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发酵工艺优化及安全性试验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复合益生菌对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最佳发酵条件,并考察发酵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以发酵中草药中总黄酮得率(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混合菌种比例、菌液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了优化,并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测量发酵中草药中总黄酮质量浓度.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将40 只小鼠随机均分为高(按体重 20 mg/kg灌胃)、中(按体重 15 mg/kg灌胃)、低(按体重 10 mg/kg灌胃)剂量组和对照组(按体重10 mL/kg灌胃无菌生理盐水),灌胃后连续观察7 d,每天记录小鼠的精神状态、饮食、行为及死亡情况;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 40 只小鼠随机均分为高(按体重15 mg/kg灌胃)、中(按体重 10 mg/kg 灌胃)、低(按体重 5 mg/kg 灌胃)剂量组和对照组(按体重10 mL/kg灌胃无菌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 次,连续90 d,给药结束后继续观察28 d,最后1 天采集小鼠血液及器官,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及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与干酪乳杆菌接种比例(V/V)1 ∶ 4、接种量 1.0%、发酵温度 37℃、发酵时间72 h.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后中草药总黄酮质量浓度平均值为3.032 g/L,符合预期.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未能检测出半数致死剂量(LD50).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在停药后第28 天各组小鼠脏器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生化指标(除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外)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 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 正交试验 发酵工艺 血清生化指标 安全性


香菇多糖和七清败毒颗粒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防控影响的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香菇多糖和七清败毒颗粒联合应用对集团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的防控效果,本研究选取3~4胎次、体重为(268.00±33.59)kg的母猪10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 g/(头·d)香菇多糖+5.0 g/(头·d)七清败毒颗粒.试验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PRRSV抗体水平、仔猪脐带血中PRRSV载量进行检测.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在母猪繁殖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窝均产仔数、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窝均死胎数极显著降低(P<0.01).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第30天,试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90天,试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AST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素(UN)含量极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1).在PRRSV抗体检测方面,第30天,试验组S/P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90天,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离散度有降低趋势,符合正态分布.在仔猪脐带血PRRSV抗原检测方面,对照组抗原阳性率为10%,试验组为0.综上所述,感染PRRS的集团化猪场应用香菇多糖和七清败毒颗粒可以有效地提升母猪繁殖性能、影响部分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维持猪群PRRSV抗体S/P值稳定、降低仔猪PRRSV阳性率,起到很好地防控PRRS的效果.
关键词: 香菇多糖 七清败毒颗粒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S/P值 血清生化指标 抗原检测 猪


添加玉米秸秆和根茬对不同肥力黑土微生物残体碳氮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作物秸秆和根茬是农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之一,经微生物作用以微生物残体形式累积在土壤中,是稳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不同肥力土壤作物秸秆和根茬还田后微生物残体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贡献,以期为增加土壤碳氮的库容和稳定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利用13C15N双标记方法和氨基糖生物标识物技术,土壤中分别添加玉米秸秆和根茬后进行室内培养,在培养第30天和第180天采样,分析土壤中外源碳(秸秆碳和根茬碳)的残留率、外源氮(秸秆氮和根茬氮)的残留率、微生物残体碳氮的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全氮(TN)的贡献率.[结果]培养第180天,秸秆碳和根茬碳在土壤中的平均残留率分别为36.3%和31.7%,秸秆氮和根茬氮的残留率平均分别为95.8%和79.3%.添加秸秆和根茬处理SOC中外源碳含量与TN中外源氮含量的比值(13C-SOC/15N-TN)在培养第180天平均分别为17.6和28.5,与培养第30天相比平均分别下降了 47.9%和28.2%.培养期间,高肥土壤真菌残体碳氮含量是低肥土壤的1.17倍左右,细菌残体碳氮含量是低肥土壤的1.31倍.第180天,添加秸秆处理土壤微生物残体(真菌和细菌)碳和氮含量平均比添加根茬处理增加了 8.5%左右.培养结束后(第180天),真菌残体碳对高肥和低肥土壤SOC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37.0%和33.8%,细菌残体碳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1.2%和9.2%;添加秸秆和根茬的处理真菌残体碳对SOC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36.0%和34.7%,细菌残体碳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0.8%和9.6%.第30天,真菌残体氮和细菌残体氮对TN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55.2%和16.3%;培养第180天,真菌残体氮对低肥和高肥土壤TN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63.5%和60.5%,细菌残体氮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16.4%和17.5%.培养180天与初始土壤相比,细菌残体碳和氮对高肥土壤S0C和TN的贡献率平均分别增加了 4.8%和7.4%,对低肥土壤平均分别增加了 20.3%和32.5%.[结论]真菌残体对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和氮库的扩容起着重要的作用.添加玉米秸秆较根茬更有利于微生物残体碳氮在土壤中的累积.低肥土壤添加秸秆和根茬有利于细菌残体碳和氮向土壤有机碳库和氮库的转化.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玉米根茬 土壤微生物残体 氨基糖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黑土


