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HD1基因在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性别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准确鉴定出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的性别,本研究基于CHD1基因在不同性别鸟类基因组中的大小差异,建立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性别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首先提取美国王鸽和绿壳蛋鸡基因组DNA,应用引物对2550F/2718R扩增CHD1基因第17、18外显子及之间的内含子区域,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结果并进行测序验证。PCR扩增结果表明,雄性个体只有1条条带,而雌性个体都是2条条带,基于PCR技术的性别鉴定结果与人工鉴定的结果一致。测序结果显示,CHD1基因在美国王鸽基因组上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593 bp和447 bp;在绿壳蛋鸡基因组上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682、656 bp和448 bp。目的片段中外显子长度均为169 bp,保守性好,同源性为100%。但内含子序列在2群体间的同源性较低,片段大小差异主要是由Z染色体上CHD1基因内含子区变异引起的。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CHD1基因序列大小差异的肉鸽和绿壳蛋鸡性别鉴定方法,为开展精准选种选配提供了技术指导。
关键词: 性别鉴定 CHD1基因多态性 美国王鸽 绿壳蛋鸡 PCR


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基因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1B,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最大。BMPR-1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多羔主效基因,其编码区的A746G突变导致蛋白质序列中第249位的谷氨酰胺被置换为精氨酸(Q249R),最终能够引起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增加。作者介绍了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及其突变体FecB(A746G)的发现与结构,简述了该基因分子方面的作用机理,对BMP/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绵羊繁殖之间的联系,并简单分析了FecB突变后对绵羊卵巢、卵泡等组织细胞功能,激素调节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BMPR-1B基因的了解,为研究人员探明该基因诱使绵羊等动物提高产羔数的调控机制,相关配体、调控因子和上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以及加快哺乳动物高效育种繁殖、扩大种群规模和多胎品系的建立,增加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 FecB 绵羊


彩色棉品种金垦棕1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棉花 》 2024
摘要:彩色棉金垦棕11号于2022年8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定。该品种株型较紧凑、长势较强,茎秆粗壮、抗倒伏;吐絮集中,含絮力适中,絮色棕色,适应机械采收。2017―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彩色棉组)平均结果:金垦棕11号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45.7 kg、133.3 kg和133.1 kg,分别较对照新彩棉20号增产15.5%、7.8%和7.7%。概述了金垦棕11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彩色棉 金垦棕11号 品种选育 优质 抗病 栽培技术


农用无人机施药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无人机施药作为一种新型施药技术,与传统施药相比作业效率高、环保、时效性强、成本低,且不会对作物和土壤造成物理损害,已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综述国内外农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其快速发展的原因,阐述农用无人机在玉米、水稻、小麦、棉花上的应用。分析农用无人机施药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质量参差不齐,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飞防专用药剂选择无标准、安全风险大;电池容量较小,电池续航能力弱;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专业飞手培训局限等。展望农用无人机施药作业实时监测、一机多能或多机合作、生物防治、喷药方式革新等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农用无人机施药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不同前处理联合压差闪蒸干燥对红枣脆片品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前处理方式联合压差闪蒸干燥对红枣脆片产品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新疆地区灰枣为原料,利用热烫、超声波、高密度二氧化碳(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 DPCD)3种前处理方式联合压差闪蒸干燥技术对红枣脆片进行加工,对比了3种前处理方式对红枣脆片色泽、硬度、脆度、膨化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维生素C含量、感官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处理方式对产品色泽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DPCD前处理所得枣片与新鲜枣片色泽最为接近(ΔE=3.73);2)DPCD前处理后红枣脆片的维生素C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前处理方式(P<0.05);3)热烫、超声波前处理的红枣脆片硬度分别为4.59、3.50 N/cm2,而DPCD前处理的红枣脆片硬度仅为2.74 N/cm2,枣片最为酥脆;4)扫描电镜图表明3种前处理方式均能得到疏松多孔的组织结构,DPCD前处理所得枣片比热烫和超声波前处理所得枣片组织结构更为疏松,这可能是因为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红枣细胞结构发生了改变,有些空隙间发生了断裂。综合比较,DPCD前处理能够提高产品的色泽、脆度及膨化度,并且能够较好的保留产品的营养成分,是红枣压差闪蒸干燥较适宜的前处理方式。该研究为高品质压差闪蒸红枣脆片的加工工艺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主要灰枣产区灰枣果实品质调查分析
《现代园艺 》 2024
摘要:为了对南疆主要灰枣产区枣果品质进行较全面的综合评价,对新疆阿拉尔市7团(7T)、8团(8T)、12团(12T)、14团(14T),铁门关市33团(33T)、36团(36T)、37团(37T)、38团(38T),图木舒克市44团(44T)、48团(48T)、49团(49T)、50团(50T)、51团(51T)共57个枣园进行了采样调查,测定灰枣果实外在特征指标、维生素C、还原糖、蔗糖、总糖、总酸、各类氨基酸果实品质特征指标以及N、P、K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DPS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阿拉尔市灰枣果实的密度以及单果重均最大,图木舒克市灰枣果实的密度及单果重均最小;维生素C和糖酸比的变异系数较大,糖类和氨基酸的变异系数较小;库尔勒市灰枣果实中维生素C、总糖、氨基酸含量均最大,阿拉尔市灰枣果实中维生素C、总糖、总酸、氨基酸含量均最小;铁门关市灰枣果实中N、P、K元素含量均最高,阿拉尔市枣果实中N、P、K元素含量均最低,图木舒克市灰枣果实中N、P、K元素含量中等,并将采样的57份灰枣果实样品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