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典型绿洲灌区土壤理化性状与盐分离子分布特征
《农业机械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盐渍化和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制约新疆绿洲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土壤理化性状与盐分离子分布特征是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和绿洲灌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北疆玛纳斯河灌区、南疆阿克苏河灌区和喀什噶尔河灌区(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土壤(0~500 cm)养分含量、含盐量及其离子组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玛纳斯河灌区和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玛纳斯河灌区表层土壤(0~30 cm)和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含量和pH值平均值高于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100~5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含量平均值低于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表层土壤(0~30 cm)全盐量和电导率平均值比玛纳斯河灌区分别高21.14%和8.53%,60~100 cm土层比玛纳斯河灌区分别低17.55%和16.50%。玛纳斯河灌区和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土壤阳离子均以Na+和Ca2+为主,阴离子均以SO42-、Cl-为主,Na+和SO42-分别为玛纳斯河灌区和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含量最高的盐基离子。玛纳斯河灌区表层土壤(0~30 cm)53.85%属于盐渍土,30~60 cm土层50.00%属于中度和重度盐渍土,60~100 cm土层25.00%属于重度盐渍土,硫酸盐型盐渍土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土。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表层土壤(0~30 cm)78.26%属于盐渍土,其中重度盐渍土占比最高,30~60 cm土层60.86%属于轻度和重度盐渍土,60~100 cm土层39.13%属于非盐渍土,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土占比最高,其次是硫酸盐型盐渍土。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绿洲灌区盐碱地综合利用和作物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Fuzzy-PID的棉花打顶升降装置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棉花打顶机作业过程中由于仿形时与刀盘移动滞后、定位精准度低,导致的棉花漏打、过打及伤苗的问题,基于模糊控制技术对棉花打顶装置高度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以3MDZF-6棉花打顶机升降系统为分析对象,确定了刀盘在升降过程中的定位精度要求。以液压阀-液压缸为对象,在AMESim中建立打顶升降装置的控制模型,并将其导入到MatLab中,设计相应的模糊规则和模糊控制器,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从超调量和响应时间两方面验证了PID和模糊PID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PID参数分别为100 800、500、30时,输入信号达到稳态的响应时间为0.55s;模糊PID控制下输入信号达到稳态的响应时间为0.31s。经过对比分析固定参数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在不同扰动下的控制效果,发现模糊PID控制系统的超调量为0.84%,输入信号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为0.39s,小于固定参数PID的0.64s。该方法实现了打顶升降装置的位移控制,提高了刀盘的定位精度及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可为棉田环境下的棉花打顶升降装置的精确控制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 棉花打顶机 升降装置 高度控制 模糊PID 仿真研究


H2O2纳米雾化结合微孔保鲜袋对新疆蟠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保持蟠枣果实采后贮藏品质和商品性,以新疆蟠枣为试材,考察H2O2纳米雾化结合微孔保鲜袋处理对蟠枣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使用微孔保鲜袋包装处理的蟠枣在贮藏20 d后出现明显的失水皱缩,品质显著下降;微孔保鲜袋包装结合1%H2O2纳米雾化处理保鲜效果显著优于仅使用微孔保鲜袋,可显著抑制果实失水软化、红变,延缓蟠枣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维生素C(vitamin C,VC)等物质的损失速率,维持相对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之间显著相关。因此,微孔保鲜袋包装结合1%H2O2纳米雾化处理是一种应用于蟠枣采后贮藏的有效保鲜方法。
关键词: 新疆蟠枣 H2O2纳米雾化 微孔保鲜袋 抗氧化酶 相关性分析


小麦TaMKK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在生育周期内会遭遇多种非生物胁迫,制约小麦的生长发育。为了提升小麦新品种的抗逆性,本研究基于MAPK抗逆性基因开展实验,以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3号’为实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MKK2基因,暂命名为TaMKK2,对其编码的基因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该基因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和原核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531 bp,含有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7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约20.07 kD,等电点为8.37;与山羊草、二穗短柄草MKK2基因的亲缘性较近;理论定位于细胞核上,然而实验操作未能检测到荧光信号;各诱导条件下目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复性后得到大小为20.07 kD的目的蛋白。本研究结果为小麦应对非生物胁迫以及利用基因育种技术改良植物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


绵羊MYL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组织表达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YL)基因家族在绵羊中的分子进化关系及表达变化,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绵羊MYL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系统分析。各选取了3只军垦白肉羊、新疆细毛羊和湖羊成年公羊各组织样品,采用qRT-PCR方法验证家族成员MYL1、MYL6B和MYLPF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2个MYL基因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编码由147~211氨基酸组成的亲水性蛋白质,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根据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和基序分布等特征,可以将这些基因家族成员分为3个组。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MYL2和MYL10、MYL2和MYLPF存在片段复制,且这些片段受到较强的选择压力。蛋白互作网络显示MYH10与绵羊MYL家族成员均存在互作关系。MYLs的组织表达模式差异较大,其中MYL1、MYL2、MYL6B和MYLPF在骨骼肌组织中高水平表达。基因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扩增得到目的基因的CDS全长,qRT-PCR结果表明,MYL1、MYL6B和MYLPF在军垦白肉羊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00 1),并且在军垦白肉羊骨骼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湖羊和细毛羊(P<0.000 1)。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绵羊MYL基因家族的功能以及优化绵羊肉用性能提供了线索。