破“SCI至上”背景下我国传统学术期刊转型发展路径探索
《编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从期刊编辑部人员的角度分析我国传统专业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学术期刊在科研评价体系政策下的实际作用,提供突出科研团队质量贡献的可操作性方案.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学术期刊编辑部人员和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工作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在科研评价体系政策下影响学术期刊发展的相关因素、编辑部人员和各高校科研工作者的态度及满意度、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学术期刊普遍重视转型发展,编辑部人员表示转型发展中,存在期刊影响力不够、稿件质量不如预期、约稿方式方法有阻力等困难.科研工作者表示受期刊等级影响较大,且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较少.建议通过打造特色学术期刊,增强凝聚力;多渠道补充编辑人员,提升编辑的学术、服务能力;优化约稿方式方法;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调动重要合作对象积极性;在融媒体视角下,拓展学术传播渠道,为树立期刊品牌、提高期刊影响力和办刊水平提供路径.


东北黑土区沙棘杂交品种(系)果实性状及营养成分比较
《经济林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创新利用沙棘种质资源,筛选沙棘优良特异性品种,增加沙棘品种的多样性.[方法]以黑龙江省主栽沙棘品种'深秋红'为对照,并选择'晚黄''旭日''MZ5''MZ6''SZ2''SZ3''TZ1''XZ1'及'HZ3'共 9 个沙棘杂交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果实基本性状调查,对果实中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糖酸比、VC、VE、全果油、种子油等营养成分和果实单株产量进行测定分析,并通过相对化处理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间营养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果实单株产量为4.28~12.23 kg,总黄酮含量为 0.52~1.96 mg/g,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 14.44~41.81 mg/g,可滴定酸含量为1.47%~3.42%,可溶性糖含量为 16.7~43.73 mg/g,糖酸比为 5.66~19.78,VC含量为 0.64~2.36 mg/g,VE含量为 14.14~45.32 μg/g,全果油含油率为 16.66%~37.93%,种子油含油率为 8.13%~14.16%.[结论]通过综合指数评价,10份沙棘品种综合性状的排序应为'MZ56'>'MZ55'>'晚黄'>'SZ2'>'旭日'>'深秋红'>'TZ1'>'XZ1'>'SZ3'>'HZ3',其中'MZ5''MZ6''晚黄''旭日'和'SZ2'5个沙棘品种(系)综合性状高于对照品种'深秋红','MZ56''MZ55''晚黄''SZ2'为圆果型沙棘杂交品种'SZ2'为非圆果形沙棘杂交种,特别是'晚黄''旭日'果实产量高,营养成分丰富,且由于成熟期晚,果实可以长时间挂在枝条上经冬不凋,这样给冬季的采收提供了便利.其余非圆果形沙棘杂交种包括'旭日''深秋红''TZ1''XZ1''SZ3''HZ3'因其果大无刺,适宜人工采摘,可作为观光采摘用种.


