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的芦丁和槲皮素
《浙江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利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离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芦丁和槲皮素 ,研究有关的分离测定条件。结果表明 ,以pH为 8.5的 50mmol/L硼酸盐溶液为缓冲液 ,加入 35mmol/L的SDS(十二烷基磺酸钠 ) ,在电压 2 0kV、柱温 2 0℃、检测波长 2 60nm条件下对样品进行电泳 ,其中的芦丁和槲皮素可以完全分离。该方法具有分离时间短、样品处理简单、分辨率与回收率高等特点 ,可以在实际检测中加以应用。


优质多抗番茄新品种“浙杂806”选育
《浙江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浙杂 8 0 6为无限生长类型番茄杂交一代品种。母本为加工品种浙红 2 0和美国引进材料ManapalTm 2 nv的杂交后代中经多代株系选育而成的T2 17,它具有高抗TMV的Tm 2 nv基因和黄绿叶、绿茎双隐性基因控制的标记性状 ,可方便剔除假杂种。父本 87 12 2 4从上海地方品种小鸡心中系选而成。该品种适合长江流域冬春大棚栽培 ,尤适春季露地和夏秋高山栽培 ,高抗TMV、中抗CMV ,单果重 2 2 0g ,果实大红色、高圆形 ,产量 5 0 0 0kg/ 6 6 7m2 左右 ,高产可达 70 0 0kg/ 6 6 7m2 以上。在浙江、福建等地已推广 10 0 0hm2 ,2 0 0 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认 )定。


施硅对稻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英文)
《浙江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供试土壤分别采自日本山形县农业试验场 (土壤A)和鹤冈市吉田农户的水稻田 (土壤B)。将两种水稻土分别与硅酸钙和硅酸混合 ,在密闭条件下恒温培养 4周 ,测定施硅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在培养土壤中加入15N标记硫酸铵以评价施硅对加入土壤中氮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培养 1周内 ,施用硅酸钙 1g·kg- 1,2g·kg- 1与不施硅相比 ,土壤pH增加 0 .2~ 0 .3,NH4 + N总积累量分别增加 2 0 % ,2 6% (土壤A)和 9% ,11% (土壤B) ,土壤氮净矿化速率分别增加 2 6% ,35%(土壤A)和 13% ,13% (土壤B)。处理间差异在培养开始后的第 1周大于第 4周。硅酸对土壤pH及氮矿化速率没有影响。两种硅肥对施入土壤中氮的去向均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揭示 ,硅酸钙促进土壤氮矿化的原因不是硅元素本身 ,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增加土壤pH而加速氮的矿化


辐照后转移时间对水稻体细胞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137Csγ射线辐照 3份籼稻 (OryzasativaL .subsp .Indica)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 ,研究了辐照剂量、辐照后转移时间对愈伤组织褐化率与分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除了基因型和辐照剂量有明显作用之外 ,辐照后转移时间也有重要作用。辐照后延迟转移时间会不同程度提高褐化率 ,而存活的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却有一定的提高。辐照后 48h转移愈伤组织的效果优于辐照后 2 4h转移愈伤组织的效果。讨论了扩大γ射线辐照愈伤组织的应用范围的可能性
关键词: 水稻 ~(137)Csγ辐照 组织培养 分化
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基因N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烟草的N基因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抗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mosaicvirus,TMV)基因 ,它和TMV之间的互作是植物和病毒互作领域里一个经典的系统。烟草N基因已经分离 ,TMV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已经研究得很清楚 ,这为进一步研究两者的互作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了这一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家蚕现行品种孤雌生殖的研究
《蚕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运用温汤处理方法对 16个现行家蚕品种进行了孤雌生殖研究 ,调查了不同品种的孤雌生殖发生率 ,提出了适合现行蚕品种的诱导条件及使处女蛾自然产下较多的未受精卵再进行诱导的方法 ,并且初步选育了几个孤雌生殖系。


青霉固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研究了碳氮比、氮源组成、含水量及发酵温度和时间对青霉N 3产α 半乳糖苷酶的影响。该菌 2 8℃培养 72h酶活可达 5 6 .8IU/g(干曲 )。