1株ST515型多重耐药单增李斯特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1株分离自调理肉制品的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携带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可移动元件情况以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以1株从新疆某地的调理肉制品中分离获得的LM菌株LM5567为研究对象,通过VITEK-2 Compact和AST-GP67药敏卡检测LM5567菌株耐药性;经全基因组测序后,对LM5567菌株进行功能注释、分子分型、遗传进化关系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及可移动元件携带情况分析.[结果]LM5567菌株对苄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等抗菌药均有耐药性,其基因组全长为2.974 Mb,包含2 941个编码基因.通过GO注释共获得2 144个基因,包含了50种功能特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显示,LM5567菌株为ST515型,与分离自不同国家的复合克隆系(clonal complex, CC)CC1菌株具有较近亲缘关系.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表明,LM5567菌株与来自加拿大的菌株02_17924b、02_1103和1株来自波兰的菌株220的突变位点最少,该菌株携带88个毒力基因和6个耐药基因,存在1个转座子Tn6009并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结论]食源性LM5567菌株为ST515型多重耐药菌株,基因组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1个转座子,具有发生耐药性转移的潜力,存在通过食物链传播引起人类李斯特菌病的潜在风险.


1株B基因型牛副流感3型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新疆某集约化牛场1~6月龄犊牛群中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的感染情况,对采集的60份犊牛鼻拭子样品进行RT-PCR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BPIV3核酸阳性率为11.67%。从核酸阳性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BPIV3,并命名为XJ21032-1(45),其基因组全长为15 512 bp;遗传进化分析表明,XJ21032-1(45)属于BPIV3 B基因型,该分离株与澳大利亚的BPIV3 B基因型参考株Q5592(EU277658)的同源性最高为93.4%。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了1株B基因型BPIV3,证实B型毒株在我国的存在和流行,为BPIV3疫苗研发提供了原材料,也有助于我国BPIV3分子进化规律及溯源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牛副流感病毒3型 B基因型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咸水灌溉下设施番茄水盐生产函数构建及产量预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南部地区设施番茄品种“秦岭蔬越”为研究对象开展咸水灌溉试验,设置4个咸水矿化度,分别为T1(2 g·L-1)、T2(4 g·L-1)、T3(6 g·L-1)和T4(8 g·L-1),以淡水灌溉为对照(CK),采用修正后的Jensen模型构建咸水灌溉条件下设施番茄水盐生产函数,估算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番茄产量。结果表明,连续灌溉高矿化度咸水导致番茄减产,初始灌溉矿化度为2~4 g·L-1咸水可确保番茄产量和IWUE。大于4 g·L-1咸水灌溉抑制作物生长且减产严重。土壤含水率和盐分随土层深度逐渐降低,40 cm深处达到含水率峰值,盐分主要聚集在浅层且盐分含量随咸水矿化度增高;番茄耐盐能力早期较弱而后期增强,番茄不同生育期盐分敏感指数σ为苗期>开花结果期>结果盛期>结果末期。开花结果期对水分敏感性最强,水分敏感指数λ依次为开花结果期>结果盛期>苗期>结果末期;基于Jensen模型构建设施番茄水盐生产函数对产量估算精度较高,R2>0.96,可用于指导新疆南部地区设施番茄咸水灌溉管理。综合考虑咸水灌溉对番茄产量及土壤水盐变化,建议新疆南部地区设施番茄微咸水滴灌最优方案为:在非连续咸水灌溉条件下,苗期、开花结果期采用淡水充分灌溉,结果盛期、结果末期采用亏缺灌溉和咸水矿化度为2~4 g·L-1的微咸水灌溉组合。通过构建咸水灌溉条件下设施番茄水盐生产函数,为作物水盐精准管理及咸水资源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关联分析及优异等位基因挖掘
《生物技术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株型是影响棉花机械化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开展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可为棉花株型分子育种提供标记及材料来源.[方法]以 403 份陆地棉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 201 对多态性SSR标记,对 6 个环境 4个株型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挖掘株型性状优异等位基因.[结果]6 个环境中株高、果枝始节高、果枝始节位和果枝数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 13.70%、21.51%、14.18%和 11.51%,广义遗传率为 46.24%-74.15%;201 对标记共产生 394 个多态性等位变异位点;能同时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P<0.01)和 2 个以上环境中检测到显著(P<0.05)关联的位点共38个,包括与株高关联的位点16个、与果枝始节高关联的位点6个、与果枝始节位关联的位点11个、与果枝数关联的位点5个,5 个位点同时与多个性状关联;鉴定到含有目标性状优异等位基因的材料 31 份,其中 6 份材料同时携带多个优异等位基因.[结论]在 403 份陆地棉自然群体中,鉴定到 38 个与 4 个株型性状关联的标记位点,发掘出 31 份含有优异等位基因的典型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