miR-155与CEBPB的靶向验证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检测
《野生动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CEBPB具有调节黄体生成促进排卵的作用,对动物繁殖性能极为重要,试验旨在通过构建CEBPB的3'端非翻译区(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Mi-croRNA-155(miR-155)调控CEBPB的分子机制.应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55与CEBPB基因 3'UTR的靶向结合区,PCR扩增获取民猪组织基因组的CEBPB的3'UTR,将其插入psi-Check-2载体,构建野生型(wt-3'UTR)和突变型重组表达载体(mut-3'UTR),鉴定正确后,分别与miR-155模拟物(mimics)/抑制物(inhibi-tor)/阴性对照物(NC)共转染到PK15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及CEBPB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CEBPB的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wt-3'UTR/miR-155 mimics组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mut-3'UTR/miR-155 inhibitor组的萤火虫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显著(p>0.05).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miR-155 mimics组CEBPB、BMP1和PPARG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iR-155 NC组(p<0.05),而miR-155 inhibitor组CEBPB表达水平高于miR-155 NC组(p<0.05).综上表明,miR-155可以靶向负调控CEBPB的表达.


9个燕麦品种在齐齐哈尔地区的农艺性状及饲草品质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齐齐哈尔地区推广种植的燕麦品种,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饲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9个品种中,梦龙株高达到120 cm以上,与吉利和摩登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悍马鲜草产量最高(49 395 kg·hm-2),龙牧12号干草产量最高(13 837 kg·hm-2)。9个燕麦品种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木质素(ADL)含量和相对牧草质量(RFQ)分别为10.52%~12.55%、6.58%~9.88%、1.96%~2.83%、32.67%~39.52%、59.47%~68.34%、6.99%~10.40%、3.50%~4.47%、85.00~110.67。梦龙、龙牧12号和吉利的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泰克的AS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龙牧12号的ADF和NDF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饲草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作为饲草最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的燕麦品种为龙牧12号、悍马和优牧1号。


工业大麻叶片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东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内生菌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筛选分离植物内生菌对挖掘和利用有益微生物有重要作用。为初步了解工业大麻内生细菌生物多样性,本研究采用微生物学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黑龙江省工业大麻果期叶中分离出的6株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观察,通过16S rDNA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并通过BLAST软件同源序列比对构建进化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在获得成功测序的6株菌株中,其中5株为革兰氏阳性菌,1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其形态常见为杆状,极个别为球状。16S rDNA测序结果采用BLAST软件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菌株DM02、DM03、DM04、DM05和DM06为Bacillus属,相似性99.85%~100%;DM01菌株为Acinetobacter属,最高相似性99.93%。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可以明显地看出这6株内生细菌被划分为2大支。本研究为开发和利用工业大麻内生有益细菌提供理论参考。


油莎豆种质资源低温胁迫生理响应与耐寒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是影响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油莎豆种植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为明确油莎豆耐低温主要鉴定指标并筛选耐低温较强的油莎豆种质资源,对不同生态区的18份油莎豆种质资源进行耐低温鉴定和评价.大田试验连续3年研究了倒春寒天气导致的低温胁迫对油莎豆出苗的影响,室内试验模拟倒春寒日最低温度范围设定了3、5、7、9℃共4个温度处理,测定低温处理后种子发芽相关指标和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大致呈降低趋势,丙二醛不断积累,相对膜透性逐渐增大,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积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上不断增强.通过大田试验、室内发芽试验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综合评价将18份种质资源分为5组:HLJ105、RY126、BY156和HLJ106为强抗寒性种质材料,RY102和BY141为抗寒性材料,RY114、NM103、XJ101、JL154、LN181和SX100为中抗寒性材料,HB122和HN162为弱抗寒性材料,QY186、GD187、XY109和ZYS01为不抗寒性材料.研究结果为耐低温油莎豆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莎豆 倒春寒 低温胁迫 幼苗生理响应 抗寒性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