》 2024
摘要:为研究不同保鲜剂结合抗菌保鲜袋处理对萌发后的黄豆芽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乙烯吸收剂和浓度为0.6 mmol/L的褪黑素、1.5%的H2O2,1μL/L的1-MCP对采后黄豆芽雾化熏蒸5 min,以无处理的黄豆芽样品作为对照,于2℃,相对湿度为90%的环境中贮藏,定期测定黄豆芽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贮藏第7 d,乙烯吸收剂处理组黄豆芽褐变指数仅为CK组的62.1%,硬度、过氧化氢清除率分别比CK组高56.7%和44.4%,其中以褪黑素处理黄豆芽效果最好。研究为黄豆芽贮藏寻求最适的保鲜材料提供理论支持。


IGF1、CoQ10、MT联合添加缓解热应激对牛IVF囊胚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1,IGF1)、辅酶Q10(coenzyme Q10,CoQ10)及褪黑素(melatonin, MT)联合添加对牛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以及热应激囊胚的影响。本研究于屠宰场采集牛离体卵巢,于实验室抽取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 COCs),在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 IVM)液及牛胚胎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 IVC)液中添加IGF1、CoQ10及MT,检测各添加方式对牛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牛卵母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ΔΨm)的影响;在囊胚期施加41℃热应激,检测热应激及联合添加对牛IVF囊胚发育能力及凋亡水平的影响,并利用qRT-PCR检测囊胚中胚胎质量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各组试验均重复3次。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组(CT-0组)相比,联合添加IGF1、CoQ10及MT组(ICM组)卵母细胞成熟率((90.40±2.06)%vs.(65.41±0.63)%)、卵裂率((93.33±1.96)%vs.(59.77±2.93)%)及囊胚率((51.43±5.34)%vs.(26.92±3.24)%)均显著提高(P<0.05);ICM组牛卵母细胞ROS水平显著降低;ΔΨm显著提高(P<0.05)。与热应激组(HS组)相比,联合添加IGF1、CoQ10及MT(ICM+HS组)显著提高了囊胚扩张率((62.00±2.97)%vs.(30.77±8.66)%,P<0.05),抑制了热应激囊胚细胞凋亡,并提高了IGFBP3、ATP1A1、DSC2及IFNT2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综上表明,联合添加IGF1、CoQ10及MT有效提高牛卵母细胞发育能力,降低ROS水平,提高ΔΨm。热应激降低牛囊胚扩张率,促进牛囊胚细胞凋亡,影响囊胚质量,而联合添加IGF1、CoQ10及MT缓解了热应激损伤。


南疆地区复种早熟粮饲兼用玉米叶绿素荧光特征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南疆地区复种早熟粮饲兼用玉米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以及不同密度下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南疆地区复播玉米种植技术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育早熟粮饲兼用玉米杂交新品种XL1822和XL1903为材料,设置高、低两种密度(9.00×10~4和11.25×10~4株/hm2),研究两个玉米品种高、低密度下叶片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结构等的差异。【结果】XL1822低密度处理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叶片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L)、PSⅡ反应中心活性较高;XL1903高密度处理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叶片Y(Ⅱ)、qL较高。XL1822低密度处理在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叶片SPAD值略高于高密度。XL1903高密度处理全生育期叶片的SPAD值较高。XL1822低密度籽率产量为925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为15 590 kg/hm2,显著高于高密度处理。XL1903高密度籽率产量为9065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为19 095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结论】较高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和SAPD值为玉米产量形成和干物质积累奠定基础。极早熟品种XL1822低密度处理、早熟玉米品种XL1903高密度处理在关键生育时期植株Y(Ⅱ)、qL、PSⅡ反应中心活性较高,因此XL1822种植密度为9×10~4株/hm2,XL1903种植密度为11.25×10~4株/hm2时在南疆地区可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 复种 早熟 极早熟 叶绿素荧光特征 粮饲兼用 产量


固相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辣椒红色素中的苏丹红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辣椒红色素中4种苏丹红染料的方法。[方法]辣椒红色素样品经正己烷提取,分子印迹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ZORABX SB-Aq C18(3.0 mm×100 mm, 3.5μm)分离,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ESI+电喷雾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对辣椒红色素中苏丹红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4种苏丹红染料在10~200 ng/mL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μg/kg,定量限为10μg/kg,加标量为10、20、50μg/kg(n=6)时,平均回收率为71.0%~119.0%,相对标准偏差为1.53%~6.18%。[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辣椒红色素中4种苏丹红染料的定性定量分析。
关键词: 辣椒红色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 苏丹红


