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复方中草药生物发酵对其活性成分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复方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试验以解淀粉芽孢杆菌与干酪乳杆菌两种益生菌为菌种,固态发酵含有益母草、黄芪、当归等中草药组成的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试验组[按中药发酵基料2%接种量(V/W)接种发酵菌株种子液],对照组接种2%(V/W)的空白培养基,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以芦丁作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作为对照品,测定多糖含量;采用雷氏盐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考察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回收率,比较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经混合益生菌发酵后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中总黄酮、多糖、总生物碱的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回收率均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试验组与对照组中草药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3.085±0.005)mg/g和(2.175±0.005)mg/g,多糖的含量分别为(47.966±0.006)mg/g和(25.216±0.006)mg/g,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3.752±0.002)mg/g和(3.032±0.002)mg/g,试验组总黄酮、多糖及总生物碱的平均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利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复合菌发酵中草药可促进中草药活性成分的释放。

关键词: 益生菌 固体发酵 中草药 提取 活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秋眠等级苜蓿根系性状对越冬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探究苜蓿越冬率与根系性状及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建立苜蓿人工草地提供优良品种.以国内外8个不同秋眠等级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苜蓿产量、越冬率和根系性状(根颈直径、体积、入土深度、根长、主根直径、根尖数量、侧根直径、侧根位置、侧根数量、根系生物量)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筛选出最佳品种.公农2号、草原3号和肇东苜蓿的越冬率均大于95%,越冬率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762;越冬率与根颈直径、入土深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97和0.756,与侧根位置呈显著负相关(0.712;P<0.05).越冬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0.956;P<0.01),其中肇东苜蓿、草原3号和公农2号产量较高,分别为12746.73、11921.24、11416.7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经主成分分析选出根颈直径、体积、入土深度、根长、主根直径、侧根直径、侧根数量和越冬率作为鉴定苜蓿耐寒性的重要指标,应用隶属函数评价得出品种抗寒强弱顺序依次是:肇东>公农2号>草原3号>金皇后>驯鹿>420>三得利>赛迪.公农2号、草原3号和肇东苜蓿的产量和越冬性均表现较好,较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种植.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秋眠级 根系性状 越冬率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驴血蛋白酶解制备抗氧化肽工艺优化

生物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经过不同酶处理的驴(Equus asinus)血水解液的抗氧化能力,筛选出抗氧化能力最强的水解液。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时间、温度、pH值、酶底比条件,经过试验验证实际的抗氧化活性。对优化后得到的水解液进行超滤,并对不同超滤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试验。响应面法得出在pH值为7,时间为3.54 h,酶底比为20%,温度55℃的条件下,预计得到的驴血木瓜蛋白酶水解产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50%,总抗氧化能力为1.53 mmol/g。经过验证得到实际酶解产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0.40%±1.33%,总抗氧化能力为(1.51±0.25) mmol/g。将该水解液进行超滤,发现组分3(<3 ku)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26%±5.63%,总抗氧化能力为(1.49±0.36) mmol/g。结果表明,经过木瓜蛋白酶处理的水解液和超滤液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活性,对清除自由基具有优良的效果。

关键词: 驴血 生物活性肽 抗氧化 DPPH自由基 总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致雏鹅痛风新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试验

中国兽医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鹅场雏鹅发病原因,本试验对鹅场疑似感染鹅星状病毒(GoAstV)的雏鹅进行剖检,采集具有典型痛风症状病死鹅的肝脏、脾脏和肾脏,进行病原分离、PCR扩增、基因序列分析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将分离得到的病原接种鹅胚后,72~168 h死亡率约为90%;剖检死亡鹅胚可见尿囊膜水肿并有尿酸盐沉积、胚体严重充血水肿呈潮红色。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与近年来报道的引起禽类痛风的新型GoAstV毒株HNSQ-6、HNKF-1、HNNY0620和XT1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达99.58%~99.72%。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雏鹅的临床症状与自然感染雏鹅的发病症状一致;攻毒后雏鹅死亡率约70%,未死亡鹅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剖检死亡雏鹅可见心脏、肝脏和肾脏表面出现明显的尿酸盐沉着,部分死亡雏鹅关节腔内有尿酸盐沉积。结果表明,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鹅场病死雏鹅中分离的致病原为GoAstV。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分离鉴定 动物回归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谷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低温冷害是导致黑龙江省谷子产量不稳、品质不佳的重要农业气象灾害,水杨酸可促进植物在低温逆境中的光合作用并提高细胞抗氧化酶活性,从而起到抵御低温冷害的作用。为了研究外源水杨酸对谷子幼苗防御低温胁迫的效应,以前期筛选出的冷敏感谷子品种鲁谷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法,将培养至3叶1心的谷子幼苗分别喷施不同浓度(0、50、100、150、200 mg/L)外源水杨酸溶液后,进行12℃/6℃(昼/夜)低温处理。在不同胁迫时间取样,对谷子幼苗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及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处理7 d时除了T2处理下苗鲜质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处理下谷子幼苗的根长、叶长及苗鲜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在胁迫3、5、7 d时,T1~T4处理与T0处理相比,除胁迫7 d的T4处理外,其余处理谷子幼苗的MDA含量均显著降低;根长、叶长及苗鲜质量及脯氨酸含量均提高,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提高,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均增强;除0 d胁迫时间外,同一水杨酸浓度处理下,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各个光合指标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生理指标中脯氨酸含量、SOD、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综合来看,对谷子幼苗低温冷害的缓解效果随外源水杨酸处理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所有处理中以100 mg/L水杨酸溶液处理缓解低温胁迫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谷子 低温胁迫 水杨酸 生长 光合指标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负载量对酿酒葡萄公酿1号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负载量对酿酒葡萄品种公酿1号果实品质的影响,设置单株留穗数分别为5、6、7、8、9、10穗,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树体负载量的增加,公酿1号的单穗重、单粒重、果粒纵径、果粒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总酚含量、单宁含量、类黄酮含量及花色苷含量均逐渐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由单宁含量、果粒纵径、可滴定酸含量、单穗重、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单粒重7个变量构成,第2主成分由果形指数、果粒横径2个变量构成.通过各因子得分对不同负载量条件下公酿1号果实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计算得出单株负载量为5穗或6穗时,其果实品质得分较高.因此,建议10年生公酿1号单株负载量选择5穗或6穗可以获得品质中上的果实.