外源亚精胺对枣树抗高温胁迫的调节机制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早熟优'枣树为试材,设置常温喷蒸馏水(HckW)、高温喷蒸馏水(HW)、常温喷1 mmol·L-1亚精胺(HckS)、高温喷1 mmol·L-1亚精胺(HS)4个处理,研究了亚精胺对枣树抗高温胁迫的调节机制,以期为枣树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的枣树生长指标增长速度显著低于常温对照和喷施亚精胺处理的枣树;高温处理的枣树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Pro)含量均显著升高;高温下喷施亚精胺(Spd)的枣树叶片内源脱落酸(ABA)含量先升后降;内源腐胺(Put)、精胺(Spm)、Spd含量上升明显,在处理7d后基本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喷施亚精胺之后缓解了枣树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新疆制种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收获
《新疆农机化 》 2024
摘要:收获是制种玉米种植的重要环节,制种玉米收获分为种子收获和秸秆收获,种子收获有带皮果穗收获、不带皮果穗收获和籽粒收获三种方式,带皮果穗收获对种子的损伤和浪费量最小,但是对种子加工生产线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不带皮果穗收获。秸秆收获有青贮收获和黄贮收获两种方式,制种玉米父本青贮收获缺少成熟可用的收获装备,未考虑农药残留的影响,黄贮收获时过多的注重经济收益,而未考虑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制种玉米收获质量,需要提高整个制种行业技术水平,加强规范,才能实现制种玉米种植高质量、高收益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改进U-Net的冬季休眠期矮化苹果树修剪枝条分割方法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冬季休眠期矮化苹果树果园修剪中人工修剪及半自动化修剪作业效率低的问题,在U-Net网络模型基础上,通过VGG16与U-Net结合构建改进的U-Net网络模型,采用VGG16作为上采样特征提取网络,运用注意力机制SEnet增强图像特征提取能力,提升分割精度,进而与下采样提取的图像特征进行融合,实现端到端图像分割效果。结果表明,测试集上SE2网络模型(改进U-Net网络模型)的MIo U、MPA均大于原始U-Net网络模型;在SE2网络模型中,当r=8时测试集的MIo U、测试集的MPA、训练集的Fscore、测试集的Fscore均最大,分别为89.59%、94.17%、0.942 806、0.944 506;在试验台上对SE2网络模型(r=8)进行性能验证,表明SE2网络模型(r=8)分割性能较好。
关键词: 改进U-Net 网络模型 冬季休眠期 矮化苹果树 修剪枝条 分割方法


不同穴播方式对滴灌冬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 2024
摘要:为探究不同穴播方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生育进程的影响,明确滴灌条件下冬小麦的最佳穴播方式,以新冬53号为供试材料,采用两因素(穴距和穴播粒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穴距和每穴粒数处理对新冬53号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1H3处理组合的产量最高,达9 578.10 kg/hm2,比平均产量高12.06%;试验因素中穴播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各处理呈显著性差异,以每穴种植5粒时产量最高。穴距相同时随着穴播粒数的增加,主茎穗表现为H4>H3>H2>H1,而分蘖穗趋势与之完全相反;穴播粒数相同时随着穴距的增加,主茎穗表现为R1>R2>R3>R4,分蘖穗表现为R1


饲粮中添加不同饼粕源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饼粕源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120头体重[(8.42±0.76)kg]接近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4个试验组(M组、K组、H组和F组)分别用6%的不同饼粕源发酵饲料替代基础饲粮中6%的豆粕,其中,M组为发酵棉籽粕,K组为发酵葵花籽粕,H组为发酵红花籽粕,F组为复合发酵饼粕(发酵棉籽粕、发酵葵花籽粕和发酵红花籽粕按照3∶1∶1混合而成).预试期5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有改善的趋势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F组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2)H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F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有机物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3)F组的粪便中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4)各试验组的粪便微生物Ace指数、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升高(P<0.05),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主坐标分析显示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出现不同的聚类;各试验组粪便中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土孢杆菌属(Terrisporobacter)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6%不同饼粕源发酵饲料可以改善断奶仔猪的肠道菌群组成,且对生长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复合发酵饼粕可以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
关键词: 饼粕源发酵饲料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肠道菌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