关键词: 负载量 公酿1号 果实品质 多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LN-1株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查明并掌握辽宁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的流行特性及生物学特点,为BVDV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采集辽宁省某养牛场疑似发生BVDV感染的病死牛脾脏组织,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SV)、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及BVDV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将组织液接种MDBK细胞分离病毒。对细胞进行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后再通过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病毒,PCR扩增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BVDV特异性引物RT-PCR鉴定结果为阳性,在280 bp处有条带,与预期条带大小相符,其余病原特异性引物未扩增出条带,证明未感染其他病原;分离得到的毒株在MDBK细胞中培养未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病毒纯化后,经电镜观察可见直径约为50 nm的病毒粒子;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在接种分离毒株的MDBK细胞内可观察到亮绿色荧光,而对照细胞没有荧光,将分离得到的病毒命名为LN-1株;全基因组扩增序列大小为12 269 bp,遗传进化分析发现,LN-1株与XC、SD-15及ZM-95株在同一分支,与XC株核苷酸相似性为96.2%,属于BVDV-1m型。【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出1株1m型BVDV毒株,对后续疫苗研发、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机理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全基因组测序 病毒分离 免疫荧光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性别、月龄对荷斯坦牛网膜脂肪组织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公牛(Bos taurus)去势和长期育肥能够促进内脏脂肪的沉积,过多的脂肪沉积易引发机体慢性炎症,然而有关牛网膜脂肪组织炎症的分子机理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牛网膜脂肪组织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性别和月龄对荷斯坦育肥牛网膜脂肪组织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16月龄荷斯坦公牛(BF16)、阉牛(SF16)及26月龄阉牛(SF26)各3头,测定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屠宰后采集网膜脂肪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采用RNA-seq技术对3组牛网膜脂肪组织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筛选组间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qPCR验证、候选基因筛选及蛋白网络互作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1173个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8个基因表达趋势模式中;功能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多个与炎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随机选择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qPCR验证,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筛选到与炎症相关的5个生物学过程条目和5个信号通路共50个非冗余基因,聚类分析发现,与BF16组相比,去势能够上调SF16组网膜脂肪组织中抗炎症和促脂肪细胞分化基因(如TNF-α诱导蛋白3(TNF alpha induced protein 3,TNFAIP3),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等)的表达,下调促炎症基因(如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B))的表达;与BF16和SF16组相比,长期育肥能够上调SF26组网膜脂肪组织中衰老和慢性炎症相关的基因(如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 3,LGALS3),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7(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7,CCR7)等)的表达.蛋白网络互作分析显示IL1B为关键中心节点.本研究结果为优化利用荷斯坦阉牛生产大理石纹牛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荷斯坦牛 转录组 性别 月龄 脂肪组织炎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毕赤酵母底盘产生大麻二酚酸合成酶及其催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大麻二酚酸合成酶(CBDAS)的微生物底盘高效表达,为体外合成大麻二酚(CBD)提供重组酶.首先从高CBD含量大麻叶片中克隆CBDAS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构建重组质粒pPIC9K-CBDAS后转化毕赤酵母菌,筛选重组蛋白CBDAS高表达的培养条件,并分析CBDAS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构建的pPIC9K-CBDAS融合蛋白表达系统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在甲醇添加量为 1%、培养基pH6.0和培养 48h的诱导条件下表达量最大;重组酶CBDAS催化底物大麻萜酚酸(CBGA)反应 4h后大麻二酚酸(CBDA)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 8h后 CBD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 12h时合成 CBDA和CBD量达到最大值;CBDAS在大麻叶片大麻萜酚酸(CBGA)粗提液和CBGA标品中反应 12h后分别生成CBDA 60.64和 20.12 ng/mL,CBD 128.01和 207.87 ng/mL,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通过酵母异源表达实现了大麻CBDAS的重组表达,为经济高效地合成CBDA和CBD提供活性酶.

关键词: 大麻 大麻二酚酸合成酶 大麻二酚 异源表达 条件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穗醋栗晚丰花粉直感效应研究

种子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授粉品种对黑穗醋栗晚丰花粉直感的影响,以寒丰、丹江黑、大粒甜、布劳德、兴安茶藨和自选优系(牡选2011-14、牡选2012-6、牡选2013-10)为授粉树种,以自然授粉为对照,分析果实品质和种子的差异。结果表明,授粉品种对晚丰的坐果率、成熟期、单果质量、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影响显著,存在花粉直感效应。对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较小。结合花期、坐果率及授粉后果实品质等综合认为,丹江黑对晚丰花粉直感效应表现最佳。

关键词: 黑穗醋栗 花粉直感 果实品质 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